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7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99篇
安全科学   54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64篇
综合类   450篇
基础理论   86篇
污染及防治   130篇
评价与监测   72篇
社会与环境   74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91.
公众参与原则具有保障环境法基本价值实现的重要功能。基于环境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环境管理学、博弈制度变迁理论、环境法理等学科背景,环境管理权来源理论、博弈制度变迁理论、有效社会监督理论和环境权理论分别构成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坚实埋论基础。  相似文献   
292.
Adsorption of the hydrophobic organic compounds (HOCs) trichloroethylene (TCE), 1,3-dichlorobenzene (DCB), 1,3-dinitrobenzene (DNB) and γ-hexachlorocyclohexane (HCH) on five different carbonaceous materials was compared. The adsorbents included three polymer-based activated carbons, one coal-based activated carbon (F400) an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MWNT). The polymerbased activated carbons were prepared using KOH activation from waste polymers: polyvinyl chloride (PVC), 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 (PET) and tire rubber (TR). Compared with F400 and MWNT, activated carbons derived from PVC and PET exhibited fast adsorption kinetics and high adsorption capacity toward the HOCs, attributed to their extremely large hydrophobic surface area (2700 m2/g) and highly mesoporous structures. Adsorption of small-sized TCE was stronger on the tire-rubber-based carbon and F400 resulting from the pore-filling effect. In contrast, due to the molecular sieving effect, their adsorption on HCH was lower. MWNT exhibited the lowest adsorption capacity toward HOCs because of its low surface area and characteristic of aggregating in aqueous solution.  相似文献   
293.
对郑州市中心城区及开发区4个采样点的采暖季和非采暖季环境空气PM2.5浓度及其中的水溶性阴离子和重金属元含量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富集因子分析法对重金属元素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显示,PM2.5日均浓度在非采暖季为美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值的2倍以上,采暖季在3倍以上,污染已经相当严重。水溶性阴离子的含量大小依次为F-相似文献   
294.
城市民族社区研究在现代城市社会空间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针对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国大城市的社会空间研究很多,但对中小城市出现的跨族聚居区的研究尚不多见。在分析拉萨市多民族聚居区的演化特征的基础上,归纳了跨族聚居区的社会空间特征,包括社会阶层特征、流动性特征、社会网络特征、社会孤隔特征。最后,总结了这些特征形成的成因  相似文献   
295.
通过计算中部6省1990~2009年的生态足迹,对中部地区生态经济现状与可持续发展潜力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比较。通过计算中部生态承载力,以分析各省生态赤字情况及可持续发展潜力。研究表明:中部各省生态足迹总量正快速增长,个别省份如山西省、河南省不仅生态足迹总量大且增长率也较高;同时山西省人均生态足迹远远高出平均水平;从生态需求结构看,山西省能源生态足迹占总比最大,占总生态足迹的85%,河南省其次,均迫切需要进行产业转型与技术改进。各省的生态赤字情况不同,其中河南省和山西省的生态赤字情况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296.
经济发展可决定一个地区资源配置的空间分布和发展格局,探究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可为区域发展规划、发展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以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县域为评价单元,建立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县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值,将其划分为最高、较高、中等、较低和最低5个等级,进而运用多元变量回归分析探究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的显著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该区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总体趋势为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地形、区位及交通3者是造成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远离重庆主城区、海拔高、坡度大的山区,交通通达性已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因而,要缩小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各县域协调发展,应首要解决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297.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The visible light responsive graphitic nitride (g-C3N4) mediated photocatalysis has drawn extensive attention in water treatment field....  相似文献   
298.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主要的臭氧前体物之一,控制VOCs排放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工业源VOCs排放特征和对O3生成贡献对制定和修订相关VOCs排放标准、有针对性控制VOCs排放具有重要意义.炭素行业是非金属制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高污染行业,对该行业有组织VOCs排放的研究鲜见文献报道.本文选取河南省某典型炭素企业Y炭素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采样分析了不同工序有组织和车间内、外无组织117种VOCs排放特征,计算臭氧生成潜势(OFP)并评估了不同VOCs类别和物种对O3生成的贡献.研究表明,Y炭素厂排放因子为0.031 g·kg-1,其中焙烧工序有组织VOCs排放量最大.总有组织排放占比较大的VOCs类别有烯烃(23.56%)、烷烃(21.24%)、芳香烃(18.17%)、卤代烃(15.34%)和含氧化合物(8.95%)等,占比较大的VOCs物种有乙烯(18.2%)、乙烷(11.5%)、苯(8.66%)和 乙炔(7.15%)等.车间内无组织排放占比较大的VOCs物种则为萘和四氯化碳等.总有组织排放的VOCs中,烯烃、芳香烃和含氧化合物的OFP占比较大,分别为71.72%、11.35%、10.05%,其中乙烯、丙烯的OFP占比分别为52.91%和13.98%,是需要重点治理的O3生成前体物.  相似文献   
299.
城区机动车排放废气量统计计算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城区各交通干线的长度交通干线行驶的各类机动车的比例系数及各类车辆的定额耗油量来统计计算城区各车辆的年耗油量,再通过汽油的燃烧公式计算出城区机动车辆的年废气排放量。该统计结果可广泛用于城区空气环境质量分析、空气环境质量评价及预测。  相似文献   
300.
热分析技术在阻燃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胡源  李纯  时虎  鲁红典  吴勇 《火灾科学》1999,8(1):73-78
利用STA49C综合热分析仪对几种阻燃材料的热失重、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添加不同的阻燃剂及其配比后的阻燃材料的热分解过程及热效应,探讨其阻燃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