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3篇
  免费   1638篇
  国内免费   1332篇
安全科学   860篇
废物处理   76篇
环保管理   394篇
综合类   3883篇
基础理论   789篇
污染及防治   371篇
评价与监测   242篇
社会与环境   259篇
灾害及防治   269篇
  2024年   198篇
  2023年   249篇
  2022年   409篇
  2021年   398篇
  2020年   461篇
  2019年   337篇
  2018年   362篇
  2017年   369篇
  2016年   290篇
  2015年   314篇
  2014年   263篇
  2013年   331篇
  2012年   429篇
  2011年   367篇
  2010年   385篇
  2009年   322篇
  2008年   300篇
  2007年   348篇
  2006年   305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21.
科学度量人居环境自然背景的适宜性,有助于合理引导人口分布与流动,促进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运用GIS技术,以250 m×250 m栅格为基本单元,选取气候、地形、水文、地被、自然灾害等因子,构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定量测评安徽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程度,剖析各类型区的适宜性和限制性。研究表明:安徽省人居环境指数介于33.64~74.58之间,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总体较好,绝大部分地区适宜人类居住,适宜性在空间上大体呈现南高北低的态势,与现有人口分布格局相反。一般适宜区面积最广,占安徽省总面积的46.08%;比较适宜区次之,占31.29%;高度适宜区占22.54%;临界适宜区面积最小,仅占0.08%。安徽省近61.16%的人口分布在一般适宜区,高度适宜区与比较适宜区人口所占比例不足40%,临界适宜区人口极为稀少。地形起伏度和水文指数是造成全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分异的主要因子,测评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安徽省人居环境的自然本底。全省人口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较大,人口流动与集聚的适宜范围较广。 关键词: 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栅格;GIS;安徽省  相似文献   
222.
元荡湖是我国东部平原的一个浅水湖泊,原系淀山湖的一个湖湾,后因芦滩封淤而成,其形成历史短,是探讨动物类群组成与湖泊生态系统演化间关系的理想场所。近年由于人类活动频繁,该湖已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研究首次对该湖泊中的介形类进行了研究,共发现9种,它们分别是Cypretta turgida、Cypria kraepelini、Cypridopsis vidua、Cypris subglobosa、Dolerocypria taalensis、Fabaeformiscandona myllaina、F. subacuta、Fabaeformiscandona sp.和Ilyocypris salebrosa。这些介形类均非地方性物种,且都对生态环境有较强的耐受性。结合元荡湖母体湖泊-淀山湖水动力大、无介形类生存的实际情况,研究认为元荡湖中的介形类应由周边迁移而来,且其组成已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优势度(Y)分析结果也显示,C. kraepelini、F. myllaina、F. subacuta和Fabaeformiscandona sp.共4种出现频率相对较高的介形类中,以富营养化指示物种C. kraepelini的优势度最高。而典型对应分析结果(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es,CCA)发现,自然环境因素水深仍是影响介形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其次是总氮、叶绿素a、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通过分析介形类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摄食方式发现,元荡湖的介形类分属于底栖动物栖息类型中的游泳型(如C. kraepelini和C. vidua)、攀爬型(如C. subglobosa和C. turgida)和蔓生型(其他5种),其中蔓生型介形类占比最高,达56%,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元荡湖这样一个浅水湖泊中水深却成为影响介形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总结发现,元荡湖中的介形类组成和丰度分布受到湖泊形成时间的长短、自然环境因素和人类干扰等方面的共同影响,这为今后深入开展介形类组成与湖泊演化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证据。此外,研究首次报导了F. myllaina在中国的分布。 关键词: 元荡湖;介形类;水深;人为干扰;优势度Y;栖息类型  相似文献   
223.
对国内外牵引变压器过负荷要求进行了分析,结合本单位实际遇到的过负荷计算实例,通过计算及试验验证了铁路牵引变压器过负荷能力对变压器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4.
针对330 MW机组湿法脱硫系统增压风机振动超标、影响机组正常运行的问题,采用逐个排除的分析方法,找出脱硫增压风机振动超标原因,提出了改进方案。改造结果表明:风机水平振幅、振速均达到了调整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225.
绿洲土地利用对地下水矿化度时空变化影响的定量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洲土地利用对地下水矿化度时空变化影响模拟的关键在于如何在模型中体现土地利用的影响。论文在已建立对流-弥散溶质运移方程模拟地下水矿化度模型的基础上,把土地利用对地下水矿化度的影响视做地下水矿化度模型的源汇项,作为面上因子处理,并且把土地利用对地下水溶质变化的影响方式归纳为两点:入渗水把溶质带入地下水体和排泄地下水带走溶质。入渗水带入地下水的溶质数量就是从土壤剖面中淋洗到地下水的盐分,可以用试验确定一定入渗水量下土体脱盐率的方法计算。地下水排泄带走的溶质数量可以用排泄的地下水量与其矿化度积的方法计算。土地利用单元的土体含盐量和地下水矿化度用GIS和FEFLOW结合计算。入渗水带入地下水的溶质数量和排泄水带出地下水的溶质数量的和即为土地利用单元上的源汇量。把模拟结果与历史情况结合分析,证实预测的地下水矿化度变化趋势与历史上类似的土地利用引起的地下水矿化度结果是比较符合的,证明这种处理土地利用对地下水矿化度影响的原则和方法是可行的。而且说明目前的土地利用模式发展下去会导致地下水矿化度的上升,将导致土地盐渍化程度加重,从而影响到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226.
为探讨常州春季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化学组成及污染特征,于2017年3月1日~5月30日采集了84个有效样品,对其水溶性离子(WSIIs)、碳质组分(OC和EC)等常规组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采用黑炭-气溶胶质谱仪(SP-AMS)对水溶性有机气溶胶(WSOA)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PM2.5的日均质量浓度为101. 97μg·m-3,超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率达73. 8%,以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为主,分别占总天数的39. 3%、21. 4%和13. 1%. WSIIs约占PM2.5的39. 86%,其中二次离子(SO42-、NH4+和NO3-)占WSIIs的81. 85%,阴阳离子电荷平衡的线性拟合直线的斜率(AE/CE)大于1(1. 09),表明PM2.5偏弱酸性. OC/EC比值为2. 53,说明受二次转化的影响. SP...  相似文献   
227.
碳源对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中HCHs和DDTs降解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对有机氯农药的大量需求使得在农药生产、加工和分装等过程中造成了许多城镇中存在有机氯农药污染场地,限制了土地的后续开发利用.本研究选取3种类型的碳源组成有机修复剂A、B、C,添加到受有机氯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中进行微生物降解试验,并对比了3种修复剂的效果.试验过程中,反应体系水分含量为50%,添加零价金属调节氧化还原电位,采用好氧/厌氧交替循环方式进行生物降解.实验结果表明:3种修复剂对HCHs和DDTs的降解都有显著促进作用.与DDTs相比,HCHs较易降解.90 d内,添加修复剂(A、B、C)的处理中∑HCH的浓度分别从73.37~85.71 mg·kg-1降解到了15.88~38.21 mg·kg-1.与未添加修复剂的对照相比较,∑HCH的降解率提高了19%~52%,90 d内,ΣHCH的降解率最高可达81%.添加修复剂(A、B、C)的处理中ΣDDT的浓度分别从91.68~119.79 mg·kg-1降解到了45.1~60.7 mg·kg-1,相对未添加修复剂的对照试验,∑DDT的降解率提高了39%~45%,30 d内∑DDT的降解率最高可达到51%,但30 d后降解效率无明显增加.就不同类型碳源的促进作用来看,C/N最高,而含水率最低的修复剂B的效果最好,而C/N比最低而含水率最高的修复剂A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228.
黑曲霉Y3 菌丝球培养基成分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放  张斯  山丹 《中国环境科学》2008,28(11):989-993
为获得一种高效培养黑曲霉Y3 菌丝球的方法,采用表征菌丝密度的状态参数(H)作为评价指标,对培养基成分进行了优化,确定了霉菌Y3 菌丝球培养的最适碳源、氮源、微量元素及其含量,并对实验确定的培养基的经济性做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菌丝球培养基的最适碳源及氮源分别为蔗糖和氯化铵,Mg2+是促进菌丝球生长的重要微量元素.Y3 菌丝球最适培养基成分(g/L)为:蔗糖10.0,NH4Cl1.0,KH2PO4·3H2O 1.0,MgSO4·7H2O 0.5.该培养基价格低廉,培养菌丝球大小适中,由孢子聚集到成球仅需48h,为优质高效的培养菌丝球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29.
为了更好地保障长输管道的安全稳定运行,针对长输管道当中的跨越结构进行了应力分析与计算。基于管道跨越结构其结构的特殊性,极容易受到断层、土体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影响。因此建立了跨越段埋地管道与土壤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力学模型,分析了30°、40°、50°、60°跨越结构和不同范围土体发生沉降时,管道的应力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当跨越结构中斜管段的角度确定后,便可计算出相应的安全沉降长度;当斜管段角度为50°时,沉降长度控制在13.6m以内,可保证跨越结构不发生塑性变形。通过研究为管道跨越段的安全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该方法可应用在类似的管道跨越结构的应力设计当中。  相似文献   
230.
由自然灾害引发的工业企业环境安全事故又称为自然灾害诱发的技术事故(Natech).我国是工业大国,重化工业是我国的主导产业之一;同时我国还是世界上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Natech风险不容忽视.开展Natech风险识别、评估和管理研究,有助于我国Natech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防范和降低区域Natech风险.目前,我国Natech风险基础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难以支撑我国Natech风险防控实践.本文从Natech风险发生机制、风险评估、风险感知与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风险管理体系等四个方面回顾了国内外Natech风险研究现状,初步梳理了Natech风险的基本理论,并对我国未来Natech风险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我国Natech风险研究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