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7篇
  免费   305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98篇
废物处理   59篇
环保管理   81篇
综合类   517篇
基础理论   230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40篇
评价与监测   74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5年   8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7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51.
气象条件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和传输有重要影响,准确分离和定量气象因素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是评估大气污染控制政策有效性的前提.本研究利用APEC会议期间及前后(2014-10-15~2014-11-30)北京城区朝阳观测站点SO_2、NO、NO_2、NO_x、CO、PM_(2.5)、PM_1和PM_(10)以及气象因素的观测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定量评估了气象条件和空气污染控制措施对APEC期间北京空气质量的影响.在假定排放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基于气象因素参数建立的预测污染物浓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模拟效果较为理想,决定系数R~2在0. 494~0. 783之间.控制措施使得APEC控制期SO_2、NO、NO_2、NO_x、CO、PM_(2.5)、PM_1和PM_(10)浓度分别降低48. 3%、53. 5%、18. 7%、40. 6%、3. 6%、34. 8%、28. 8%和40. 6%,气象因素使得APEC控制期SO_2、NO、NO_2、NO_x、CO、PM_(2.5)、PM_1和PM_(10)浓度分别降低1. 7%、-2. 8%、18. 7%、4. 5%、18. 6%、27. 5%、30. 6%和35. 6%.气象因素和控制措施共同作用使得APEC控制期北京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控制措施对SO_2和氮氧化物浓度的下降起主导作用,气象因素对CO浓度的下降起主导作用,气象因素和控制措施对颗粒物浓度降低的贡献相当.本研究还利用相对权重方法研究了气象因素对污染物浓度影响的贡献,结果表明影响不同污染物浓度的决定性气象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252.
利用LUR模型模拟天津市大气污染物浓度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传统监测方法无法满足对大气污染物空间分布高分辨率的要求,以Arcgis为平台,利用LUR模型模拟天津市PM10和NO2年均浓度的空间分布.选取的回归变量为1~4km半径缓冲区内的道路总长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人口密度、风向指数及距海距离,选取3个监测点的监测数据对方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对PM10年均浓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缓冲区为1km的道路总长度(R2为0.560),而对NO2年均浓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人口密度(R2为0.414).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计算结果显示,PM10和NO2的R2分别达到0.946和0.691;如果考虑风向的影响,R2可分别提高到0.980和0.849.对天津市中心城区建立5km′5km网格嵌套,根据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计算每个网格交点的污染物浓度模拟值.通过kriging插值得到2种污染物在天津市中心城区的空间模拟分布图.PM10年均浓度分布以研究区中心最高,向四周逐渐降低;NO2的年均浓度以研究区中心最低,向四周逐渐升高.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253.
放射性碳同位素加速器质谱(ASM14C)测年法是湖泊沉积物定年的主要方法,并且是全新世年代学研究的热点。随着对全新世古气候与环境变化研究的深入,选取不同介质定年可能对年代模型的准确性造成误差,进而影响到气候指标的解译。本文选取贵州东北部梵净山九龙池沉积物中树枝、树叶、树皮、种子等植物残体和全样有机质作为测年介质,利用ASM14C进行定年。结果表明,相比全样有机质,使用植物残体定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碳库效应的影响。但相比于原位沉积且生长年限较短的叶片,树枝的定年结果偏老,不是一种理想的定年介质。另外,根据定年结果及总有机碳含量重建了全新世九龙池的碳累积速率,发现碳累积速率可以指示该地区亚洲夏季风强度的变化历史。  相似文献   
254.
为了解人工合成药物在生物炭上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及其浓度效应的影响,选择卡马西平(CBZ)为目标污染物。探讨不同初始质量浓度(2、4、25、50 mg·L-1)在不同裂解温度(200、300、500℃)下制备的生物炭上的吸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双室一级动力学模型可以精确地描述CBZ在生物炭上的吸附动力学特征。CBZ的快室吸附对总体吸附的贡献随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减小,而慢室吸附贡献则增大。л-л作用可能对CBZ的吸附贡献较大。孔隙填充可以描述慢室吸附过程,可能是吸附速率的控制环节。  相似文献   
255.
北方农田镉污染土壤玉米生产阈值及产区划分初探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管伟豆  郭堤  王萍  张增强  李荣华 《环境科学》2021,42(12):5958-5966
为探究我国北方镉(Cd)污染农田中玉米安全生产的土壤阈值以及产区划分,于部分北方玉米主要产区(含不同程度Cd污染)收集了 129套点对点的土壤-玉米样品,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玉米籽粒Cd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和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法(SSD)推导不同土壤情景下土壤Cd的生态阈值,并进行了玉米\"宜产、限...  相似文献   
256.
铁路噪声对沿线住宅小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要考虑铁路噪声的直达声和一次反射声对住宅小区的影响,建立了铁路沿线城市住宅区列车噪声衰减的理论模型,计算分析了铁路噪声对建筑群纵深的影响,并与实测值进行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57.
陈建  王朋  曹艳贝  郭秉林  张迪 《环境化学》2016,35(7):1461-1467
本研究考察了卡马西平(CBZ)在9种不同条件(裂解温度200、300、500℃,无酸,HCI和HCI-HF)处理的生物炭上的吸附动力学,分别应用拟一级、拟二级和双室一级3种动力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研究结果表明,双室一级动力学模型对吸附动力学提供了更精确的描述.裂解温度和酸处理对CBZ的吸附动力学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不同酸洗导致矿物含量发生显著变化,矿物对生物炭吸附CBZ的快室吸附单元起主要作用,生物炭内部的芳香环随生物炭的升高而更加致密,生物炭内部的芳香环结构主要贡献于慢室吸附单元.生物炭的矿物组分一方面屏蔽了有机质上的一些吸附点位,另一方面矿物自身可以有效地吸附污染物,酸洗去矿物对生物炭吸附污染物的表观影响可能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平衡.  相似文献   
258.
胡嘉敏  左剑恶  李頔  谢珍雯  陈磊 《环境科学》2021,42(11):5275-5283
微塑料已经被证实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对生物和人类造成潜在危害,进行微塑料的赋存调研有助于了解城市河流河水和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污染现状.以北京市北运河和怀河作为研究区域,共布设了8个水样点位和3个沉积物点位,研究并对比了北运河河水和沉积物以及怀河河水中微塑料丰度、粒径、颜色、形状和种类的组成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北运河河水中的微塑料丰度为(1 941±201)~(8 155±1 781) n·m-3(n表示微塑料个数),平均丰度为4 160 n·m-3;北运河沉积物中的微塑料丰度为(120±11)~(268±31) n·kg-1.怀河河水中的微塑料污染程度低于北运河河水,微塑料的平均丰度为2 357n·m-3.北运河上游河水和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丰度高于下游,具有较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怀河河水中的微塑料分布总体上无明显差异,但相距较远的两点位中微塑料的丰度之间具有显著差异.粒径、颜色和形状的分类统计结果显示,所有点位中微塑料的主要粒径区间为<300μm;白色/透明微塑料(50.75%~83.91%)...  相似文献   
259.
The literature on waste recycling neglects the potential effects that this process can have at the aggregate level, although there are positive externalities which have not emerged in the microeconomic analysis of this phenomenon.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macroeconomic effects of the waste recycling process,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a country, such as Italy, which uses many foreign non-renewable resources. We use the Keynesian multiplier theory a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results of an increase in waste recycling on the gross national product,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and employment. In such a way the policy maker can better evaluate whether to promote the process considered here rather than discharging the waste in th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260.
Chen  Yujun  Guan  Bin  Wu  Xingze  Guo  Jiangfeng  Ma  Zeren  Zhang  Jinhe  Jiang  Xing  Bao  Shibo  Cao  Yiyan  Yin  Chengdong  Ai  Di  Chen  Yuxuan  Lin  He  Huang  Zhe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23,30(5):11246-11271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In recent years, with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e utilization of carbon dioxide as a resourc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goal of human society to achie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