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50篇 |
免费 | 65篇 |
国内免费 | 17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6篇 |
废物处理 | 4篇 |
环保管理 | 234篇 |
综合类 | 653篇 |
基础理论 | 451篇 |
污染及防治 | 109篇 |
评价与监测 | 15篇 |
社会与环境 | 46篇 |
灾害及防治 | 100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18年 | 4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171篇 |
2010年 | 93篇 |
2009年 | 40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30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227篇 |
2003年 | 219篇 |
2002年 | 87篇 |
2001年 | 57篇 |
2000年 | 54篇 |
1999年 | 86篇 |
1998年 | 58篇 |
1997年 | 127篇 |
1996年 | 37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37篇 |
1993年 | 70篇 |
1992年 | 55篇 |
1991年 | 39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7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8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5篇 |
1973年 | 2篇 |
1972年 | 1篇 |
1971年 | 2篇 |
1967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1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193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61.
762.
活性炭吸附硫化氢及微波辐照解吸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两种活性炭对硫化氢的平衡吸附性能力,并对活性炭床层的穿透性进行了考察;吸附饱和和活性炭在微波辐射的作用下进行解吸。实验表明,解吸效率与微波作用时间及温度有关,在本实验条件下H2S解吸效率达90.1%。 相似文献
763.
目前我国频发工程建设事故,这些人为事故性的灾害给个人、企业、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本文系统地分析了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各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各不相同,而间接原因则有一定共同之处;在间接原因中,社会因素和管理因素是基础原因,技术因素、人员因素和监理因素是二次原因。针对这些不同的原因,本文提出了预防事故和减轻损失的不同防灾减灾对策,技术、教育和法制等预防性对策是减灾对策的重点,同时辅以救助性对策。 相似文献
764.
铜尾矿对5种豆科植物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针对铜陵市铜尾矿废弃地的复垦,选用了5种乡土豆科植物在5种不同的尾矿改良方式上进行盆栽试验。5种供试物种为:大豆(Glycine max)、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赤小豆(P.calcaratus)、绿豆(P.radiatus)、山绿豆(P.mininus)。盆栽基质是以尾矿与正常土壤按体积100:0、75:25、50:50、25:75、0:100比例混合而成,分别标记为:TAl00、TA75、TA50、TA25、TA0005种豆科植物生长时间为70d。结果发现:随铜尾矿在混合基质中比例的增加,5种豆科植物根系的主根长逐渐变短、根系一级侧根的数目逐渐减少;铜尾矿对5种豆科植物根瘤的形成产生抑制作用,特别是山绿豆和绿豆在全尾矿的基质上,无根瘤生成;地下根部的生物量表现为随着尾矿含量比例的增加。地下部分的生物量逐渐下降,但根冠比表现为随尾矿含量比例的增加而增加;植物对铜尾矿中铜的积累,主要含集中根部,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765.
厌氧-好氧生物除磷影响因素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厌氧-好氧生物除磷工艺,研究了两个关键因子--化学需氧量与磷的比值和污泥负荷对系统除磷效果的影响及其控制.结果表明,原污水中化学需氧量与磷的比值越高,厌氧放磷越多,越有利于除磷;厌氧放磷与厌氧吸收碳源呈正相关;并且,进水化学需氧量与磷的比值的变化对整个系统碳源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试验发现,厌氧条件下聚磷菌贮存碳源的多寡并不完全依赖于高能磷酸键水解提供的能量,原污水中化学需氧量越多,越有利于厌氧碳源的贮存.若要达到好的除磷效果,系统的污泥负荷必须控制在0.21~0.5 kg/(kg·d)之间,且污泥负荷越高,除磷效果越佳. 相似文献
766.
针铁矿对几种氧化锰矿物氧化As(Ⅲ)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氧化还原平衡法研究了水钠锰矿、钙锰矿和黑锰矿等三种不同结构类型氧化锰矿物对As(Ⅲ)的氧化特性,以及针铁矿对上述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水钠锰矿、钙锰矿和黑锰矿对As(Ⅲ)的最大氧化量分别为480.4、279.6和117.9mmol/kg,其氧化能力与氧化锰矿物的结构、Mn氧化度、表面电荷性质以及结晶度等因素有关;体系中存在针铁矿时,它们对As(Ⅲ)的最大氧化量分别增加到651.0、332.3和159.4mmol/kg;针铁矿本身并不氧化As(Ⅲ),体系氧化能力增强是通过针铁矿对氧化生成的As(Ⅴ)的吸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67.
三峡库区生活垃圾总磷的分布特征和溶出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了解垃圾堆放场堆存生活垃圾的污染物含量及浸泡条件下污染物的溶出规律,有助于正确评价垃圾堆放场所带来的环境影响,从而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文章以三峡库区为例,通过测定三峡库区主要垃圾堆放场堆存生活垃圾总磷的含量,分析它们的分布特征,并且进行生活垃圾浸泡条件下总磷的溶出实验,分析它们的溶出规律,为三峡库区的环境保护提供帮助。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生活垃圾总磷的含量位于50-3290mg/kg之间,总磷分布集中于100-1600mg/kg之间,且区域差异较大;(2)生活垃圾淹没条件下总磷的释放规律为开始较慢,逐渐增大,达到最大值以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3)生活垃圾淹没条件下总磷的单位溶出量与时间的关系满足逻辑斯特模型w=α/[1 βexp(-kt)],且垃圾单位可溶出量α随质量增加而减少,利用本模型可以预测垃圾进入水体后总磷溶出的初期行为。 相似文献
768.
769.
生物修复中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土壤和地下水生物修复中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污染物的可利用性对生物修复速率和生物强化效率有重要影响。生物可利用性是指土壤和地下水中的微生物或其胞外酶对有机污染物的可接近性,它受土壤理化性质、污染物和微生物性质、污染接触时问等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污染物的介质吸附、多相分配、老化和形成非水相基质,以及土壤微生物的吸附、过滤和沉降作用降低了污染物的可利用性。促进土壤中污染物和微生物的解吸附,增强非水相基质的溶解,加速土壤污染物与微生物之间的质量传递,可以增强污染物的可利用性和生物降解的速率。施用表面活性剂和电动力学方法可有效地增强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 相似文献
770.
镉与除草剂草甘磷的交互作用对小麦的毒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种子发芽试验、根伸长抑制试验及植物早期生长试验是目前所建立的3种高等植物毒性试验,这些试验通过研究植物在污染条件下根系发育状况、生物量减少程度或植物耐污特性等方面而对污染物的环境效应进行诊断。文章研究了镉与草甘磷交互作用对小麦发芽率以及发芽后小麦的根长和芽长的影响。结果发现,镉对小麦发芽率没有明显影响,而草甘磷对小麦发芽率、根长和芽长有明显抑制效应。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草甘磷对小麦发芽的毒性,但对小麦生长仍有明显毒害。当镉与草甘磷共同作用于小麦时,镉的存在增加了低浓度草甘磷的生物毒性,而降低了高浓度草甘磷的生物毒性或没有影响。但是,随着镉浓度增加它们的联合毒件又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