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93篇 |
免费 | 62篇 |
国内免费 | 37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2篇 |
废物处理 | 48篇 |
环保管理 | 71篇 |
综合类 | 474篇 |
基础理论 | 197篇 |
污染及防治 | 347篇 |
评价与监测 | 35篇 |
社会与环境 | 34篇 |
灾害及防治 | 6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33篇 |
2022年 | 60篇 |
2021年 | 38篇 |
2020年 | 30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44篇 |
2016年 | 61篇 |
2015年 | 71篇 |
2014年 | 68篇 |
2013年 | 92篇 |
2012年 | 76篇 |
2011年 | 102篇 |
2010年 | 81篇 |
2009年 | 50篇 |
2008年 | 70篇 |
2007年 | 50篇 |
2006年 | 49篇 |
2005年 | 49篇 |
2004年 | 32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以236份云南地方粳稻核心种质和云南主栽梗稻Oryza satica品种合系35配制的杂种F5、BC1F4、BC2F3和BC3F2为材料,在昆明自然低温平均17.8℃(冷害)条件下,对亲本及其后代进行孕穗期耐冷性研究.结果表明:①亲本耐冷性状间的相关性明显高于其杂种后代,不同世代间总体趋势为随着回交世代增加其性状间相关性减弱.在亲本及其杂种后代间耐冷指标性状穗颈长、穗下节长、每穗实粒数、每穗秕粒数与结实率均呈较高的(≥0.370)极显著(n=236,R0.01=0.181)相关.②株高、穗颈长、穗下节长等耐冷性状在亲本强弱耐冷系统群间的差异明显,表现为亲本耐冷性强的材料秆和穗较长、穗粒数较多,同一性状变异程度减小.但随着回交代数的增加,这些性状的平均值逐渐趋同于轮回亲本,差异减小.③穗颈长、穗下节长、每穗实粒数、每穗秕粒数与结实率在5个稻作区间的变化规律呈现一致性,亲本和F5的差异较大,而BC2F4、BC2F3和BC3F2的差异较小,且趋同于轮回亲本.通过连续回交,在BC3F1即可获得耐冷性状表现良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2.
Ying Cui Feng Tan Yan Wang Suyu Ren Jingwen Chen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2020,14(6):111
103.
油松叶绿体DNA间隔序列特点及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全国分布区12个天然油松种群进行取样,测定了叶绿体DNAtrnT-trnL、trnS-trnG、trnL-trnF基因间隔序列,分析了序列碱基组成特点及在松科系统分类中的意义.测序结果显示,3个片段碱基序列均富含A/T,长度依次为448bp、636bp和421bp,所测片段在种群水平上十分保守,没有发现具有种内鉴别意义的碱基变异.但此片段适合于松科属间和种间的系统学分析,运用PHYLIP软件构建松科植物的邻接系统树,支持松科分为两个亚科的分类系统,拓扑结构表明松属与银杉属的关系最近.由于叶绿体DNA序列长度适中,扩增和测序较为容易,适合作为研究松科植物系统进化较为理想的分子标记.图2表2参24 相似文献
104.
间伐对生态公益林冠层结构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定量分析上海城郊生态公益林间伐后林分冠层结构变化及对林下环境的影响,2009年7月采用TRAC植物冠层分析仪研究了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和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3种生态公益林间伐2年后林分冠层结构参数,设置临时样方调查各林分林下植物分布及生物量,测定了土壤N、P、K和有机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间伐后3种林分的LAI、丛生指数和平均接触次数均降低,而间隙分数增大。间伐增加了林分间隙和LAI的空间异质性,间伐后3个树种LAI变异系数增加了19%~45%。轻度间伐后香樟、杜英和栾树林下PPFD(Photosynthetic Photon Flux Density)分别是未间伐林分的1.6、7和2.1倍,重度间伐香樟林内PPFD增大了8.9倍。间伐后林下植物种类、总盖度和干生物量随林下PPFD增加呈增大趋势。除全P和全K含量没有变化外,林地土壤全N、速效K、速效P和有机质含量均比未间伐林地有不同程度降低,但轻度间伐杜英林地速效养分消耗显著高于香樟和栾树林分。因此,研究区生态公益林结构调控需根据树种特性和林下环境变化,确定适宜的发展模式,提高公益林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05.
针对某石油化工公司加氢装置中变气第一分液罐底部环焊缝周围产生多处裂纹而发生泄漏的事故,通过对该压力容器使用工作环境的工况调查、设备泄漏部位裂纹宏观分析、裂纹形态及断口理化金相分析、材质化学成分检测、焊接接头金相组织分析、材料拉伸力学性能试验和硬度测试等手段,综合分析裂纹产生的原因,得出初步结论,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6.
Reclamation of domestic wastewater for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is viewed as a sustainable option to create an alternative water source and address water scarcity. Free-living amoebae(FLA), which are amphizoic protozoa,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various environmental sources. The FLA could cause considerable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 risks. However, littl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on the risk of these protozoa.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the feasibility using rural domestic wastewater for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and analyzed dynamic changes of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FLA populations in raw and treated wastewater, as well as the phyllosphere and rhizosphere of lettuce production sites that were irrigated with different water sources.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dynamics were analyzed by 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s in the influent were similar to that in the effluent, while in some cases relative abundances varied significantly. The populations of Acanthamoeba spp. and Hartmannella vermiformis in the anaerobically treated wastewater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e raw wastewater. The vegetables could harbor diverse amoebae, and the abundances of Acanthamoeba spp. and H. vermiformis in the rhizospher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e phyllosphere. Accordingly, our studies show insight into the distribu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amoebae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irrigation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07.
东北农牧交错带典型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东北农牧交错带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具有敏感性强、退化趋势明显等生态脆弱性特征。本文利用1986、2002年两期TM/ETM影像,揭示了吉林西部16年来土地利用/覆被的时空变化规律,并依据Costanza R.等人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方法。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6年来,吉林西部土地利用/覆被发生了剧烈变化。耕地、盐碱地面积大幅度增加,草地、水域和湿地的面积大幅度减少,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出现明显的衰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显著地减少。吉林西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1986年的767.1亿元/a下降到2002年的624.1亿元/a,减少幅度达18.6%,年均递减速率达1.6%。16年来该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和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给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带来巨大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8.
109.
扬州市城区地表水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与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扬州市城区地表水底泥进行等距离布点采样.分析cd、Cu、Pb、Zn 4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应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由高到低的顺序为Cd>Pb>Cu>Zn,其中Cd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已达很强;扬州市城区地表水底泥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强.各条河流底泥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由强到弱顺序为古运河>二道河>宝带河>小秦淮河>新城河>水院池塘(对照);从空间上看,扬州市城区东部的地表水底泥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程度高于西部,北部高于南部. 相似文献
110.
炭纤维载体固定床厌氧发酵启动运行效果实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开发高效率、抗冲击性能强的高浓度有机废水沼气发酵技术为目的,用传统的 UASB反应器作为对照,研究了以炭纤维为生物膜载体的固定床厌氧反应器的启动运行效果。反应器进口废水 COD 为 5 000 mg/L, 水力停留时间 (HRT) 由213 h 逐步缩短为35 h,进水有机容积负荷(OLR)由0.56 kg COD/ (m3·d)提到3.45 kg COD/(m3·d)。结果表明,固定床反应器厌氧发酵的效率比对照高,出水 pH 值也比对照稳定;运行到第 50 d 时,固定床厌氧反应器和对照的 COD去除率分别由第 7 d 的36.56%和33.58%上升到87.9%和62.6%;固定床厌氧反应器的容积比产气率最高为1.16 m3/(m3·d),累计产气量为415.59 L,而对照的容积比产气率最高值仅为0.31 m3 /(m3·d),累计产气量为 71.66 L,前者最高容积比产气率和累计产气量分别是后者的3.74倍和5.78倍。固定床厌氧反应器的启动速度、COD 去除率和产甲烷效率显著地高于对照反应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