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7篇
  免费   312篇
  国内免费   602篇
安全科学   451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142篇
综合类   1502篇
基础理论   262篇
污染及防治   45篇
评价与监测   114篇
社会与环境   126篇
灾害及防治   113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41.
慢生根瘤菌交叉结瘤及其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选用包括6株花往根瘤菌[Bradyrhizobium sp.(Arachis)]在内的13株慢生根瘤菌,进行了6种豆科植物结瘤试验及共系统发育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慢生根瘤菌与试验的豆科宿主植物间普遍存在交叉结瘤,还发现有些菌株在原宿主外的豆科植物根部形成类根瘤的现象。16S rDNA和23S rDNA的PCR-RFLP分析揭示出这些菌株rDNA基因的差异性,不同宿主来源的慢生根瘤菌株可以同属一个rDNA类型,而从同一宿主中分离的根瘤菌菌株可分属多种不同的rDNA类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rDNA PCR-RFLP等遗传背景分析的手段,可能筛选出广谱的根瘤菌力株,表4参8。  相似文献   
242.
中亚热带丝栗栲次生林群落高度级结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高度级为参考坐标,应用衡量优势种群及群落结构动态的失稳率、群落垂直空间的分享度、α—多样性及群落高度级梯度β—多样性等指标对中亚热带丝栗栲次生林群落高度级结构特征及其动态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丝栗栲群落及其优势种群个体数、群落物种数和种对级的分享度随高度级增加都呈下降趋势;各高度级物种数和个体数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级间失稳率显示,群落在第2、3、6、7高度级呈增长趋势,第4、5高度级呈衰退趋势,群落整体具有增长性结构;群落随高度级形成丰富度指数(dMa)、Shannon—Wiener指数(H)逐渐降低,均匀度指数(J)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随高度级梯度的增加,群落相邻高度级间Whittaker指数(βw)呈上升趋势,而Mofisita—Horn指数(CMH)呈不规则地跳跃式变化,表现了共有种在群落不同高度级的数量差异。图3表2参15。  相似文献   
243.
分别研究了纳米TiO2 在主波长为 364nm的汞灯光照下催化氧化i C3H7OH和CH3COCH3水溶液的反应速率 .通过XRD ,TEM ,BET和FT IR PAS对催化剂进行表征 ,粉末的晶型主要为锐钛矿型 .平均粒径在 1 5nm左右 ,比表面积为 1 0 1 0± 0 2m2 ·g- 1 ,FT IR PAS的检测结果表明 ,CH3COCH3是i C3H7OH光催化氧化的中间产物 ,其光催化氧化反应为 :i C3H7OH [O]CH3COCH3[O]CH3COOH[O]…[O]CO2 H2 O  相似文献   
244.
马尾松纯林及其与阔叶树混交林的凋落量与养分通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25a生马尾松林下分别套种1a生火力楠、闽粤栲、苦槠、格氏栲、青栲和拉氏栲等阔叶树种的幼苗,16a后形成郁闭的针阔混交异龄林.通过定位监测和化学分析,对上述6种混交林类型及林下未套种阔叶树的马尾松纯林的森林凋落量及养分通量进行了研究.统计结果显示,6个混交群落的年凋落量分别为7137.3kghm-2、6741.1kghm-2、8041.7kghm-2、7151.3kghm-2、7533.2kghm-2和6149.1kghm-2,而马尾松纯林的年凋落量仅3442.8kghm-2.在所有林分的凋落物组成中,枯叶占绝对优势,占凋落物总量的49.7%~71.5%,其余依次为枯枝(5.7%~26.1%)、其它组分(5.5%~17.1%)、树皮(7.7%~18.9%)和果实(0.7%~2.0%).各混交林分中来自马尾松的凋落物占50.4%~58.0%,而来自阔叶树的凋落物占42.0%~49.6%,且两者的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各林分总凋落量的季节动态呈双峰型,第1次峰值出现在2~4月份,第2次峰值出现在8、9月份.凋落物中主要养分元素的含量依林分类型、凋落物组分和凋落时间不同而异,N、P、K、Ca和Mg的含量范围依次为3.25~12.98gkg-1、0.23~0.97gkg-1、0.42~4.02gkg-1、7.34~32.57gkg-1和1.34~5.58gkg-1.不同的林分类型,凋落物中各养分元素的年通量大小均为:Ca>N>Mg>K>P.马尾松纯林中,通过凋落物的5种养分元素的年流通量为142.01kghm-2;而在林下分别套种上述6种阔叶树后,其养分年流通量依次增加到204.95kghm-2、223.93kghm-2、304.12kghm-2、288.46kghm-2、213.77kghm-2、238.05kghm-2.图3表4参13  相似文献   
245.
中国珍稀格氏栲林的数量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运用伽玛分布,对数正态分布、韦布(Weibull)分布,正态分布等4种概率分布模型对格氏栲林的乔木层、灌木层、藤本层,草本层的物种-多度关系进行拟合分析,并用多种物种多样性指标测定格氏栲林各层次数量特征。结果表明:格氏栲林群落各层次物种-多度关系均符合伽玛分布,即伽玛分布模型应用于格氏栲林物种-多度分布研究是理想的;格氏栲林物种多样性指标介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之间,表5参20。  相似文献   
246.
通过单因子和多因子摇瓶正交优化试验,确定了米曲霉液态发酵产氨基酰化酶的最佳发酵条件.优化发酵培养基组成(ρ/gL-1):葡萄糖40,蔗糖10,可溶性淀粉20,蛋白胨2.5,马铃薯液1000mL,pH自然.培养基装量50mL/250mL三角瓶,接种量4%.培养温度30℃,转速100r/min,发酵时间42h.每50mL培养物的总酶活由优化前的2627u提高到7338u,是优化前的2.79倍.研究了米曲霉氨基酰化酶的部分酶学性质.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pH为7.0,最适温度为40℃,低浓度的Co2 (5×10-4mol/L)对酶活激活作用显著.图5表2参8  相似文献   
247.
大豆根系分泌物和根细胞壁对难溶性磷的活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了不同磷效率大豆品种根系细胞壁和根分泌物对难溶性铝磷的活化与吸收能力。结果表明,砂培条件下,磷高效品种(巴西10号)对难溶性铝磷的吸收显著高于磷低效品种(本地2号)。铝磷处理条件下,根系总表面积巴西10号是本地2号的131%,而钾磷处理二者没有明显差异。根系细胞壁对铝磷的活化表明,大豆苗期根系细胞壁对铝磷的活化量显著高于成熟期。苗期、成熟期巴西10号对铝磷的活化量为本地2号的119%、176%。不同栽培方式根系细胞壁对铝磷的活化量表现为水培大于砂培,水培条件下两个大豆基因型对铝磷的活化量没有差异。不同生育时期、栽培方式根分泌物对铝磷的活化量表现为,成熟期大于苗期,砂培大于水培。巴西10号根分泌物对铝磷的活化量比本地2号分别高出69.3%(成熟期)和40.1%(砂培)。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大豆根分泌物和根细胞壁对难溶性铝磷的溶解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大豆对铝磷的吸收。  相似文献   
248.
随着涉海工程建设项目的日趋增多,海洋生态环境破坏的速度和累积效应日益加快,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资源,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对涉海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尤显重要.在此阐述了海洋开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任务和内容,提出了对海洋生态环境实施监测管理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49.
文章介绍了我国生态示范区的建设情况以及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方法及应用,指出了现有生态示范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的不足,立足于土壤、水、气、生物等系统环境,提出了江苏省生态建设示范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框架.  相似文献   
250.
对TA高效降解菌株的生长培养基进行了5因素2水平标准的正交设计,考察了碳源(精对苯二甲酸PTA)、氮源(NH4Cl)、磷源(K2HPO4)、生长因子(MgSO4、FeSO4、CaCl2的混合物)和酵母膏对菌体生长的影响。并与肉汤培养基相对照,得到TA高效降解菌株生长培养基为:PTA10g/L;NH4Cl 0.5g/L;K2HPO4 0.1g/L;生长因子(MgSO4 0.1g/L,FeSO4 0.01g/L,CaCl2 0.01g/L的混合物);Y.E2.5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