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9篇
  免费   562篇
  国内免费   1797篇
安全科学   525篇
废物处理   192篇
环保管理   398篇
综合类   3347篇
基础理论   651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055篇
评价与监测   272篇
社会与环境   241篇
灾害及防治   176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378篇
  2021年   357篇
  2020年   366篇
  2019年   257篇
  2018年   265篇
  2017年   296篇
  2016年   274篇
  2015年   327篇
  2014年   373篇
  2013年   482篇
  2012年   446篇
  2011年   418篇
  2010年   333篇
  2009年   296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234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731.
对湿式氧化技术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介绍 ,叙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作用并对各因素的影响强弱进行了比较 ,认为反应温度和处理对象的性质是影响湿式氧化技术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阐述了湿式氧化技术在废水处理、污泥处理、活性炭再生中的一些应用研究情况 ,并进行了比较。总结了湿式氧化技术的特点及其在环境治理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732.
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中温处理含硝基苯废水,研究了工艺条件和硝基苯的降解特点.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浓度为2088 mg/L,硝基苯浓度为16.8 mg/L,反应温度为35℃,停留时间为24 h条件下,ABR能有效处理硝基苯废水,COD去除率为86.4%,硝基苯去除率为91.1%;在厌氧条件下,硝基苯降解为苯胺,但苯胺很难再进一步分解;硝基苯的去除历程推断为先吸附后分解.  相似文献   
733.
水解酸化.缺氧法对采油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采用GC/MS技术对水解酸化-缺氧法处理采油废水过程中污染物的迁移降解进行的研究表明:水解酸化段和缺氧段对采油废水中碳原子为C6-C9、分子量为100—140的有机物均有较好的降解能力。其中,在水解酸化段中酮类、芳烃得到较好的降解,缺氧段中酚类和醚类化合物降解明显。水解酸化-缺氧工艺对于采油废水中的甲苯和二甲苯具有较好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734.
The highest quality of biosolids is called exceptional quality. To qualify for this classification, biosolids must comply with three criteria: (1) metal concentrations, (2) vector-attraction reduction, and (3) the Class A pathogen-density requirements. The City of Los Angeles Bureau of Sanitation Hyperion Treatment Plant (HTP) (Playa del Rey, California) meets the first two requirements. Thu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nsure that HTP's biosolids production would meet the Class A pathogen-reduction requirements following the time-temperature regimen for batch processing (U.S. EPA, 1993; Subsection 32, Alternative 1). Because regulations require the pathogen limits to be met at the last point of plant control, biosolids sampling was not limited to immediately after the digesters, i.e., the digester outflows. The sampling extended to several locations in HTP's postdigestion train, in particular, the last points of plant control, i.e., the truck loading facility and the farm for land application. A two-stage, thermophilic-continuous-batch process, consisting of a battery of six egg-shaped digesters, was established in late 2001 for phase I of this study and modified in early 2002 for phase II. As the biosolids were discharged from the second-stage digesters, the Salmonella sp. (pathogen) and fecal-coliform (indicator) densities were well below the limits for Class A biosolids, even though the second-stage-digester temperatures were a few degrees below the temperature required by Alternative 1. Salmonella sp. densities remained below the Class A limit at all postdigestion sampling locations. Fecal-coliform densities were also below the Class A limit at postdigestion-sampling locations, except the truck-loading facility (phases I and II) and the farm for final use of the biosolids (phase II). Although federal regulations require one of the limits for either fecal coliforms or Salmonella sp. to be met, local regulations in Kern County, California, where the biosolids are land-applied, require compliance with both bacterial limits. Additional work identified dewatering, cooling of biosolids after the dewatering centrifuges, and contamination as possible factors in the rise in density of fecal coliforms. These results provided the basis for the full conversion of HTP to the Los Angeles continuous-batch, thermophilic-anaerobic-digestion process. During later phases of testing, this process was demonstrated to produce fully disinfected biosolids at the farm for land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735.
向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中投加粉末活性炭(PAC),可以显著提高膜的过滤性能,有效缓解膜的污染.研究结果表明:投加PAC的吸附作用减少了由于胞外聚合物(EPS)而引起的膜污染;膜表面PAC颗粒的存在减小了浓差极化层的厚度和水力边界层的厚度,提高了过滤物质的传递速率;膜表面形成的PAC层还可过滤微生物和胶体颗粒,减少了它们到达膜表面的数量.  相似文献   
736.
运用空气质量模型CMAQ模拟评估民用燃煤减排政策对京津冀大气中BaP污染状况的改进效果,模拟包括作为基准情景的2014年和低消减和高消减2个减排情景.模拟结果表明:基准情景下,京津冀BaP年均浓度为2.54ng/m3,超过国家空气质量标准(1ng/m3),呈现1月 > 4月 > 10月 > 7月的季节变化特点,反映出冬季供暖燃煤的影响;京津冀南部BaP浓度高于北部,推测原因是南部BaP排放量较高.1月削减民用燃煤排放量对降低该地区BaP浓度和沉降量效果最显著,低削减和高削减下,北京、保定、廊坊BaP浓度分别比基准情景降低30%和40%以上;4、7、10月削减民用燃煤排放量对该地区BaP浓度和沉降量的变化影响不大.京津冀民用燃煤联防联控能更加有效地降低该地区BaP浓度.  相似文献   
737.
对比了过氧化氢(H2O2)、高铁酸钾(K2FeO4)和过碳酸钠(Na2CO4)3种氧化剂对自然水体中群体蓝藻生长和光合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3种氧化剂对蓝藻均有快速的抑制效应,且随着氧化剂浓度的增加抑制效果增强.相同氧化剂浓度下,H2O2对水华蓝藻的去除能力强于K2FeO4和Na2CO4,对蓝藻光合系统Ⅱ的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和有效光量子产量(Fv'/Fm')的抑制效果也更显著.H2O2对不同浓度水华蓝藻的控制实验结果表明,初始藻细胞浓度对H2O2控藻效果影响较大,细胞密度越大,H2O2降解率增加,抑藻效果急剧下降.当初始藻密度为10μg/L和100μg/L,5mg/L H2O2的48h降解率分别为64.9%和97.5%,对藻细胞Fv/Fm的抑制率分别为10%和1%.因此,实施H2O2控制蓝藻水华的措施应该尽量在蓝藻水华形成早期,即藻密度较低的时候使用.  相似文献   
738.
模拟升温对冰川前缘地微生物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全球变暖影响,冰川处于不断退缩状态.本研究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前缘地3个不同退缩年代的土样为研究对象,设置2个温度处理,分别为5℃与15℃,通过150d室内培养实验,探讨升温对冰川前缘地微生物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原始样品中,随土壤样品退缩年代的增加,土壤总碳氮含量增加,微生物的数量及α多样性增加. 150d培养实验结果表明:细菌、古菌拷贝数随升温发生变化,但改变未达显著水平.此外,升温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且对不同样点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不同.通过对升温后变化显著的优势OTUs进行分析,退缩年代较短的样点对升温响应更为明显,主要表现为Thiobacillus属相对丰度的升高.结果表明,冰川前缘地微生物对变暖响应的土壤异质性,其结果可为高山冰川地区升温下微生物的特征变化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739.
齐玥  孙永光  马恭博  吴楠  付元宾 《环境科学》2020,41(7):3175-3185
以辽河口为研究区域,利用遥感影像数据、现状调查数据和历史监测数据,系统地分析了辽河口沉积物质量历史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异规律,并进一步研究不同海域使用类型和不同植被演替阶段对沉积物环境要素分异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辽河口区域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各要素平均含量均符合一类沉积物质量要求;沉积物营养元素呈现显著的带状分布规律,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具有一定随机性,未呈现显著规律;不同海域使用类型对沉积物污染物富集的影响具有一定差异显著性,说明重金属及污染物的分布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植被不同演替阶段下主控因子具有显著差异,初级阶段主要受盐度控制,随着由盐生植被向陆生植被逐渐过渡,植被分布特征与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的内在联系逐渐增大,同时重金属等污染物含量与植被群落内在联系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740.
席玥  王婷  倪晋仁  韩鹏  仪马兰  郑彤  蒋咏  马若绮  崔锋 《环境科学》2018,39(9):4114-4121
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是天然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化学极性及所含的官能团不同,其在水体中的化学行为也不同.本研究以黄河干流宁蒙段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4月采集了下河沿至头道拐沿程7个断面的水样,采用XAD系列树脂将DOM分为疏水性酸(hydrophobic acid,HOA)、疏水性碱(hydrophobic base,HOB)、弱疏水性酸(weak hydrophobic acid,WHOA)和亲水性物质(hydrophilic matter,HYI)这4个组分,探讨了DOM组分含量、荧光峰值及其与Pb、Zn、Cu、Cr、As这5种金属离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黄河宁蒙段DOM总量由下河沿至头道拐沿程逐渐增加.各断面DOM腐殖化程度较低,以亲水性的蛋白质类小分子物质(HYI)为主,疏水性酸(HOA)次之,这与黄河沿岸排污导致内源作用增强有关.三维荧光光谱中类腐殖质和类蛋白质荧光峰型显著,且类腐殖质峰沿程逐渐增强,进一步证实了内源污水输入的影响.SPSS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DOM与5种金属离子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与Cu离子显著相关;4种组分中HYI与Cu离子的相关性最强,说明二者在迁移转化过程中存在显著相互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芳香蛋白类物质荧光峰强度随Cu离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这可能是Cu与亲水性组分中的芳香类蛋白质发生络合产生荧光淬灭效应,从而导致荧光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