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0篇
  免费   326篇
  国内免费   1139篇
安全科学   375篇
废物处理   160篇
环保管理   266篇
综合类   2312篇
基础理论   585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799篇
评价与监测   220篇
社会与环境   214篇
灾害及防治   24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214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200篇
  2014年   252篇
  2013年   329篇
  2012年   362篇
  2011年   352篇
  2010年   285篇
  2009年   256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259篇
  2006年   260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261.
AERMOD在国内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实例验证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AERMOD是美国环保局推出的新一代空气质量模式系统,它由AERMET(气象数据预处理器)、AERMAP(地形数据预处理器)和AERMOD(大气扩散模型)3部分组成.结合宁波市北仑区域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对该模式系统进行模式验证,并应用于实际预测评价.验证结果表明,在采用适当的模型参数时,该系统预测值与实际监测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SO2、NO2日均最高浓度预测准确率分别达到64.3%和85.7%.最后结合实际预测评价工作,提出AERMOD模式系统在国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优势及不足.  相似文献   
262.
利用嗜酸性硫杆菌的生物产酸作用处理洗毛废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锋  周立祥  王电站 《环境科学》2007,28(2):382-386
利用洗毛废水在低pH条件下,有机物絮凝沉降的特点,通过嗜酸性硫杆菌(Acidophilic thiobacillus)的产酸作用降低体系pH,破坏废水固有的稳定性,改变有机物的亲水性能,实现固液分离,达到去除COD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生物产酸作用能有效地去除废水COD,改善其脱水性能.当体系pH降至3.00, COD去除率达到最大值91.4%,处理后的废水有很好的机械脱水和沉降性能,比阻从大于9.81×1013 m·kg-1降至5.60×1011 m·kg-1.而对照处理在整个培养期内,未发生明显的改变,仅有20%的COD被去除.本研究为油脂含量高、难被生物利用的有机废水提供了一条新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63.
强化供氧条件下潜流型人工湿地运行特性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鄢璐  王世和  钟秋爽  黄娟  刘洋  王峰 《环境科学》2007,28(4):736-741
针对潜流型人工湿地中溶解氧浓度和脱氮率偏低的问题,试验研究了强化供氧对植物和微生物的影响及人工湿地内溶解氧浓度、净化效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强化供氧宜在湿地前端进行,最佳气水比为6左右,可采用连续供氧方式.供氧对湿地植物生理特性无明显不良影响,可显著增加湿地中硝化菌、反硝化菌数量,硝化菌可比供氧前高出1~2个数量级,反硝化菌高出1个数量级.强化供氧有效改善了湿地内氧环境,供氧前湿地内溶氧浓度普遍低于0.6 mg/L,供氧后氧浓度上升至1 mg/L以上.强化供氧有利于各类污染物质尤其是有机物和氮类物质的去除,有机物去除率比原湿地高出10%左右, TN去除率能够达到60%以上.因此,强化充氧措施具有较好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64.
秸秆发酵产氢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加热预处理的厌氧活性污泥为接种物,以秸秆(稻草、麦杆)为发酵底物进行微生物产氢实验,研究了不同秸秆粒径、纤维素酶用量、预处理方法、发酵液pH值对秸秆发酵产氢速率以及产氢气量的影响.其中颗粒粒径为170 μm的稻草经过NaOH预处理,按照底物与纤维素酶用量1∶1的比例酶解,进而发酵产氢的单位总产氢量为90.5 mL/g,最大单位产氢速率为0.58 mL/(h·g).  相似文献   
265.
城市污染河道沉积物AVS与重金属生物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锋  温琰茂  朱娉婷 《环境科学》2007,28(8):1810-1815
采集珠江三角洲典型城市污染河道佛山水道表层沉积物和上覆水样品,测定了沉积物AVS,Eh,SEMPb,SEMCd,SEMCu,SEMZn,SEMNi,SEMCr,及上覆水Eh,DO.同步进行了底栖动物调查,结合调查结果分析了城市污染河道沉积物AVS与重金属生物毒性的关系.主要研究SEM-AVS判据在判断城市重污染河道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方面的作用.所测AVS最大值为69.579 μmol/g,最小值为0.339 μmol/g,均值为20.283 μmol/g;各采样站位∑SEM5(SEMPb,SEMCd,SEMCu,SEMZn,SEMNi之和)最大值为23.067 μmol/g,最小值为1.062 μmol/g;底栖动物种类和数量均较少,且基本为耐污种,优势种为水丝蚓.13个采样站位中,∑SEM5-AVS<0的有9个,MDS分析结果显示:这9个站位中的7个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相似程度高.这表明重污染河道沉积物重金属的生物毒性与SEM-AVS的值关系密切,SEM-AVS判据在判断重污染区域重金属的生物毒性方面具有较大作用;同时说明重污染河流重金属生物毒性比较复杂,不能完全由SEM-AVS解释.  相似文献   
266.
通过多次的现场调研、收集资料和水质监测,分析了引进天然气净化厂生产的产污环节,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的有关设计图纸及污水处理的运行情况.在此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式,针对现有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不足,提出了该厂的污水处置适应性改造的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267.
对沈阳市苏家屯区危险废物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危险废物的来源、产生量、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危险废物管理处置对策,包括开展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加强苏家屯区危险废物监督管理;源头控制危险废物污染产生和建设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场等。  相似文献   
268.
硝化悬浮填料塔中氨氧化细菌群落稳定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CR-DGGE分析技术,对于化学生物絮凝处理工艺中悬浮填料塔的氨氧化细菌(AOB)群落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曝气强度和水力停留时间2个运行参数调整的情况下,系统AOB群落结构的变化。生物膜样品直接取自硝化填料塔,多维尺度(MDS)方法用于DGGE电泳图谱的分析,分析结果以二维图形向量的方式显示,结果表明,曝气强度和水力停留时间均对AOB群落有一定的影响,主要的AOB种类在运行过程中基本不变,系统对于运行条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69.
改性沸石(Na-Y型)对Ni2+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尔余  林峰 《环境化学》2006,25(4):420-424
将天然沸石熔融制得新型改性沸石(Na-Y型),研究Na-Y型沸石对Ni2 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对Ni2 的饱和吸附量,Na-Y型沸石为31.04mg·g-1,而天然斜发沸石和Na型沸石(NaCl改性)仅为3.60mg·g-1和7.64 mg·g-1.Na-Y型沸石对Ni2 的等温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方程.对溶液中Ni2 的吸附量在初始阶段(0-5h)快速上升,而后趋于平缓.共存阳离子对Na-Y型沸石吸附Ni2 的影响为:Co2 》Ca2 》Fe3 》 K .  相似文献   
270.
基于流域分析方法的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鉴于流域思想在水污染防治中应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以流域保护方法、流域分析和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为基础的流域分析方法该方法将湖泊-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的主要内容界定为4部分:子流域划分与污染负荷预测,"源-途径-末端-汇"的污染防治工程和管理方案体系设计,备选技术方案的提出和方案优选,污染负荷的削减率计算和综合方案设计.以四川省邛海流域为例,在将流域划分为6个子流域的基础上,对TP入湖污染负荷进行了计算和预测,并识别出各子流域内污染物的贡献率,分区提出了以水土流失防治、点源和面源控制、河道生态修复、河流入湖口治理和内源疏浚为主体的污染防治方案,该方案可削减TP 22.5 t·a-1,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