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0篇
  免费   327篇
  国内免费   1139篇
安全科学   375篇
废物处理   160篇
环保管理   266篇
综合类   2312篇
基础理论   585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799篇
评价与监测   220篇
社会与环境   214篇
灾害及防治   24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214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200篇
  2014年   252篇
  2013年   329篇
  2012年   362篇
  2011年   352篇
  2010年   285篇
  2009年   256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259篇
  2006年   260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巢湖流域水质状况与环境目标可达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对巢湖湖区、巢湖环湖河流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九五”以来,巢湖湖区水体以劣Ⅴ类为主;2000年以来,巢湖主要环湖河流中,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和双桥河入湖常年水质为劣Ⅴ类,其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巢湖流域水体污染特征为:城市河段污染较重。点源污染较为集中;面源和生活污染贡献较大;从1998年以来,TP与TN质量浓度值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巢湖流域水质环境目标可达性分析表明,巢湖湖区整体上尚不能达到规划的目标。到2005年东半湖能稳定达标。南淝河能否实现达标排放。取决于合肥市的污水处理率及处理效果。十五里河、派河、双桥河水质受点源控制,只要加强管理,可达规划的目标。  相似文献   
362.
通过涂覆—热分解法与电沉积法制备了β-PbO_2/α-PbO_2/SnO_2-Sb2O3/Ti复合电极(PbO_2复合电极),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循环伏安法(CV)、线性极化法(LSV)和加速寿命试验对电极进行表征。将PbO_2复合电极用于处理甲苯二胺(TDA)废水,考察了电解质浓度、电流密度对TDA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α-PbO_2呈梭状,β-PbO_2呈花菜状,多层结构的PbO_2电极利于提高电极的稳定性和活性;PbO_2复合电极的析氧电位(1.9 V)明显高于TDA的氧化电位(1.28 V),其使用寿命长达486 d;在电流密度为60 m A/cm2、Na2SO4质量浓度为10 g/L、电解时间为240 min的条件下,对COD为4 791.74 mg/L、TDA质量浓度为486.4mg/L的废水进行处理,TDA去除率高达97.3%,COD去除率可达88.1%。  相似文献   
363.
城市污水处理厂第二沉淀池出水的污染物浓度较低,经过矿化及灭菌等深度处理后可以回用,从而减轻对淡水资源的需求。本实验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负载TiO2的浮石光催化剂,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第二沉淀池出水进行了矿化及灭菌处理研究。采用低压汞灯对处理水样照射2h,有机物降解率可以达到50%,灭菌效率达到100%。处理后的水可以作为农作物灌溉、城市绿化和娱乐用水。负载在浮石表面的TiO2薄膜经过10次的光催化循环实验后,没有明显破损,可以再次循环使用。TiO2浮石具有质轻、机械性能好和价格低等优点,该方法处理废水的适用浓度低,可以广泛应用于微污染水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的深度处理。  相似文献   
364.
铜氰溶液的电子束辐照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铜氰溶液中总氰初始浓度、pH、铜浓度等对总氰降解效率的影响,比较了KCN溶液和铜氰溶液的总氰降解率,初步推断了铜氰溶液在辐照过程中的降解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在同样的辐照剂量下,随着总氰初始浓度的增加,总氰降解率降低,相应的总氰降解G值增大;铜浓度越低,总氰降解率越高;pH越小的铜氰溶液总氰降解率越高.电子束辐照KCN溶液和铜氰溶液的总氰降解反应属于表观一级反应.在相同的辐照剂量下,KCN溶液的总氰降解率比铜氰溶液要高得多.铜氰溶液的电子束辐照降解过程非常复杂,主要是铜氰络合离子逐步离解出的CN-与·OH的反应.  相似文献   
365.
北京市春季大气颗粒物污染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北京市春季大气颗粒物污染特性,2008年3月至2008年5月,对北京市西三环大气颗粒物进行采样分析.测定了总悬浮颗粒物(TSP)与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日平均质量浓度,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大气颗粒物的微观形貌,并通过X射线能谱仪(EDX)对样品中的元素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SP和PM10日平均质量浓度以初春最高,春天次之,春夏交际最低;PM10/TSP以春夏交际最高,初春次之,春天最低;大气颗粒物形态有规则和不规则2类,以不规则形态居多,同时发现花粉颗粒存在.EDX分析表明,大气颗粒物所附着的重金属中Pb所占的质量分散最高,并且集中吸附在细粒子颗粒物上.  相似文献   
366.
为了解决大庆油田现有核桃壳、石英砂过滤器反冲洗憋压、跑料和滤料再生困难等问题,在对原有过滤装置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反冲洗特性,对过滤器进行了改造,开发出低压稳流核桃壳过滤器和低压稳流石英砂过滤器。经现场测试,核桃壳过滤器反冲洗压力由原来的0.15~0.5 MPa降低到0.03~0.08 MPa,石英砂过滤器反冲洗压力由原来的0.27~0.46 MPa降低到0.17~0.20 MPa,且均能实现罐群水反冲洗。改造后核桃壳过滤器出水油平均含量13.4 mg/L,平均去除率为78.1%;出水悬浮物平均含量20.5 mg/L,平均去除率为55%。改造后石英砂过滤器出水油平均含量5 mg/L以下,平均去除率达到75%以上;出水悬浮物平均含量为9.8 mg/L,去除率达到80%以上。为了进一步提高过滤效果,在二级滤前投加絮凝剂形成微絮凝过滤工艺,出水悬浮物可达到3 mg/L,通过两级过滤达到特低渗透地层回注水标准。  相似文献   
367.
以NO-3为光催化剂,在紫外灯照射下,对甲基橙溶液进行光催化脱色。结果表明,叔丁醇、甲醇和乙醇对催化脱色反应有抑制作用; KBr和Na2SO4对脱色反应均有促进作用;而且KBr的加入量存在最佳值; Na2SO4的促进作用随Na2SO4的量的增加逐渐增强。Na2CO3的存在对甲基橙的脱色反应没有影响。K2S3O8和NO-3之间存在较强的协同作用;KIO3和NO-3之间存在相加作用;KBrO3和NO-3之间存在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368.
以传统卫生填埋柱R2为对照,通过往生物反应器填埋柱R1内加载可渗透反应介质层1和2进行模拟试验,主要探讨了填埋柱R1垃圾渗滤液COD、总氮、氨氮及总磷的变化趋势,探索一种新型的加载介质层垃圾填埋处理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填埋20周后, R1柱COD浓度基本维持在40 000~45 000 mg/L间,约为R2柱的20%~30%;第24周,R1柱总氮和氨氮分别为206.5 mg/L和167.3 mg/L,在16~24周内,R1总氮和氨氮分别约为R2的14.5%~17.5%和36.2%~43.6%;18周时,R1柱总磷达最大值1.704 mg/L,至第24周降为0.673 mg/L, 整个实验过程R1柱总磷约为R2的0.15%~0.56%。  相似文献   
369.
贾璇  杨海真  王峰 《四川环境》2009,28(2):78-81
机制设计理论是研究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如何设计一套机制达到既定社会目标的理论。而环境问题的特殊性质使得单纯依靠市场无法合理有效的解决环境问题,这就需要机制设计这一理论的指导。基于机制设计理论的原理,已探索出很多环境政策,有效的预防并解决了污染问题,使公众利益与社会的总体利益达到了“激励相容”。本文在以排污税、排污权交易等环境政策的设计为例,探讨了机制设计理论在环境政策制定中的应用,同时分析了机制设计理论存在的问题,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依靠机制设计理论解决环境问题遇到的瓶颈,提出了利用机制设计理论制定环境政策未来的可能方向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370.
为了分析保护区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保护区进行了现场调查和水环境、土壤环境的监测,并利用1998年和2004年的TM影像图对比分析了植被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由于各项旅游活动的开展,破坏了保护区的植被,造成水体的污染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对遗鸥的生存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尽快恢复保护区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