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4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483篇
安全科学   93篇
废物处理   57篇
环保管理   108篇
综合类   741篇
基础理论   201篇
污染及防治   439篇
评价与监测   80篇
社会与环境   43篇
灾害及防治   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The UV photooxidation with Fe(III) and H2O2 was employed to treat a naval derusting wastewater, which contains the high COD (chemical oxygen demand) and various metal concentrations exceptionally with high concentrations of citric acid and iron. Because of its iron containment, the Fenton-like reaction automatically took place with the added amount of H2O2. The decomposition rate was found in a sequence of: UV/H2O2/Fe(III) > UV/H2O2 > Fe(II)/H2O2. Two H2O2 injection methods, single and multiple points, were evaluated. The multiple-point H2O2 injection was more e cient to decompose the citric acid.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synthetic citric acid and the real derusting citric acid wastewater was also compared. The 93% COD reduction of the derusting wastewater was achieved using the UV/H2O2/Fe(III) treatment.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研究装备动力舱在热/自然交变环境下玻璃纤维增强SiO2气凝胶复合材料性能随模拟使役工况试验时间的退化规律,提升装备动力舱热/自然交变环境效应控制水平。方法 以玻璃纤维增强SiO2气凝胶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以湿热、盐雾和高温试验为热/自然交变环境试验谱,以振动试验为加速因子,开展5个周期的实验室模拟使役工况加速试验,对比分析样件初始状态和每一个周期试验后的性能。结果 经模拟使役工况试验后,玻璃纤维增强SiO2气凝胶复合材料的颜色由白色逐渐变成黄色,SiO2气凝胶含量逐渐减少,纤维元素组成变化不明显,导热系数升高,隔热性能下降,且均在4周期模拟使役工况试验后出现明显变化。结论 玻璃纤维增强SiO2气凝胶复合材料经5个周期的模拟使役工况试验后,其常温导热系数仅为0.026 4 W/(m.K),热面温度为200 ℃时,冷面平均温度仅为68.5 ℃,热/自然交变温差为43.5 ℃,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993.
燃煤氟中毒地区民用高氟煤的氟释放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验室模拟实验和农户家中的现场测定表明,室内空气氟含量与民用煤的氟含量呈正相关趋势(R=0.612, p<0.01);但在民用炉燃烧温度条件下的煤氟释放率却与煤氟含量无关.在200~1200℃范围内,煤氟释放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呈"S"型,即300℃时开始逐渐上升,700℃前较低,最高不超过31%,700℃至1000℃之间,则释放率迅速上升,随后较为缓慢,到1100℃至1200℃时,释放率接近100%,其整个释放曲线可用Logistic方程来拟合.总体上,煤氟释放与煤氟的存在状态和煤中的矿物及化学组成有关,贵州烟煤、无烟煤氟的燃烧释放要比陕南石煤更快,前者的释放率在1100℃时就接近100%,而后者则到1200℃时才释放完全.民用炉的燃烧温度最高为1000℃左右,这时贵州烟煤、无烟煤样品的平均氟释放率为86.9%,而陕南石煤样品的平均氟释放率为80.6%.  相似文献   
994.
苏南大运河水体反射光谱与污染参数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野外光谱仪与航摄同步对苏南大运河水体进行水质测定的17个同步采样断面进行光谱测试,以TM波段与水体有机污染参数DO,CODMn,BOD5,NH3-N,NO2-N,石油类和有机污染综合评价A值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水体反射光谱与有机污染参数高度相关,并以A值,BOD5,DO,CODMn对R,TM2,TM1的贡献最大,为水遥感研究,解译,分类和水质遥感定量分析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995.
碳酸盐岩红土中氧化铁矿物表面化学特征及其吸附机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应用XPS技术,首次较系统地研究了碳酸盐岩红土中氧化铁矿物表面化学特征及其吸附机理,氧公铁矿物表面的XPS分析表明,矿物表面和整体之间在化学成分,状态和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矿物表面的这种非均匀性特征是其表面化学反应的重要动力学起因。  相似文献   
996.
塞曼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废水中低含量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了集恒温平台石墨炉 (STPF)于一体的纵向塞曼效应背景校正 ,最大功率升温 ,钯作为基体改进剂和峰面积积分 (A -s)测定废水中低含量锡的新方法。测定结果表明 ,锡含量在 0 μg/L~ 10 0 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测限 (3σ) 3 5× 10 -11g ,特征量为 9 1× 10 -11g ,相对标准差小于 6 % ,回收率在 91%~ 10 7%之间  相似文献   
997.
998.
An improved watershed criteria model was developed in light of research on payment for ecosystem services outflows theory.  相似文献   
999.
中国的环境政策效应与污染治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简述环境政策和管理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对基产生的效应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经济改革促进了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新举措初见成效,但污染治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通过对各省区环境治理投资效果分析,提出未来环境政策和治理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1)重新设计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将它们与污染物总量控制战略结合起来(2)改善排污收费制度,由超标收费向排污收费转变;由单一浓度收费向浓度与总量相结合转变;由单  相似文献   
1000.
不规范的流域水环境模型应用增加了决策风险。从过程管理的角度来看,我国尚未针对流域水环境模型的评估与验证建立标准化的技术流程,模型标准化应用水平较低。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以及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标准化的流域水环境模型评估验证技术框架,提出了对应用于流域水环境管理决策的模型开展评估验证的基本原则、工作流程和技术要求,并通过案例研究验证了技术框架的可行性。技术框架引入了结构合理性评估、参数识别与灵敏度分析、模拟效果评估、不确定性分析等模型评估验证的关键技术,结合不同的模型类型、决策功能等特征给出了原则性的技术要求和应用建议。研究成果充分考虑了我国的环境管理需求,与现阶段环境模拟技术要求、环境监测能力和数据条件相适应,在理论探讨和技术实现层面具备明确的可行性,将促进我国流域水环境模型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本地化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