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1篇 |
免费 | 137篇 |
国内免费 | 24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13篇 |
废物处理 | 7篇 |
环保管理 | 73篇 |
综合类 | 578篇 |
基础理论 | 78篇 |
污染及防治 | 40篇 |
评价与监测 | 36篇 |
社会与环境 | 69篇 |
灾害及防治 | 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35篇 |
2022年 | 62篇 |
2021年 | 50篇 |
2020年 | 61篇 |
2019年 | 45篇 |
2018年 | 42篇 |
2017年 | 56篇 |
2016年 | 33篇 |
2015年 | 42篇 |
2014年 | 51篇 |
2013年 | 49篇 |
2012年 | 56篇 |
2011年 | 61篇 |
2010年 | 58篇 |
2009年 | 58篇 |
2008年 | 44篇 |
2007年 | 45篇 |
2006年 | 44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以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受试生物,采用批量培养方法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与多环芳烃荧蒽(Flu)的联合毒性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当CTAC初始浓度固定为100μg/L时,随Flu浓度的升高(0~100.84μg/L), CTAC与Flu的联合毒性由协同效应(0~22.50μg/L)转为拮抗效应(22.50~100.84μg/L).当Flu浓度为1.13μg/L时,协同效应达到最大(RI=2.01),与对照组相比,生物量抑制率从37.5%增加至80.9%;对氮和铁单位吸收量分别从0.27mg和9.18μg降至0.09mg和2.14μg;藻细胞Zeta电位从-10.0mV提高至-8.3mV;叶绿素a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从5.00mg/L和80.65μg/mg降为2.57mg/L和50.36μg/mg.根据实验结果分析, CTAC与Flu复合污染体系提高了藻细胞Zeta电位,抑制了小球藻对氮和铁的吸收,降低了藻细胞体内叶绿素和蛋白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212.
以‘早熟5号’大白菜(Beassica pekinensis L.)为试材,采用土施和叶面喷施三聚氰胺方式,观察并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三聚氰胺在土壤中可发生缓慢降解,90 d后不同浓度处理(40、160和800 mg.kg-1)的土壤中三聚氰胺均有残留,分别残留21.1%、15.8%和43.6%.三聚氰胺处理浓度越高,大白菜吸收的量越大.土施试验,根中最高和最低含量分别为105.7和8.0 mg.kg-1,茎叶中为139.9和7.1 mg.kg-1,根吸收三聚氰胺后,可将其转运到地上部的茎叶中;叶面喷施试验,根中最高和最低含量分别为4.3和0.9 mg.kg-1,茎叶中为8.5和3.2 mg.kg-1.土施40 mg.kg-1三聚氰胺可增产9.8%,土施800mg.kg-1三聚氰胺减产15.9%,土施可增加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维生素C含量,叶面喷施三聚氰胺对大白菜的生长影响较小.三聚氰胺在土壤中的残留时间长,大白菜可通过根和茎叶吸收三聚氰胺,三聚氰胺可影响大白菜的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213.
针对微小粒径粉尘具有危害大且难润湿的问题,基于润湿剂与磁场对水滴颗粒的耦合改性机理,研究不同磁场强度下各抑尘剂对煤粉润湿性影响,采用座滴法测定磁化试剂的煤粉表面接触角,通过粉尘润湿机理进行分析,煤尘沉降Walker实验进行佐证,得到抑尘剂种类、浓度与磁化强度对煤粉的润湿性规律。结果表明:未经磁化的高于临界胶束浓度值溶液对煤尘的润湿能力变化不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对煤样的润湿能力强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磁化强度为500 mT的磁化溶液对煤尘润湿能力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14.
湖北省榉树自然种群分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湖北省天然榉树的自然种群分布现状、种群特征及种群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湖北榉树资源主要分布在海拔500~1 000 m地带,不同程度地分割包围在谷底和山腰,地理分布点呈收缩集群分布,种群规模较小;采用方差/均值法对榉树地理分布格局类型进行分析,其值=1.66>1,表明其分布点的地理分布趋于集群分布。湖北榉树种群星散间隔的地理分布形式,使地理分布点间产生空间间隔,成为相互间基因交错的障碍,而较小的种群规模,增加了遗传漂变的机率,导致遗传上的不稳定性增加,影响种群的生存能力,这些是导致物种趋向濒危的重要原因。湖北榉树种群这种分布现状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物种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及对生境的特定要求所致,另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对榉树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以及人类经济活动导致的生境片段化。应借助于人为帮助,改善生态环境,扩大其种群规模,促进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以利保护。 相似文献
215.
选用CRH2型动车组l:l模型,对不同时速条件下列车周围流场进行模拟计算,得到列车所受空气动力随车速的变化规律,分析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模拟结果表明:列车侧向力、升力和倾覆力矩均随着时速的增加而增大;列车快速行驶时,两侧处于负压状态,随着时速的增加负压程度也增强,垂直于列车方向压强梯度不断增大,轨道沿线两侧的行人或其它物体被卷入的可能性增加;与单列车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两车交会时中间的压力非常低,列车的倾覆力矩明显增大,车体对内侧轨道的作用力也随之增大,列车运行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216.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防灾减灾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阐述灾害的自然生态、社会经济成因及危害,说明可持续发展跨世纪人类发展战略的根本变革,防灾减灾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提出了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217.
218.
利用中国气象中心160站点的气温观测资料,对中国20世纪后半期的气温变化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气温变化幅度有显著的纬度效应:纬度越高,方差值越大,说明气温变化的幅度也越大。在季节上,气温变化幅度差异显著,普遍是冬季大,夏季小。气温变化幅度的纬度效应在区域分布上,冬季的纬度效应出现在35°N以北,35°N以南不存在纬度效应;夏季的纬度效应表现在34°N以南,34°N以北没有明显的纬度效应。30°N~35°N之间的地带是冬夏季节差异最小的地带,从这一地带开始,不管往南还是往北,气温变化的季节差异都趋于增大。这种格局与我国升温的区域分布是一致的,说明我国最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气温变化是持续升高的。最后对气温变化的区域差别进行了机制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19.
共混塑料因其用途广泛且价格低廉,生产和使用量逐渐增加,然而共混塑料在海水中光降解及其海洋环境风险尚不明确.选取聚丙烯/热塑性淀粉共混塑料(PP/TPS)和聚乳酸/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热塑性淀粉共混塑料(PLA/PBAT/TPS)为研究对象,单一聚合物塑料聚丙烯(PP)和聚乳酸(PLA)作为对照,探究共混塑料在海水中光降解后微塑料(MPs)的形成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MPs的粒径分布显示,与PP和PLA相比,PP/TPS和PLA/PBAT/TPS光降解后容易产生尺寸更小的颗粒,主要原因是共混塑料机械性能和抗紫外线能力较差.共混塑料光降解后表面出现更多裂纹和褶皱,表面形貌发生明显变化,而PP和PLA变化不明显.ATR-FTIR光谱显示PP/TPS和PLA/PBAT/TPS光降解后热塑性淀粉(TPS)的特征峰减小,表明共混塑料的淀粉组分降解.C 1s光谱表明,老化共混塑料含有更少的—OH,进一步证实了TPS的光降解.以上结果表明PP/TPS和PLA/PBAT/TPS比PP和PLA光降解程度更高,从而产生更多小粒径MPs.综上所述,共混塑料可能比单一聚合物塑料对海洋环境风险更高,对共混塑料的生产和使用应谨慎. 相似文献
220.
孔雀石绿脱色菌M6的脱色特性与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温度、初始菌细胞数、孔雀石绿浓度、振荡速度对脱色菌M6脱色孔雀石绿的影响,并通过邻接法对脱色菌M6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脱色菌M6对孔雀石绿脱色的最佳温度为30℃,最佳振荡速度为200 r/min。(2)随着初始菌细胞数的增大,脱色菌M6对孔雀石绿的脱色率明显升高。当初始菌细胞数为1.5×102~1.5×106cfu/mL时,脱色菌M6对孔雀石绿的脱色率均不低于86.92%;当初始菌细胞数大于1.5×104cfu/mL时,脱色率均高于90%。(3)当孔雀石绿质量浓度为12.5~400.0 mg/L时,脱色菌M6对孔雀石绿具有良好的脱色特性,脱色率均在93%以上。(4)脱色菌M6的16S rDNA序列与GenBank基因库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菌株的16S rDNA序列有98%~99%的高度同源性,而且与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菌株JM9(登录号:FJ493139.1)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