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8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558篇
安全科学   220篇
废物处理   56篇
环保管理   126篇
综合类   1204篇
基础理论   232篇
污染及防治   285篇
评价与监测   125篇
社会与环境   109篇
灾害及防治   6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孙颉  宋协法  马真 《环境工程学报》2013,7(6):2250-2254
为提高生物膜法处理养殖污水的效果,对不同信号分子条件下的生物膜处理情况进行研究。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设定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分别添加乙醇、C6-HSL、N-3-oxo-C8-HSL和蒸馏水,并在模拟过程中取样分析。实验结果表明,3个实验组附着基上的生物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尤其是添加N-3-oxo-C8-HSL组产生的生物量约为对照组的6倍;经添加C6-HSL和N-3-oxo-C8-HSL处理的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最终浓度比对照组低28.6%,但无机磷浓度稍高。数据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实验过程中(9~27 d),添加AHLs信号因子C6-HSL和N-3-oxo-C8-HSL两组养殖水体内环境的总体得分较高,说明养殖水体的内环境处于较好状态。  相似文献   
142.
Dechlorane Plus (DP) has been determined in surface sediments from three Chinese coastal bays, e.g. Jiaozhou, Sishili and Taozi Bay in North China. DP concentrations ranged from <1.2 to 187 pg g−1 dry weight (dw) (mean: 24.7 pg g−1 dw) in Jiaozhou Bay, <1.2 to 135 pg g−1 dw (mean 69.9 pg g−1 dw) in Sishili Bay and <1.2 to 66.7 pg g−1 dw (mean: 40.4 pg g−1 dw) in Taozi Bay, respectively. Additionally, two dechlorinated species were quantified, which accounted for 0.6-5.1% of the ∑DP concentration.The fsyn values (syn-isomer/(syn- + anti-isomer)) in sediments from Jiaozhou Bay (mean 0.29) were close to the technical DP mixture (0.2-0.4), probably indicating local inputs of DP. In contrast, sediments in Sishili and Taozi Bay showed much lower fsyn values (mean 0.16). During transportation the DP isomers are subject to stereo selective degradation which partly resulted in the relative enrichment of anti-DP in coastal sediments.  相似文献   
143.
树脂吸附-Fenton 试剂氧化法预处理炼油碱渣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树脂吸附-Fenton 试剂氧化组合工艺对某炼油企业炼油碱渣废水进行预处理.实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3 种树脂串联吸附,废水流量0.33 mL/ min,H2O2加入量0.20 mol / L,n(H2O2)1 n(Fe2 +)= 12,Fenton 试剂氧化进水pH 3,Fenton 试剂氧化反应时间120 m...  相似文献   
144.
为实现电网“调控一体化”建设所需的“变电站运行画面远程调阅”应用业务,对电子式切换器、远方终端、图形网关、第三方应用软件4种常见实现方式进行了分析,总结对比了其优缺点。分析结果表明:第三方应用软件、图形网关2种方式更适合“变电站运行画面远程调阅”应用业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5.
为适应不断提高的震害预测需求,精细化模型已经成为城市区域震害预测的主要发展方向。然而传统的基于CPU平台的计算方法成本过高,使得精细化模型的应用受限。近年来,GPU技术由于其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和较为低廉的价格优势,在通用计算领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基于GPU-CPU协同计算技术,建立了城市区域震害的计算模拟方法,显著缩短了城市区域震害预测的时间。并采用该方法对某中型城市的真实震害进行了模拟应用,展示了GPU技术在大区域城市建筑群震害模拟中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46.
基于"脱钩"模式的低碳城市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历史及现状等诸多因素,以二氧化碳减排绝对量为基础的低碳城市评价模式并不适用于中国;本研究从经济发展、物质消耗与污染物排放相互关系的视角,以"脱钩"模式为目标层,经济发展、碳排放、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发展为准则层,CO2排放等8个具体指标为指标层建立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描述经济发展过程中单位GDP污染物排放降低的态势,进而表征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经济、资源、环境变化的历史趋势并反映城市低碳建设现状.针对沈阳市的案例研究表明,沈阳市2001年至2008年总体的生态效率与资源利用效率呈现逐渐提高的态势,沈阳市现阶段的低碳城市建设水平处于"相对脱钩"阶段,与目前中国经济宏观发展态势相符合.本研究表明,"脱钩"评价模式可以避免基于污染物总量的评价模式中忽略经济发展因素而产生的片面性,可以表征中国当前经济高速发展前提下的城市低碳建设水平,为目前的"低碳城市"评价方法提供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47.
火电燃料消费过程对资源环境的影响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以化石能源为主要燃料的火电生产导致了严重的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定量评估火电燃料消费对资源环境的影响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估算火电燃料燃烧及运输、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基础上,利用成分法计算相应的生态足迹,定量评估火电燃料消费过程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1 kW〖DK〗·h火电的燃料消费过程中排放的CO2、CH4、NOx、SO2、烟尘分别为107 kg、993×10-3 kg、646×10-3 kg、260×10-3 kg、202×10-2 kg;全国火电燃料消费占用的生态足迹由2000年的50 67444万hm2,增加到2007年的123 84208万hm2,年均增长1362%;CO2和NOx的生态足迹平均比重高达836%,是影响资源环境的主要因子,SO2、烟尘与CH4三者合计仅164%,对资源环境的冲击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48.
中国人口集疏格局与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集聚和疏散是人口空间分布格局最直观和最集中的体现,基于人口集聚度的中国人口集疏的空间格局和形成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准确把握中国人口空间分布的基本脉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研究采用了人口集聚度分级评价的方法,依据人口集聚度的不同,将各个地区划分为不同等级的人口集聚区,并对其分别讨论。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人口分布格局、自然条件的空间分布格局、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结果以及经济发展格局和城市化格局,对中国的人口集疏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归纳,并进一步对相应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得出了我国人口分布的空间不平衡日益加剧,并呈现沿海、沿江、沿线集聚的态势的基本结论,并对我国人口分布集疏格局的形成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然因素奠定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而经济发展不平衡与城市化成为人口集聚的动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9.
Wastewater treatment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nitrous oxide (N2O), which is a strong greenhouse gas and dominate ozone-depleting substanc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arbon source on N2O emission from anoxic/oxic biological nitrogen removal process. The mechanisms of N2O emission were also studied. Long-term experiments were opera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ree different carbon sources (i.e., glucose, sodium acetate, and soluble starch) on N2O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nd batch experiments, i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specific inhibitors, were carried out to identify the sources of N2O emission. The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AOB) and denitrifiers community compositions under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were also analyzed based on which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N2O emission were elucidated. The conversion ratios of N2O in reactors with glucose, sodium acetate, and soluble starch were 5.3 %, 8.8 %, and 2.8 %, respectively. The primary process responsible for N2O emission was nitrifier denitrification by Nitrosomonas-like AOB, while denitrification by heterotrophic denitrifiers acted as the sink. Reactor with sodium acetate showed the highest N2O emission, together with the highest nitrogen and phosphate removal ratios. Carbon source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N2O emission quantity and relatively minor effect on its production mechanism.  相似文献   
150.
讨论了美国等国家在防洪减灾中非工程措施方面的一些做法 ,给出了其中一些实例 ,阐述了防洪减灾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