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63篇
  免费   1149篇
  国内免费   2508篇
安全科学   1041篇
废物处理   111篇
环保管理   634篇
综合类   5961篇
基础理论   1104篇
污染及防治   338篇
评价与监测   457篇
社会与环境   545篇
灾害及防治   329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82篇
  2022年   504篇
  2021年   493篇
  2020年   689篇
  2019年   436篇
  2018年   405篇
  2017年   403篇
  2016年   368篇
  2015年   466篇
  2014年   401篇
  2013年   518篇
  2012年   657篇
  2011年   678篇
  2010年   602篇
  2009年   563篇
  2008年   517篇
  2007年   556篇
  2006年   530篇
  2005年   413篇
  2004年   304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5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1.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演变与调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作为特殊的经济区,资源型城市的衰落与振兴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从分析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入手,论述了资源型城市发展能力的成长阶段及演变特征,提出了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调控的模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神农架主峰南坡猕猴桃种质资源调查及保护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东县北部神农架主峰南坡的送子园原始森林保护区内具有种类繁多的猕猴桃种质资源,经调查发现共分布有中华猕猴桃(A.chiensis)、美味猕猴桃(A.deliciosa)、革叶猕猴桃(A.rubricalis var.coriacea)、葛枣猴桃(A.ploygama)、京梨猕猴桃(A.callosa var.henryi)、软枣猕猴桃(A.arguta)、巴东猕猴桃(A.tetramera var.badongenisis)、紫果猕猴桃(A.arguta var.purpurea)及紫果新变型、绵毛藤山柳(Clematoclthra lanosa)10种(包括变种、变型)。简述了各种类的植物学性状和果实经济性状,种质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以及生态环境,指出由于砍伐森林和环境条件的恶化使猕猴桃资源已受到威胁和破坏,提出保护策略的重点是提高全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可持续开发利用资源;加大科技对猕猴桃资源保护支撑的力度。其主要保育措施:一是在保护区内就地进一步加强物种全面保护;二是省级以上科研单位分区建立猕猴桃后种质资源圃,对濒危物种或持有物种进行迁地保护;三是开展超低温保存技术的研究,建立种子和花粉基因库。并建立完善与国际接轨的信息数据库平台,便于国际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13.
我国矿产资源总量大,居世界第3位人均拥有量小,居世界第80位。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矿产资源供需存在着矛盾。为了解决供需矛盾,必须从地质找矿、矿山、一次资源回收、二次资源回收、节能和节材等方面挖掘潜力。改革资源耗费型经济发展旧模式,确立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新模式,废止“有水快流”的方针,确立开发与节约并重的方针,是缓解矿产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具体对策有:(1)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开发节约(2)搞好资源进出口贸易取长补短(3)健全法制管理体系依法治矿(4)用好计划机制管好资源和矿山(5)用好市场机制搞活矿业经济。  相似文献   
14.
15.
16.
在饮用水输配系统中,来源于管壁生物膜的有机物可能耗氯并生成消毒副产物(DBPs),包括二氯乙腈(DCAN)与二氯乙酰胺(DCAcAm)等高毒性含氮DBPs(N-DBPs).研究考察管网常见的细菌与其胞外聚合物(EPS)以及模拟管壁生物膜氯化与氯胺化后DCAN与DCAcAm的生成,并与天然有机物(NOM)和水源水有机物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与藤黄微球菌与氯反应生成的DCAN、DCAcAm浓度分别为1.48~2.02、0.21~0.38μg·mg~(-1)(mg~(-1)以TOC计),高于同反应条件下NOM的生成量;相比于氯化反应,3株细菌细胞氯胺化生成的DCAN与DCAcAm浓度明显更低.3株菌的EPS也是氯与氯胺化反应生成DCAN与DCAcAm的前体物,且其氯胺化反应生成的DCAcAm浓度高于氯化反应生成的.与NOM、水源水相比,模拟管壁生物膜氯化后生成的N-DBPs与三氯甲烷(TCM)浓度比更高,表明生物膜有机物比NOM与水源水有机物更倾向生成DCAN与DCAcAm类N-DBPs,且模拟管壁生物膜氯胺化的DCAcAm生成量高于氯化反应的,说明管壁生物膜有机物是供水管网系统中DCAN与DCAcAm类N-DBPs的重要前体物.  相似文献   
17.
铅锌矿区玉米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  
周艳  万金忠  李群  黄剑波  张胜田  龙涛  邓绍坡 《环境科学》2020,41(10):4733-4739
以西南某铅锌矿区为研究区域,测定了92份玉米样品中Pb、Zn、Cd、Cr和Ni的含量,开展了矿区玉米籽粒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研究.应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析了重金属在玉米中的污染状况,采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了重金属对人体健康造成的风险,同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解析了重金属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玉米籽粒中Pb、Zn、Cd、Cr和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30、23.75、0.21、1.33和1.15 mg ·kg-1;除重金属Zn外,其他4种重金属均超过我国食品卫生标准限值,研究区玉米籽粒中Pb、Cd、Cr和Ni的综合污染指数范围介于4.32~9.07之间,均属于重度污染,Zn的综合污染指数小于1;重金属通过玉米籽粒摄入引起的复合重金属污染对成人和儿童均存在健康风险,且对儿童造成的健康风险高于成人.玉米籽粒中5种重金属可以由2个主成分来反映,第一主成分主要支配Pb、Cd、Cr和Ni的来源,第二主成分支配Zn的来源.玉米籽粒重金属含量与土壤重金属含量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地表直接径流和基流均是流域非点源氮/磷养分输出的重要水文途径.科学认识和定量模拟基流氮/磷养分输出对于准确解析水源地水体非点源污染来源至关重要.基于Load Estimator模型和数字滤波算法,建立了定量水源地基流氮素输出的方法体系.以浙江省珊溪水源地的玉泉溪流域为例,利用玉泉溪2010-01—2013-12期间逐月总氮(TN)水质监测数据和逐日流量数据,展示了该方法的计算过程.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水源地基流氮素输出定量方法结果合理,模拟精度高,决定系数和纳什系数分别为0.83和0.80;玉泉溪流域2010—2013年TN负荷量为141.21~274.68 t·a~(-1),平均208.63 t·a~(-1),年基流TN负荷量为84.39~168.68 t·a~(-1),平均127.69 t·a~(-1);基流对玉泉溪年均TN负荷量贡献率高达60%以上,流域基流养分输出对地表水体的污染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热合成法成功制备出MnFe2O4磁性纳米棒(s-MnFe2O4),并考察了商品化的Fe3O4、MnFe2O4和合成的s-MnFe2O4纳米棒这3种磁性纳米颗粒作为非均相Fenton催化剂降解水中四环素抗生素的性能.同时,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N2吸附-脱附、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非均相Fenton催化降解四环素的结果表明,s-MnFe2O4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反应180 min,四环素的去除率可以达到87.6%,TOC的去除率达到47.5%.自由基捕获试验证实了羟基自由基(·OH)是非均相Fenton氧化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种.s-MnFe2O4磁性纳米棒的高催化活性归因于其表面拥有较高含量的Mn3+和Fe2+物种,它们的存在能加速界面电子的转移效率,从而促进·OH的生成.合成的s-MnFe2O4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循环使用6次,四环素的去除率仅从87.6%降低到80.2%,且氧化过程中活性组分的流失很少.  相似文献   
20.
氨基改性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去除水中Cr(VI)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聚乙烯亚胺(PEI)为功能单体,玉米秸秆生物炭为载体,制备了氨基改性生物炭负载型纳米零价铁(nZVI@PEI-HBC),并利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分析了溶液pH、温度、材料投加量等因素对其去除Cr(VI)的影响及其去除机理.结果表明:在投加量为0.5 g·L-1,温度为20℃,pH值为5,Cr(VI)初始浓度为20 mg·L-1条件下,各材料对Cr(VI)的去除率大小为nZVI@PEI-HBC > nZVI > PEI-HBC > HBC.SEM显示nZVI颗粒较均匀地分散在生物炭表面,FTIR分析表明PEI改性后材料表面增加了氨基等重金属配位基团,这可能是nZVI@PEI-HBC去除Cr(VI)效果更好的原因.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材料具有较好稳定性,老化28 d后其Cr(VI)去除性能变化不大;酸性环境、升温、增大材料投加量均有利于nZVI@PEI-HBC对Cr(VI)的去除.机理研究发现,水中溶解氧加速了nZVI的腐蚀和Fe(II)的释放,促进Cr(VI)还原为Cr(III),然后通过共沉淀作用和氨基等基团的吸附作用被去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