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55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01.
为了探索生物炭修饰材料对嘉陵江流域沿岸土吸附Cu~(2+)的影响,采用生物炭(B)、磁化生物炭(MB)以及50%和100%CEC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修饰MB(分别以50%BS-MB和100%BS-MB表示)作为炭修饰材料,分别将其以1%(质量比)加入嘉陵江流域(川渝段)内苍溪(CX)、南部(NB)、嘉陵(JL)和合川(HC)沿岸土中,共计形成20个混合土样(以原土作为对照),批处理法研究各样品对Cu~(2+)的等温吸附和热力学特征,并对比不同温度、pH值和离子强度下的吸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混合土样对Cu~(2+)吸附等温线均呈"L"型且符合Langmuir模型,最大吸附量q_m保持在62.20—308.88 mmol·kg~(-1)之间.相同生物炭修饰材料添加下Cu~(2+)吸附量表现为JLNBCXHC的趋势.20—40℃范围内,各混合土样对Cu~(2+)的吸附量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表现为增温正效应.离子强度从0.01 mol·L~(-1)增加到0.1 mol·L~(-1),各混合土样(除HC外)对Cu~(2+)的吸附量均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pH值升高有利于混合土样对Cu~(2+)的吸附.各混合土样对Cu~(2+)的吸附是一个自发、吸热和熵增的反应过程,且CEC和比表面积是决定混合土样对Cu~(2+)吸附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2.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formed in aerobic and anaerobic digestion of waste-activated sludge (WAS) after ozone...  相似文献   
103.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加,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压力也与日俱增,迫切需要建立针对处理处置的公众参与机制。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相关法律制度现状以及中国生活垃圾公众参与的情况,参与积极性不强,参与渠道和方式有限,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环境立法忽视公民的环境权和参与决策权。指出要在中国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全过程中引入公众参与,并全面建立废弃物处理处置信息公开制度,并贯彻实施,必须明确环境权和采取信息公开的制度。  相似文献   
104.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economy in the postreform period after 1979, China has faced severe problems of resource overusing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which would threate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is article explores an effective mechanism of managing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in China. It examines some major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constructs a framework of institution innovation to cover three sectors (government, market and society). In addition,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ir experience and evaluation i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We argue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market regulation,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of allocating resource and protecting environment.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bala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including coordinating role of government and market, building platform for market operation and creating an atmosphere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相似文献   
105.
根据某石化分公司HF中毒死亡事故,编制了氢氟酸烷基化装置检修过程HF泄漏中毒事故故障树对故障树分析中的最小割集、最小径集分析及结构重要度进行了分析,得出加强对岗位人员的安全教育,强化作业人员对岗位风险的认识是预防事故发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6.
汞是最具危害性的全球性重金属污染物,而节能灯生产引起的汞污染问题则日益突出。选取浙西地区某典型节能灯加工集聚区为研究对象,等间距设置7个采样点及1个对照点,每3个月采样一次,采用多台高时间分辨率自动测汞仪(Tekran2537A)对集聚区周边环境中大气气态总汞(TGM)开展了为期2 a的实时同步观测,通过分析节能灯加工集聚区TGM质量浓度特征及其时空变化特征,旨在明确规模化节能灯加工产业对当地大气环境的影响,明晰其大气汞污染现状,以期为后续深入研究和环境修复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浙西地区典型节能灯加工集聚区TGM质量浓度[(3.22±0.78) ng·m-3]显著高于全球TGM质量浓度背景值(1.5~2.0 ng·m-3)和研究区设置对照点TGM质量浓度水平[(1.20±0.35) ng·m-3],显示集聚区大气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汞污染。同时,研究区内各采样点TGM质量浓度波动幅度较大(0.93~6.74 ng·m-3),说明节能灯加工带来的人为排汞对采样点环境影响显著。此外,节能灯加工集聚区TGM质量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空间异质性。在季节上表现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受研究区温度和土壤环境条件影响较大,且TGM质量浓度波动情况与当地春耕秋种时节较为频繁的人为活动情况相一致。在水平分布上表现为:随节能灯加工集聚区中心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各采样点组间TGM质量浓度标准差变化幅度大,组内变化不大,说明汞的大气传输和扩散可能与空气的稀释作用、汞的干湿沉降及地形、风向、风速等因素有关,同时,小范围内空气交换速度不大,TGM质量浓度保持相对稳定。因此,浙西地区节能灯加工产业已对当地大气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节能灯加工带来的大气汞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07.
人工神经网络在水质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人工神经网络在水质规划与评价、给水处理与污水处理等几方面的应用研究现状、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并通过一些实例分析得出:人工神经网络用于水质规划和管理不但可行,而且适应性强、结果客观、合理、具有深入开发的研究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8.
根据上海市新一轮“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06-2008年)提出的未来3年全市将有11家电厂的35台共约650.8万kW燃煤发电机组实施烟气脱硫的目标,结合上海市实际,建立相关假定条件,并考虑SO2减排的作用及脱硫产物的利用等方面因素,从经济、环境等角度对上海市650.8万kw燃煤发电机组实施湿法烟气脱硫的成本、效益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燃煤电厂烟气脱硫的固定资产投资和运行费用均较大,而脱硫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相对较小,其效益更多地体现在无法直接以货币形式衡量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上。  相似文献   
109.
镇江内江湿地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土壤养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镇江内江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在镇江内江特有的水文条件下淤积而成,形成于江滩裸地上的植物群落开始了群落的原生演替过程。在此过程中,湿地的土壤养分状况随着植被的演替更迭,发生着协同演化的过程。为了进一步丰富群落演替理论,通过研究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阶段以及同一演替阶段不同层次土壤养分状况的时空变化,探索演替过程中的不同植被类型和土壤养分变化的内在联系及其互作效应。结果表明,随着演替进行,土壤的养分状况趋于改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磷含量呈上升趋势,只有速效钾的含量在后期芦苇阶段明显降低,这主要是由于收割芦苇将富含钾素的芦苇植株带出湿地系统所致。由于植物根系分布及枯落物多少的差异,使得各营养成分的垂直分布各异。  相似文献   
110.
南京市四种下垫面气温日变化规律及城市热岛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监测城市热岛特征、热场空间分布及综合评价城市环境质量,探讨消减城市热岛效应对策,2005年7—9月期间,通过对南京市的中心城区夫子庙、城市湖泊玄武湖、城市森林紫金山、城市郊区浦口四个观测点选取水泥地、草地、林地和水体四种下垫面进行温度、湿度、风速等气象因子的24 h同步观测,结果表明,(1)四个观测点的四种下垫面白天气温呈林地<水体<草地<水泥地的变化趋势,夜晚则是相反,但草地的温度最低;与水泥地比较,其他3种下垫面白昼期有明显的降温效应,均幅度为0.2~2.9℃,而夜晚林地与水体有轻微的保暖效应,晴好无风天气时这种效应更明显。(2)南京市的热岛强度平均为0.5~3.5℃,凌晨3:00左右热岛强度较大且平稳,当日出后热岛强度减小,但在中午12:00左右有一个明显回升,然后下降,至傍晚18:00~21:00,热岛强度有个强烈提升的高峰。(3)利用各观测点温度的时间标准差、空间标准差及时空数据正规化的标准差定量与定性的揭示了城市景观与城市下垫面对城市热岛效应变化的影响机理。(4)不同观测点舒适度指数表明观测期间人们对温度、湿度和风速日变化的综合生理感觉是暑热到较舒适间的变化过程,紫金山和浦口有时给人舒适的感觉。基于实验观测数据,对南京市不同下垫面的温度日变化规律、热岛强度特征、舒适度指数以及相关成因机理进行了全面分析与探讨,为城市生态建设、城市规则、城市环境治理及城市绿化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