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4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566篇
安全科学   133篇
废物处理   112篇
环保管理   136篇
综合类   1048篇
基础理论   300篇
污染及防治   542篇
评价与监测   96篇
社会与环境   64篇
灾害及防治   6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用加速溶剂提取仪提取污染土壤中的有机氯农药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Zhu X  Cui Y  Guo L  Gong Z  Tao S  Shen W  Zhao X  Han L 《环境科学》2002,23(5):113-116
研究加速溶剂萃取对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提取效果,并与索氏提取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加速溶剂萃取对土壤中滴滴涕的回收率明显高于索氏提取,对土壤中BHC的提取能力与索氏提取相当。用该方法测定了天津污灌区和非污灌区土壤样品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结果表明,α-BHC、β-BHC、δ-BHC、γ-BHC、p,p’-DDE、p,p’-DDD、p,p’-DDT、o,p’-DDT的检出率为100%,这些有机氯农药在污灌旱地和稻田地的残留量分别为7.5-71.1ng/g和3.0-16.5ng/g。非污灌的旱地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为3.1-17.6ng/g。  相似文献   
992.
活性炭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从表面结构特性、表面化学性质和电化学性质 3个方面叙述了国内外在活性炭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表面结构特性改性主要是从增大比表面积和控制孔径分布两方面展开 ,从而增大吸附量 ;表面化学性质改性主要是通过氧化还原改变表面含氧酸性、碱性基团的相对含量以及负载金属改性 ,从而改变对极性、极性较弱或非极性物质的吸附能力 ;电化学性质改性主要是通过加微电场改变活性炭表面的带电性和由此而产生的化学性质的变化 ,从而改变吸附性能。最后 ,本文还从活性炭的吸附性质方面 ,客观地提出了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3.
铬渣水泥固化及固化体浸出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铬渣水泥固化时要加入硫酸亚铁和添加剂矿渣、粉煤灰 ,硫酸亚铁可以部分地把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 ,能把得到的固化体六价铬浸出毒性降到低于国家标准 ,抗压强度可达 30MPa以上 ,可综合利用。与此同时 ,本文考虑日晒、振荡时间和固化体粒度对浸出毒性的影响以及固化体表面浸出率、模拟酸雨淋溶对固化体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4.
染料废水是目前难治理的工业废水之一.通过对某染料厂还原蓝生产废水的研究,提出了利用残余硫酸制取硫酸亚铁水处理剂,滤渣在一般锅炉内焚烧的综合利用和治理工艺.从而探索和实践了少污染,回收利用等综合治理污染的工艺,力求尝试一种"零排放"和"绿色化学"的化工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995.
活性炭纤维的氧化处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静态保干器法测定了活性炭纤维对乙醇、丙酮、N-甲基吡咯烷酮的吸附量.研究了酸氧化处理对活性炭纤维吸附性能的影响,并用电位滴定法确定了活性炭纤维氧化前后表面含氧官能团的变化.结果表明,活性炭纤维对3种吸附质的吸附量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但饱和吸附量及达到饱和吸附的时间因吸附质的不同而不同.氧化处理后,活性炭纤维表面含氧官能团发生变化,对乙醇的吸附量增加18%,而对N-甲基吡咯烷酮的吸附量提高了300%.  相似文献   
996.
Ai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using active samplers at various heights of 8, 15, 32, 47, 65, 80, 102, 120, 140, 160, 180, 200, 240, 280 and 320 m on a meteorological tower in an urban area of Beijing in two campaigns in winter 2006. Altitudinal distributions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in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of Beijing in winter season were investigated.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during the studied period were characterized by online measurements of four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as well as trajectory calculation. The mean total concentrations of 15 PAHs except naphthalene of gaseous and particulate phase were 667±450 and 331±144 ng m−3 in January and 61±19 and 29±6 ng m−3 in March, respectively. Domestic coal combustion and vehicle emission were the dominant PAH sources in winter. Although the composition profiles derived from the two campaigns were similar, the concentrations were different by one order of magnitude. The higher concentrations in January were partly caused by higher emission due to colder weather than March. Moreover, weak wind, passing through the city center before the sampling site, picked up more contaminants on the way and provided unfavorable dispersion condition in January. For both campaigns, PAH concentrations decreased with heights because of ground-level emission and unfavorable dispersion conditions in winter. The concentration ratio of PAHs in gas versus solid phases was temperature dependent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to their octanol–air partition coefficients.  相似文献   
997.
水体溶解性有机物的化学分级表征:原理与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水体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化学分级表征法即树脂吸附分级法(RA)的研究与进展,同时基于该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我国典型水质体系,从树脂的选择、净化、分级的定义、水样过柱流速、水样树脂体积比的确定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给出了完整的实验参数和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998.
以水作溶剂、过氧化物作引发剂合成马来酸酐与丙烯酸共聚物,详细探讨了共聚物组成、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共聚物稳定分散Ca(OH)2碱性悬浮液吸收SO2废气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生物降解性无磷、无氮型水质稳定剂对碱液吸收SO2的效率可提高50%以上.  相似文献   
999.
含硫芳香族化合物的好氧微生物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茜  马静 《环境化学》1997,16(2):155-158
本文测定了一批苯硫基(亚砜基、砚基)乙酸酯类化合物的好氧微生物降解速率常数Kb,在此基础上,对这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其生物降解速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苯硫基乙酸酯类化合物的降解速率大于苯磺基乙酸酯类化合物,关两类化合物的降解速率又叁于苯亚砚基乙酸酯类化合物;甲酯比异丙酯易降解;苯环上硝基与氯取代基均会降低化合物的可生化性,且对位硝基对阻碍作用高于邻位取代的硝基;另外,降解速率常数取代基数目  相似文献   
1000.
石灰性土壤环境中缺锌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认为石灰性土壤中锌活性较低的原因,是由于碳酸盐导致土壤pH上升,在较高pH条件下氧化铁对锌的强烈固定,造成了大量专性吸附状态的氧化铁结合态锌及部份碳酸盐结合态锌,使交换态的有效锌含量很低,同时还证明:自然的石灰性土壤中,松结有机态锌与碳酸盐结合态是活性锌的直接给源,外源加入的锌仅为松结右机态锌。此外,石灰性土壤中各主要土壤的化学组份对外源锌的固定量高伛顺序为:氧化铁>有机质>粘土矿物>碳酸盐>氧化锰:对土壤中原有锌的固定作用大小依次为:粘土矿物>氧化铁>有机质>氧化锰>碳酸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