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3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576篇
安全科学   140篇
废物处理   113篇
环保管理   139篇
综合类   1052篇
基础理论   306篇
污染及防治   551篇
评价与监测   96篇
社会与环境   64篇
灾害及防治   6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7 毫秒
911.
渗滤液污染羽中沉积物氧化还原缓冲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11,他引:3  
董军  赵勇胜  王翊虹  陈忠荣  刘莹莹  韩融 《环境科学》2006,27(12):2558-2563
通过土柱模拟实验研究含水层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缓冲能力及其在不同氧化还原带中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污染的加重,沉积物的氧化容量(OXC)减小,而还原容量(RDC)升高.在未受污染的沉积物中,Fe3+是OXC的主要组成,约占OXC的70.5%;TOC是RDC的主要组成,约占RDC的98.7%.在厌氧环境中大部分无定型态和部分晶体态Fe3+被还原,还原产物主要以FeCO3和FeS形式沉淀;在产甲烷带/硫酸盐还原带和铁还原带中,Fe2+的沉积使得可离子交换态Fe2+含量由原样中的0.5%分别升高至3%和1.84%.因此Fe3+是含水层中主要的氧化还原缓冲剂,Fe3+还原、Fe2+沉淀和Fe2+的离子交换等作用大大减小了厌氧渗滤液污染羽的扩展,对进入含水层的还原性污染物有重要的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912.
金盆水库沉积物铁锰释放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分层型水库周期性厌氧问题,金盆水库利用人工强制混合充氧技术补充底部水体溶解氧,抑制沉积物中还原性污染物的释放.但受水库地形地貌的影响,人工强制混合充氧效率存在一定差异性,在曝气系统运行结束后部分较深区域上覆水体溶解氧迅速耗竭,导致污染物的再次释放.为探究铁锰在该条件下的释放规律及扩散强度,选取主库区代表性采样点,对沉积物间隙水及上覆水溶解态铁锰浓度分布进行测定,并计算沉积物-水界面处溶解态铁锰的扩散通量.结果表明,人工强制混合充氧结束后地势较低区域底部水体迅速进入厌氧状态,导致大量溶解态锰释放进入上覆水体,浓度最高达0.42mg·L~(-1);而地势较高区域底部水体短暂进入缺氧状态,之后溶解氧浓度迅速回升,因此底部溶解态锰浓度升高幅度较小,浓度最高为0.17mg·L~(-1).沉积物间隙水-上覆水铁锰浓度分布结果表明,由于铁锰氧化还原电位的差异,溶解态锰相较于铁在厌氧条件下更容易释放进入上覆水体,且不断在表层沉积物及上覆水体中积聚,而溶解态铁的释放不仅受溶解氧的抑制,还受锰氧化物等其他氧化剂的抑制.由扩散通量计算可知,人工强制混合充氧结束后溶解态锰的扩散通量有降低趋势.由质量平衡计算可知,溶解态锰在厌氧层中的积聚不仅与扩散通量有关,还与沉降通量、厌氧层厚度有关,因此厌氧层中铁锰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作用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13.
"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实现"美丽乡村"的生态环境治理需要政府、社会、村民的多方协同治理,政策工具的选取、组合、使用,决定了协同模式的构建。本调研基于政策工具的视角考察海南"美丽乡村"环境协同治理状况,根据所得数据科学研究分析,科学合理地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以期为海南"美丽乡村"环境协同治理提供实证借鉴。  相似文献   
914.
分级燃烧中固体吸附剂对痕量金属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一维煤粉燃烧炉上进行了烟煤添加不同吸附剂的分级燃烧试验.试验过程中保持总的空气过剩系数a为1.20,分级风量占总风量的20%,炉内温度为1100℃左右.试验发现分级燃烧会增加亚微米颗粒排放,不利于对痕量重金属元素的控制,尤其对挥发性大的元素(如Cu和Ni)影响越明显.热力学计算也表明不同气氛下痕量元素的形态变化过程有很大差异,还原气氛下痕量元素会生成不稳定的次氧化物和还原性产物.固体吸附剂对煤中重金属的排放具有吸附作用,并且不同的吸附剂对不同的痕量元素的吸附效果各不相同,不分级时,对Co,Cr,Ni元素来说,高岭土的吸附效果最好;对Be元素,灰质白云石效果最好;CaO则对Cu元素的吸附效果最好.而在分级情况下,对元素Be,Cr,Ni,灰质白云石的效果最好;对Co和Cu,高岭土的吸附最好.  相似文献   
915.
将由粉煤灰-土壤过滤后的沤麻废水收集,定期测定收集到的废水的COD值,研究粉煤灰-土壤对沤麻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3种规模的粉煤灰-土壤对沤麻废水的COD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4%,77.6%和72.3%,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COD的去除率有所增加,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916.
为探究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胞外金属元素特性,将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根据粒径筛分为0.5~1.4mm、1.4~2.8mm、>2.8mm 3组,提取不同粒径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研究EPS金属元素特性.结果表明,蛋白质(PN)是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EPS的主要成分,占EPS含量的84.2%以上.随着粒径的增大,EPS中Na、K、Ca、Mg元素含量均增多,且与EPS中蛋白质含量变化一致.EPS中K、Ca、Mg元素的离子形式占比分别为68.6%、56.2%、94.7%.EPS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CER)处理后,0.5~1.4mm、1.4~2.8mm、>2.8mm组EPS Zeta电位分别减小了4.7,7.2,9.1mV,EPS中的金属离子可通过压缩双电层作用促进颗粒污泥的聚集,金属离子对大粒径颗粒污泥EPS Zeta电位的影响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917.
泥浆体系中受喹啉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受喹啉污染的土壤 (污染量为 1mg/g土)与一定量的水混合形成泥浆 ,通过引入专性喹啉降解菌皮氏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pickettii)进行土壤的生物修复 .结果表明 ,采用引入喹啉降解菌的生物强化技术进行受喹啉污染的土壤的生物修复是可行的 .喹啉降解菌的引入大大加快了喹啉的生物降解过程 .最快只需 6h就可将喹啉完全去除 .考察比较了投菌量 ,泥浆中的含水量及营养元素(N,P)的存在对生物修复效果的影响 .土壤对难降解有机物喹啉的吸附等温线符合弗兰德里希方程 .  相似文献   
918.
目的针对某气田井口压力表发生刺漏的情况,分析压力表弹簧管发生刺漏的原因。方法采用无损检测渗透法、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其能谱分析仪的方法或设备,检查其内部结构和弹簧管表面损伤情况,对损伤部位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弹簧管上有一穿透性的裂纹,以沿晶方式扩展,并在断口的晶粒夹杂处和表面检测到少量的汞元素和CO_2腐蚀产物。结论确定该压力表弹簧管发生刺漏是其材质Monel合金中的合金元素Al和Cu与天然气中的汞形成汞齐而发生了汞腐蚀导致开裂的。  相似文献   
919.
通过对贵州喀斯特地区乌江流域河水中溶解态铀的地球化学研究 ,定量评估了乌江河水中溶解态铀的浓度及河水中溶解态铀进入长江的通量 ( 1 4 74× 1 0 2 mol/a)。结果表明 :乌江流域溶解态铀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风化 ,人类活动对乌江河水中溶解态铀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920.
自然状态下树木排放N2O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之一N2O的部分来源尚不清楚,以前认为只有土壤微生物过程是N2O的生物源,本文则旨在证明自然状态下植物也是N2O的排放源.采用同步空气样品采集装置和气相色谱仪观测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内空气N2O的垂直分布特征,发现林冠或其附近处出现高N2O浓度,高N2O浓度比同一时刻其他高度处的正常N2O浓度高3.03%~64.9%,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在林冠高度处的高N2O浓度和树干高度处的正常N2O浓度同时存在的现象证明了植物向外排放N2O,即植物自身在自然状态下是N2O的一个排放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