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1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1003篇
安全科学   231篇
废物处理   134篇
环保管理   193篇
综合类   1553篇
基础理论   444篇
污染及防治   763篇
评价与监测   129篇
社会与环境   128篇
灾害及防治   9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61.
风险评价在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确定评价准则、评价范围与目标、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等内容,阐述了风险评价在安全标准化中的应用情况,并结合实际,指出了目前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在具体实施“风险管理”要素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262.
为研究压缩空气泡沫与4.65 m2汽油池火作用过程中隧道内温度、热辐射强度、高温烟气等的变化规律,采用30 m×6 m×6 m公路隧道实验模型,考察公路隧道压缩空气泡沫系统对油池火的灭火性能。结果表明:在供给强度为5.1 L/(min·m2)、气液比14∶1条件下,公路隧道压缩空气泡沫系统对于汽油池火具有优异的控灭火能力,控火时间为21 s,灭火时间为27 s,且泡沫性能稳定,抗复燃能力强;压缩空气泡沫对于隧道内高温烟气层扰动很小,不会导致高温烟气下降到隧道下部,故不影响人员逃生疏散;在压缩空气泡沫作用下,隧道顶部及侧壁100 ℃以上高温持续时间均不超过150 s,并且可在30 s内将油池火周围的热辐射强度降至安全范围。  相似文献   
263.
准确测定高锰酸盐指数考核样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斌  蒋澄 《环境科学导刊》2007,26(B06):82-83
根据长期的实际操作经验,要准确测定高锰酸盐指数值,在样品分析中,水浴时间不能少于35min;K值在0.980-1.010;滴定时温度保持在70℃。以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264.
对生活垃圾焚烧产物中重金属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成都某生活垃圾焚烧厂为例,通过实验分别研究了焚烧产物中各主要重金属的含量和浸出毒性,由此分析了生活垃圾焚烧产物中的重金属对城市环境的危害。结果表明,该生活垃圾焚烧厂排放的飞灰和炉渣样品中,镉,铜,铅,锌的含量接近或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三级标准,其浸出液pH呈强碱性,镉和飞灰中铅量超过国家浸出液中危害成分浓度限值标准,在环境中存在潜在危害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生活垃圾中重金属的来源,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65.
碳酸根对磷酸钙沉淀反应回收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模拟的厌氧消化液为处理对象,通过小试实验,考察不同初始磷浓度CP、Ca/P物质的量比、pH和温度下,碳酸根(CO32-)对磷酸钙沉淀反应回收磷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沉淀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高浓度的CO32-对以磷酸钙沉淀反应去除和回收磷的效率影响较大;CP相同时,CO32-浓度(CCO32-)越大,P的去除率越低,低CP(20 mg/L)时尤为显著;当CCO32-相同时,随着CP的增大,反应速率加快,P的去除率逐渐升高,但升高幅度越来越小;增大Ca/P比和pH能提高P的去除率,降低CO32-对磷酸钙沉淀反应的抑制作用,综合考虑实际效果,应选择Ca/P比为3.33,pH为9.0作为适宜的反应条件;升高温度对降低CO32-对磷酸钙沉淀反应的抑制作用贡献不大。在CP为60 mg/L,Ca/P比为1.67,pH为9.0,温度为20℃的条件下,当C CO32-为0时,得到的沉淀产物主要为羟基磷灰石HAP;当C CO32-为30 mmol/L时,得到的沉淀产物为磷酸钙和碳酸合磷灰石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266.
程新  张建强 《重庆环境科学》2003,25(11):28-29,31
ABR反应器的处理效率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本文通过BP人工神经网络,利用ABR反应器进水CODcr浓度、容积负荷、温度、稳定运行时间四个参数对其反应器处理效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BP人工神经网络可较好的用于ABR反应器处理效率的预测,具有较高的精度,在实际生产中,可以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对ABR反应器的运行参数进行调整,使之达到最优化的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267.
通过对某尾矿库周边15个取样点的土壤进行取样调查,根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该区的土壤重金属(Cu、Zn、Cd、Pb)含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有采样点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GB 15618—1995二级标准值,各金属污染程度为Zn>Cu>Cd>Pb;采样点土壤中Cu含量均未超过GB 15618—1995一级标准值,Pb在采样点GW-3、GW-5、GW-6、GW-7的含量超过了GB 15618—1995一级标准值,Zn在采样点GW-2、GW-8的含量也超过了GB 15618—1995一级标准值,Cd在采样点GW-5、GW-7的含量超过GB15618—1995一级标准值;尾矿库四周污染程度依次为:东侧>南侧>北侧>西侧。  相似文献   
268.
尚玥  余欢  茅宇豪  王成  谢鸣捷 《环境科学》2021,42(3):1228-1235
对南京北郊2018年9月~2019年9月PM2.5中有机组分的吸光性质进行了研究,并利用PM2.5化学组成及主成分分析法分析该地区吸光性有机碳(棕碳,brown carbon,BrC)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水溶性有机碳(water-soluble organic carbon,WSOC)和甲醇可提取有机碳(methanol extractable organic carbon,MEOC)在365 nm处光吸收系数(Abs365,w和Abs365,m)的平均值分别为(3.22±2.18)Mm-1和(7.69±4.93)Mm-1.Abs365,w和Abs365,m分别与WSOC(r=0.72,P<0.01)和MEOC(r=0.62,P=0.04)的质量浓度显著相关,均表现为冬高夏低,夜高昼低的时间变化特征.这可归结于冬季和夜间的气象特征(例如边界层高度降低和大气稳定度升高)、冬季一次源排放的增加以及夏季和白天更强的"光漂白作用".Abs365,m/Abs365,w的年均值(2.60±0.92)远高于MEOC/WSOC(质量浓度比值,1.37±0.30),表明MEOC中非水溶性组分的吸光作用更强,在BrC的吸光作用中占主导地位.WSOC、MEOC、Abs365,m和K+均未表现出强相关性(r<0.60),因此生物质燃烧不是该地区BrC的主要一次来源.WSOC和MEOC质量吸收效率(MAE365,w和MAE365,m)及其比值(MAE365,m/MAE365,w)的季节变化和Abs365相同.MEOC中非水溶性组分的MAE365[(4.10±5.15)m2·g-1]分别是MAE365,w和MAE365,m的6.0和2.9倍,支持BrC的吸光作用受非水溶性有机组分主导这一推断.和WSOC的埃氏吸收指数(ÅWSOC)相比,MEOC的埃氏吸收指数(ÅMEOC)随时间变化更显著,这可能与非水溶性吸光组分排放的季节变化有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PM2.5中有机组分的吸光作用主要来源于二次形成过程和人为活动相关的一次排放,而不是生物质燃烧.  相似文献   
269.
对由实验定筛选的中华鳖出血肠炎病病原菌的最佳防治药物为本正交试验的第6组,即A2B3C1,其抑菌圈达21.5mm.临床应用中采用中西结合复方制剂,即用第6组试验药物再加上中药白头翁汤(加减),其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70.

Introduction

Trends in precipitation pH and conductivity during 1992?C2009, and in ionic compositions from January 2007 to June 2009, are reported from Lushan Mountain, one of the highest mountains in mid-east China. Annual mean pH was in the range of 4.35?C5.01 and showed a statistically very significant (P?P?Results and discussions Over the period of study, Lushan Mountain received more rainfall in spring and summer. The pH values varied seasonally with winter minima. The winter multiyear seasonal mean pH was 4.35. The corresponding summer value was 4.88. SO 4 2? and NO 3 ? were the main anions, and NH 4 + and Ca2+ the main cations. The anion to cation ratio was 0.8?C1.0, and that of [SO 4 2? ] to [NO 3 ? ] was 2.4-3.0,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the 1980s. However, sulfuric acid was still the main acid present. The ratio of [NH 4 + ] to [Ca2+] was about 1.0, suggesting that these two alkaline substances provided close acid neutralizing capacity. The ratio of [Cl?] to [Na+] was about 0.67, somewhat lower than that of natural precipitation.

Conclusions

Ionic composition varied seasonally and was closely correlated to the amounts of rainfall and pollution. Trajectory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 trajectories to Lushan Mountain could be classified in six clusters and trajectories originating from the South Sea and the areas surrounding Lushan Mountain had the greatest impacts on precipitation chemi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