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0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996篇
安全科学   158篇
废物处理   137篇
环保管理   208篇
综合类   1557篇
基础理论   413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879篇
评价与监测   114篇
社会与环境   105篇
灾害及防治   1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245篇
  2012年   222篇
  2011年   241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2篇
  1918年   1篇
  1917年   1篇
  19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for Global Change - Car stock projection is essential to evaluating the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private cars in China. Since the private car...  相似文献   
942.
黑龙江省是中国的大豆之乡,在中国大豆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大豆加工业迅猛发展,但与此同时产生的废水处理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现状分析,指出目前大豆加工企业废水处理共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为中国大豆加工业污水处理提供基础和借鉴。  相似文献   
943.
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中国在1991~1995年期间,应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了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信息系统,它包括洪水、林火、干旱、雪灾、地震、沙漠化和松毛虫灾害等七种自然灾害。整个研究和应用工作主要包括下述几部分:·建立灾害历史数据库和灾害背景数据库;·研究重大自然灾害的区划和危害程度分区;·建立单灾种的监测与评估系统(在微机或工作站系统上);·对突然发生的自然灾害(如洪水、林火、地震等)建立应急反应系统;·应用这些技术和系统对1991年以来发生的洪水、干旱、林火等进行监测与评估,为主管部门防灾救灾提供辅助决策依据。本文是在集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并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944.
陕北能源开发生态环境补偿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陕北能源开发入手,通过对生态破坏、经济损失的分析,论述了生态环境补偿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提出了生态环境补偿的依据。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生态的损失补偿是企业产品成本的构成部分,而不应是社会责任承担。阐明了补偿费征收管理办法主要应包括征收范围、征收机构、征收标准、管理使用和罚则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945.
三峡工程与长江中游浅层承压水动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三峡水库正常运行后,坝下枯季下泄流量增加,将使荆江水位比建坝前抬高1-2m。由于长江与两侧浅层承压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长江枯季水位升高将阻滞两岸地下水向长江排泄,从而使两岸承压水位相对抬高。观测研究表明,长江对承压水动态的影响程度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弱,二者成分段线性反比的关系。在龙口观测剖面,如长江水位升高1m,则在距离为0-1km地段,承压水位将抬高1-0.2m;在1-4km地段,抬高0.25-  相似文献   
946.
何平  蒋祖斌 《四川环境》1993,12(3):43-45
试验研究表明,West-Gaeke法制定大气SO2,空白试验值不仅随显色温度增高而增高,而且随PRA浓度增高而增高。尤其,在20±2℃时,PRA浓度>0.016%时,校准曲线斜率比方法规定值偏高;称取PRA0.100g提纯后使用,在30℃时,回归斜率比方法规定值偏低。本文提出了对方法的补充意见。  相似文献   
947.
灰色综合评判法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进宝  贺青 《四川环境》1993,12(3):46-51
依据灰色理论中白化函数的构造原则和聚类原理,提出了灰色综合评判法,并以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为例作了说明。该法以等斜率方式构造白化函数,拓展了白化函数中污染物浓度的取值范围,有较高的信息利用率。评价结果能同时给出各评价对象所属的污染级别和各评价对象之间环境质量的优劣,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48.
Gao Y  He J  Ling W  Hu H  Liu F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2003,29(5):613-618
A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organic acids on Cd and Cu desorption from natural contaminated soils (NCS) with permanent contamination by metal smelters and from artificial contaminated soils (ACS) derived from an artificial amendment of Cd to three representative zonal soils in Central China.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sorption of Cd in either NCS or ACS, with the increment of tartrate or citrate concentration in desorption solution, can be characterized as a valley-like curve. The presence of tartrate or citrate at a low concentration (< or =0.5 mmol/l) inhibited Cd desorption from these two types of soils, whereas the presence of organic acids at high concentrations (> or =2 mmol/l for citrate and about > or =15 mmol/l for tartrate) apparently promoted Cd desorption. The desorption curve of Cu by tartrate solution with different tartrate concentrations can also be characterized as a valley-like curve, while the desorption of Cu in the presence of citrate was directly enhanced with the increment of citrate concentration. With the enhancement of initial pH value from 2 to 8 in the presence of citrate, Cu desorption ratio decreased at the first stage, then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again. A valley and a peak sequentially appeared in the Cd or Cu desorption curve with initial pH value increment. Compared with citrate, the desorption ratio of Cd or Cu from NCS or ACS was directly decreased in the presence of tartrate, with the enhancement of the pH value from 2 to 8. Cd or Cu desorption was clearly enhanced when the electrolyte concentration of KNO3 or KCl increased in the presence of 2 mmol/l tartrate. Moreover, a higher desorption ratio of Cd or Cu was shown with KCl electrolyte than with KNO3 electrolyte with the same concentration. Based on these observations, we suggest that bioavailabilities of heavy metal can be promoted with selected suitable types and concentrations of organic acid amendment and reasonable field condition.  相似文献   
949.
综合整治府南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建  肖保平 《四川环境》1998,17(4):60-63,67
府南河工程带动成都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产生了巨大 在的社会效益,促进了环境保护及城市生态的良性循环,造就了成都市建设现代化商贸中心的前提条件,为成都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0.
何珩 《四川环境》1997,16(1):30-33
用投放质控标准样的方法来选择若干校准曲线,对这些标准曲线的截距a、斜率b的进行总体参数进行区间估计。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估计出的置信区间便可控制和检验监测所做校准曲线的质量,从而间接推断同期环境监测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