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12篇
安全科学   53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166篇
基础理论   45篇
污染及防治   77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为探索快速评价重金属对污泥活性抑制情况的方法,通过投加不同体积的重金属溶液进行活性污泥培养试验,研究Cd2+、Zn2+和Cr6+对活性污泥降解NH4+-N和CODCr的影响,并分别采用INT-ETS(碘硝基四氮唑脱氢酶)活性、AUR(氨摄取速率)和SOUR(比耗氧速率)3个指标分析污泥活性受重金属抑制的情况. 结果表明:重金属对活性污泥去除NH4+-N的抑制作用比去除有机物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说明硝化细菌比异养菌对重金属的毒害作用更为敏感,并且NH4+-N去除率比CODCr去除率更能反映出重金属对污泥活性的影响. 通过NH4+-N去除率的抑制情况对比发现,AUR是最能有效地用于表征重金属对微生物活性毒害作用的指标. 对于Cd2+,INT-ETS活性的EC50最小,为19.164 mg/L,灵敏度最高,是表征Cd2+抑制污泥活性的最佳指标;对于Zn2+和Cr6+,AUR的EC50最小,分别为40.691和27.117 mg/L,灵敏度最高,是表征Zn2+和Cr6+抑制污泥活性的最佳指标. 由3种重金属的EC50可以判断其毒性大小为Cd2+>Cr6+>Zn6+.   相似文献   
172.
通过辽河流域典型支流(清河和凡河)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区3个水期大型底栖动物及环境因子调查,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四节蜉科(Baetidae)、扁蜉科(Heptageniidae)、纹石蛾科(Hydropsychidae)及石蝇科(Perlidae)等生物类群主要分布在辽河流域内林地为主的河流中;以耕地和居民点为主的土地利用方式下,河流大型底栖动物主要以摇蚊科(Chironomidae)类群为主;颤蚓科(Tubificidae)等寡毛类大型底栖动物在以城市发展为主的土地利用区域内河流中优势明显.河流中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及EPT%由高到低依次为林地耕地居民点城市,FBI值由低到高依次为林地耕地居民点城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导致河流生境因子空间差异性显著,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相似性较低,且生物密度在空间上呈显著差异,但时间上差异不显著.底质、DO与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等指数呈正相关关系,TN、TP、NH3-N、BOD5、CODCr与大型底栖动物生物指数呈不同程度负相关关系.生物与环境联合分析(BIO-ENV)表明,底质、DO、TN、BOD5是影响区域内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最显著的主导环境因子.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可得,土地利用方式通过对河流生境及水质产生影响,进而使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特征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3.
针对粉煤灰排放产生二次污染问题,经过分析比较,选用了科学的加湿排放工作原理,设计了用于粉煤灰排放的新型灰料加湿卸灰机。  相似文献   
174.
研究了负载型TiO2光催化剂在印染废水降解中的失活及其产生的原因.实验结果说明,催化剂活性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废水中不溶于水的染料等悬浮物和催化反应中产生的无定形碳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高含量的无机离子对催化剂活性位的占据或在表面的沉积;长时间的使用和反复冲洗使TiO2负载量减少.通过同时采用灼烧和酸洗的方法可以使TiO2的活性恢复到新催化剂的69.5%.  相似文献   
175.
电助光催化氧化反应器的类型和设计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助光催化反应器提供了通过外加电场提高光催化技术处理效率的场所,其构型是决定电助光催化反应效率和进行机理研究的关键要素。本文对当前电助光催化研究中采用的反应器的类型进行了综述,并提出电助光催化反应器设计的一些要点。  相似文献   
176.
对氨基苯甲醚废水处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氨基苯甲醚生产中排放的废水经物化前处理后,利用二氧化氯为氧化剂,在自制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使CODCR去除率≥70%,色度去除率≥85%,硝基苯去除率≥85%,挥发酚去除率≥80%,氧化处理后再进行生化处理,该废水可以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77.
以活性炭固载Fe2+为催化剂,在微波反应器中进行湿式催化氧化反应,以单因子法考查亚甲基蓝的湿式催化氧化效果受反应时间、催化剂、H2O2、初始浓度、pH、微波功率条件影响的关系.确定了湿式氧化反应的最优化条件:Fe2+的固载量125 mg,30%H2O2用量10 mL,pH值3.8,功率380 W条件下微波加热10min,处理20 mg/L亚甲基蓝溶液100 mL,降解率超过95%.  相似文献   
178.
为解决浅埋自燃煤层采空区因地表及工作面漏风而自燃的难题,以沙坪煤矿1818工作面为例,利用SF6示踪法检测采空区地表漏风通道和风速,利用FLUENT数值模拟分析不同漏风源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的特征,并通过现场束管测试结果对比分析浅埋煤层采空区地表漏风对自燃“三带”分布的影响,同时限定工作面最小推进速度,确保工作面的安全生产。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漏风风速为0.06~0.30 m/s,漏风通道多且复杂;相比于工作面单一漏风源,有地表漏风存在时,自燃危险性加大;限定工作面最小推进速度为1.24 m/d。因此,多漏风源煤层开采条件下自燃“三带”分布的确定对浅埋藏自燃煤层采空区遗煤自燃预测预报及预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9.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Exposure to airborne urban particles is a contributing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ple types of respiratory diseases; its pathological role as...  相似文献   
180.
OBJECTIVE: To analyze predictors of conviction and dismissal of individuals charged with DWI, and predictors of the sentences of those who are convicted. METHODS: Data come from the Citation Tracking System of the State of New Mexico's Motor Vehicle Division and includes information on all individuals who were arrested for DWI in San Juan County between August 1994 and December 2000. Independent variables were: age, gender, race/ethnicity, waiver of right to an attorney, court of arraignment, year of arrest, BAC, and number of prior DWI arrests. Dependent variables were: (1) conviction or dismissal, (2) jail or no jail, (3) incarceration/treatment or not, (4) fine or no fine, (5) length of jail sentence, (6) waived right of attorney, and (7) magnitude of fine. Multiple linear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in the analyses. RESULTS: Use of an attorney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likelihood of conviction and, if convicted, in reduced likelihood of jail sentence and reduced jail time, but greater likelihood and magnitude of a fine. Native Americans were more likely than Hispanics and non-Hispanic whites to waive their right to an attorney. Native Americans were most likely to be sentenced to the detention/treatment program. BAC and number of prior arrests were each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likelihood of conviction and more severe sentences. There is also substantial variability in severity of sentencing among courts. CONCLUSION: Likelihood of conviction and severity of sentences are both determined by extra-legal factors, resulting in inconsistent application of the law. This may in turn contribute to a lack of compliance with laws related to DW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