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423篇 |
免费 | 795篇 |
国内免费 | 342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835篇 |
废物处理 | 479篇 |
环保管理 | 947篇 |
综合类 | 5446篇 |
基础理论 | 1804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2824篇 |
评价与监测 | 440篇 |
社会与环境 | 438篇 |
灾害及防治 | 4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197篇 |
2022年 | 477篇 |
2021年 | 448篇 |
2020年 | 454篇 |
2019年 | 362篇 |
2018年 | 436篇 |
2017年 | 510篇 |
2016年 | 565篇 |
2015年 | 669篇 |
2014年 | 698篇 |
2013年 | 1087篇 |
2012年 | 856篇 |
2011年 | 848篇 |
2010年 | 668篇 |
2009年 | 650篇 |
2008年 | 662篇 |
2007年 | 610篇 |
2006年 | 529篇 |
2005年 | 383篇 |
2004年 | 310篇 |
2003年 | 322篇 |
2002年 | 288篇 |
2001年 | 214篇 |
2000年 | 235篇 |
1999年 | 211篇 |
1998年 | 204篇 |
1997年 | 135篇 |
1996年 | 108篇 |
1995年 | 111篇 |
1994年 | 91篇 |
1993年 | 80篇 |
1992年 | 63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7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73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71年 | 2篇 |
196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272.
论湘中城市群经济的融合耦动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湘中(长株潭)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概述了湘中城市群经济融合的总体特征,对其城市群空间生长演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经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73.
2018年12月~2019年11月,采用涡度相关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以湖北省神农架大九湖亚高山泥炭湿地为研究对象,对甲烷(CH4)通量以及产甲烷菌群落组成进行相关研究.结果 及分析表明:大九湖泥炭湿地研究期间表现为CH4的源,CH4总排放量为9333.26 mg· m-2,CH4日平均排放通量为18.50 nmol·m-2·s-1,冬、春、夏、秋四季的CH4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6.46、4.62、36.81、25.92 nmol·m-2·s-1,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研究区产甲烷菌优势菌群为Methanoregula(66.73%)和Methanocella(21.99%);对样本中产甲烷菌的Shannon指数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同一季节不同深度的样本中产甲烷菌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深度的增加,产甲烷菌的多样性指数呈下降趋势;同一深度不同季节的样本中产甲烷菌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夏季产甲烷菌群落组成与CH4排放通量为强正相关关系,春季产甲烷菌群落组成与CH4排放通量为强负相关关系,Methanothermus与CH4排放通量为显著正相关关系,Methanolinea与CH4排放通量为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74.
南京地区农业资源的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客观、准确地评价地区农业资源,对于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系统论观点出发,将地区农业资源分成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在能够较好地反映系统结构特征、不同样点差异及满足易于收集、便于数量表示和定量处理等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选择了若干评价指标。利用综合指数法、区位商法等评价方法,对南京地区的主要农业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与社会资源)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资源优势度分析法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南部小区的农业资源具有整体优势,南部和中部的资源利用较为合理,北部小区则具有较为丰富的后备资源。最后,根据各地资源要素的不同组合,简要给出了较适宜的开发途径,为该地农业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75.
长江流域的昆虫病毒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江流域已发现约130种昆虫病毒,其中多数属杆状病毒科。昆虫病毒作为杀虫剂在本地区广泛应用,防治棉花、森林、茶树、蔬菜和牧草上的害虫,克服了化学农药的一些缺点,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年来还进行了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的研究,该系统的研制已用于高水平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外源基因产物,获得医药产品,或者组建更有效的基因工程病毒杀虫剂。 相似文献
276.
基于灾变理论的盐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生态安全关系到区域的可续发展。以压力 状态 响应模型与灾变理论相结合,根据盐城市的土地利用特点,分别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方面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盐城市2002~2011年的土地生态安全变化情况,找出其中的问题,能为盐城市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研究表明:盐城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等级除了2003年和2007年为安全等级外,其余8 a均为中等安全、不安全和极不安全等级,而且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人口、环保投入和城镇化是导致盐城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等级下降的重要影响因素,这种现实状况应该引起政府相关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77.
层次分析-熵值定权法在城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广义水环境承载力定义出发,建立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熵值定权法和向量模法对武汉市水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该定权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同时又引入熵值法对权重进行修正,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主观影响。该方法使评价指标的赋权达到主观与客观统一,对水环境承载力的量化更加准确与合理。该方法构造简单,便于实现计算机编程,所以应用较为简单、方便。以武汉市为例,综合考虑资源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建立了一套指标体系,利用向量模法对指标进行量化,结果表明武汉市2006~2010年水环境承载力逐年增大,由0129 3增长到02411,表明近些年武汉市水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协调性较好。从3个准则层中可以看出,资源与环境对武汉市水环境承载力的影响较大;社会子系统承载力评价值逐年上升,且上升趋势较快;随着经济的加速发展,经济子系统承载力评价值呈逐年下降态势 相似文献
278.
运动消耗对草鱼幼鱼游泳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草鱼幼鱼(体长80~97 cm,体重96~134 g)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专利装置研究了不同运动消耗状态下的草鱼幼鱼游泳能力。结果表明:在正常状态下草鱼幼鱼的临界游泳速度[WTBX](Ucrit)为711±060 BL/s,耗氧率(MO2)与流速(U)方程拟合为MO2=4705+419U123,耗氧率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增大,且草鱼的有氧运动效率较高。在4种运动消耗状态(06Ucrit、08Ucrit、10Ucrit、12Ucrit)流速下运动1 h草鱼的消耗后临界游泳速度(Upcrit)分别为:725±135、633±06、626±08、560±04 BL/s,临界游泳速度随着前期消耗流速的增大而减小,相应的耗氧率方程拟合为:MO2=38269+465U144,MO2=44526+4223U146,MO2=46611+4790U149,MO2=60034+3883U151。运动消耗会导致草鱼的有氧运动效率降低,同时随着运动消耗速度的增加有氧运动效率随之降低。研究结果认为在设计以草鱼为主要过鱼对象的过鱼设施时,鱼道内的流速不应大于08Ucrit,以使鱼类顺利通过。针对不同过鱼对象游泳特性进行设计的鱼道能够提高鱼类通过鱼道的效率 相似文献
279.
长江徐六泾黑碳的季节变化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8月~2010年7月,每月在长江口徐六泾对水中悬浮颗粒物进行了采样,分析悬浮颗粒物中有机碳及黑碳含量,研究它们的季节变化特征,并计算出相应的输送通量。结果显示,水体中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含量在034~092 mg/L,黑碳(Black carbon,BC)含量在0035~0096 mg/L;POC含量与水中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material,TSM)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但POC%随着TSM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此外,水体中BC含量与人类的燃烧活动密切相关。观测期间长江的POC通量为234×106 t/yr,BC通量为277×105 t/yr,且BC通量占到颗粒有机碳通量的129% 相似文献
280.
围填海控制线是在工程可行的前提下,不显著改变区域海洋动力格局和岸滩演变趋势的最大围填外包络线,能够最大限度地协调围填海与海洋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以苏北浅滩腰沙为例,在对围填海控制性因素进行筛选、识别与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各控制性因素的控制要求,设计了围填海控制性指标。应用潮流数值模拟和泥沙回淤预测技术,采用分层次筛选和迭代逼近的方法,构建围填海控制线迭代优选模型,分析不同围填海方案对海洋动力格局演变的影响,计算得到腰沙的围填海控制线为理论基面+28 m。提出的研究方法和迭代优选模型可为沿海省市围填海控制线的制定提供参考和方法借鉴,为制定围填海规模总量控制指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