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10篇 |
免费 | 149篇 |
国内免费 | 81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71篇 |
废物处理 | 103篇 |
环保管理 | 165篇 |
综合类 | 1194篇 |
基础理论 | 252篇 |
污染及防治 | 594篇 |
评价与监测 | 80篇 |
社会与环境 | 62篇 |
灾害及防治 | 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64篇 |
2022年 | 131篇 |
2021年 | 125篇 |
2020年 | 111篇 |
2019年 | 84篇 |
2018年 | 91篇 |
2017年 | 117篇 |
2016年 | 106篇 |
2015年 | 133篇 |
2014年 | 150篇 |
2013年 | 204篇 |
2012年 | 139篇 |
2011年 | 165篇 |
2010年 | 127篇 |
2009年 | 99篇 |
2008年 | 103篇 |
2007年 | 93篇 |
2006年 | 88篇 |
2005年 | 63篇 |
2004年 | 43篇 |
2003年 | 38篇 |
2002年 | 45篇 |
2001年 | 42篇 |
2000年 | 47篇 |
1999年 | 44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30篇 |
1996年 | 34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73年 | 5篇 |
1972年 | 1篇 |
1971年 | 1篇 |
196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941.
942.
Steroidal hormones are constantly released into the environment by man-made and natural sources.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persistence and fate of 17beta-estradiol and testosterone, the two primary natural sex hormones. Incuba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nder aerobic and anaerobic conditions using [4-(14)C]-radiolabeled 17beta-estradiol and testosteron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6% of 17beta-estradiol and 63% of testosterone could be mineralized to (14)CO(2) in native soils under aerobic conditions. In native soils under anaerobic conditions, 2% of testosterone and no 17beta-estradiol was methanogenized to (14)CH(4). Essentially, no mineralization of either testosterone or 17beta-estradiol to (14)CO(2) occurred in autoclaved soils under aerobic or anaerobic condition.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17beta-estradiol could be transformed to an unidentified polar compound through abiotic chemical processes; however, 17beta-estradiol was only oxidized to estrone via biological processes. The TLC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testosterone was degraded, not by physical-chemical processes but by biological processes.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assumed risks of estrogenic hormones in the environment might be over-estimated due to the soil's humic substances, which can immobilize majority of estrogenic hormones, and thereby reduce their bioavailability and toxicity. 相似文献
943.
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不同类型碳源和碳汇功能变化,是碳排放的关键来源.从土地利用变化的角度开展阿克苏河流域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对于促进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修复、助力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90~2020年的4期土地利用数据与同期社会经济数据,测算土地利用碳排放总量,探究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轨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1990~2020年,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整体呈增加趋势,草地和水域呈减少态势.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草地、未利用地转换为耕地;②1990~2020年流域净碳总排放量呈现持续上升趋势,累计增加了14.78×104 t,耕地面积增加是引起流域净碳排放量增长的关键因素;③流域土地利用碳排放量空间上呈中间高四周低的分布格局,净碳排放量显著变化区域主要分布在温宿县南部、阿克苏市、阿瓦提县及阿拉尔市;④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碳排放驱动作用最强且其影响由东部向西部逐渐增大,年均气温对土地利用碳排放影响贡献主要集中在阿克苏市东部和阿瓦提县北部,年均降雨量对温宿县北部和阿合奇县西部的抑制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944.
以不同添加剂采用浸没沉淀相转换法制备基于无纺布支撑的聚偏氟乙烯(PVDF)平板疏水膜,考察了不同添加剂的加入对膜性能与结构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学显微镜(AFM)、红外光谱(FTIR)、接触角测量及膜蒸馏实验等对疏水膜的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引入混合型添加剂制备的膜具有较高通量和盐截留率,其疏水性最强,而添加剂对聚合物的晶型影响较小。以35 g/L的NaCl盐溶液为进料液对制备的平板膜进行直接接触式膜蒸馏实验,在热侧进水温度为50℃、冷侧温度为20℃的条件下,所制备的疏水膜通量最高可达12.45 kg/(m2.h),截留率为99.99%。 相似文献
945.
石油炼化企业由于烟气特点、排放特征和减排设施的差别,导致了各炼化企业所采用的烟气脱硫技术的差别较大,尚无成熟、有效、经济的烟气脱硫技术,各炼化企业需要采用的二氧化硫减排技术差别也较大,选用适合炼化企业烟气脱硫的可行工艺技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综合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已工业化应用的主要烟气脱硫工艺、原理、技术的优缺点以及石油炼化企业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趋势,为石油炼化企业烟气脱硫技术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依据,并对石油炼化企业未来烟气脱硫技术的研究和选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46.
947.
金盆水库沉积物铁锰释放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分层型水库周期性厌氧问题,金盆水库利用人工强制混合充氧技术补充底部水体溶解氧,抑制沉积物中还原性污染物的释放.但受水库地形地貌的影响,人工强制混合充氧效率存在一定差异性,在曝气系统运行结束后部分较深区域上覆水体溶解氧迅速耗竭,导致污染物的再次释放.为探究铁锰在该条件下的释放规律及扩散强度,选取主库区代表性采样点,对沉积物间隙水及上覆水溶解态铁锰浓度分布进行测定,并计算沉积物-水界面处溶解态铁锰的扩散通量.结果表明,人工强制混合充氧结束后地势较低区域底部水体迅速进入厌氧状态,导致大量溶解态锰释放进入上覆水体,浓度最高达0.42mg·L~(-1);而地势较高区域底部水体短暂进入缺氧状态,之后溶解氧浓度迅速回升,因此底部溶解态锰浓度升高幅度较小,浓度最高为0.17mg·L~(-1).沉积物间隙水-上覆水铁锰浓度分布结果表明,由于铁锰氧化还原电位的差异,溶解态锰相较于铁在厌氧条件下更容易释放进入上覆水体,且不断在表层沉积物及上覆水体中积聚,而溶解态铁的释放不仅受溶解氧的抑制,还受锰氧化物等其他氧化剂的抑制.由扩散通量计算可知,人工强制混合充氧结束后溶解态锰的扩散通量有降低趋势.由质量平衡计算可知,溶解态锰在厌氧层中的积聚不仅与扩散通量有关,还与沉降通量、厌氧层厚度有关,因此厌氧层中铁锰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作用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48.
河流水质预测的因素状态网络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了一种河流水质预测的因素状态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其算例的计算结果表明,这一种方法有着极大的研究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49.
以赭曲霉死菌丝体为载体,吸附红平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 lisNG0402)和白腐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M E-446)的混合物,用聚乙烯醇作包埋剂进行共固定化。用制备好的共固定化细胞处理增塑剂废水,连续运行19d的结果表明,共固定化处理增塑剂废水的效果远好于单一菌的效果。在pH7.0、溶解氧质量浓度3.0m g/L、水力停留时间25h的条件下,废水中苯酚、COD和色度的去除率连续15d达到了90%以上,对苯酚的去除能力为2.16kg/(m3.d)。 相似文献
950.
超声波处理剩余污泥有机物、氮和磷的释放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波技术研究了污泥破解过程中有机物、氮和磷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在声能密度为0.167、0.330、0.500 W/mL的条件下,污泥中的有机物、氮和磷的释放均随超声时间而增加;破解后污泥释放出的有机物以分子量(MW)≤2 000的物质为主,且上清液BOD5/COD>0.33;所释放的氮以有机氮为主,其次是氨氮,污泥破解液COD/凯氏氮平均值为11,适合于生物法脱氮;污泥破解所释放的正磷酸盐约占污泥总磷质量的6.0%~18.2%.利用沉淀结晶法将其回收,可减轻原污水处理工艺的磷负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