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89篇
  免费   369篇
  国内免费   3576篇
安全科学   746篇
废物处理   1386篇
环保管理   2052篇
综合类   6033篇
基础理论   4663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5289篇
评价与监测   1357篇
社会与环境   1208篇
灾害及防治   39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488篇
  2021年   391篇
  2020年   284篇
  2019年   264篇
  2018年   1778篇
  2017年   1767篇
  2016年   1560篇
  2015年   673篇
  2014年   825篇
  2013年   1055篇
  2012年   1345篇
  2011年   2202篇
  2010年   1363篇
  2009年   1246篇
  2008年   1603篇
  2007年   1792篇
  2006年   498篇
  2005年   385篇
  2004年   319篇
  2003年   414篇
  2002年   402篇
  2001年   268篇
  2000年   274篇
  1999年   246篇
  1998年   260篇
  1997年   242篇
  1996年   223篇
  1995年   174篇
  1994年   119篇
  1993年   123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8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1968年   1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刘莉  朱晓帆  刘家丽  侯旭 《化工环保》2007,27(2):184-187
以棉纤维为原料,经氯化和取代反应,制得尿素基纤维并用于水中Cu^2+和Cd^2+的吸附,考察了各种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尿素基纤维对Cu^2+和Cd^2+的吸附可用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描述,吸附过程可看成单层吸附。较佳吸附条件:重金属离子溶液pH为5,流量为7mL/min。用过的尿素基纤维经2mol/L的盐酸洗脱再生后,对Cu^2+的吸附、解吸、再吸附的性能良好,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852.
钢渣吸附Pb2+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批式振荡吸附法研究了钢渣吸附Pb^2+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钢渣吸附Pb^2+的动力学控制步骤(简称动力学控制步骤)随实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钢渣粒径大于120μm、振荡器转速小于150r/min或Pb^2+初始质量浓度小于150mg/L时,孔扩散是动力学控制步骤;钢渣粒径小于120μm、振荡器转速大于150r/min或Pb^2+初始质量浓度大于150mg/L时,表面扩散是动力学控制步骤;钢渣对Pb^2+的吸附反应是二级反应,其吸附速率为13.26g/(mg.min)。  相似文献   
853.
超声强化高级氧化技术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晖  刘芳  张建华  向罗京 《化工环保》2007,27(6):491-496
介绍了用于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超声强化技术,分析了超声与臭氧氧化、Fenton试剂氧化和光催化氧化等高级氧化技术联用的机理,综述了这些联用技术在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超声强化高级氧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54.
刘树根  田学达 《化工环保》2007,27(6):554-558
采用氧化焙烧-软锰矿浆吸收、磁化焙烧-磁选、酸浸工艺处理砷华废渣.氧化焙烧的适宜条件为焙烧温度650 ℃,焙烧时间60 min,废渣粒径97 μm.磁化焙烧的适宜条件为焙烧温度550 ℃,焙烧时间30 min.酸浸的适宜条件为硫酸质量分数20%.经全流程实验,硫以MnSO4*H2O的形式回收,产品质量达到工业级硫酸锰一级标准.铁回收率为84.8%,锌回收率为80.9%,处理后废渣中银含量达246 g/t.处理过程产生的废弃物中砷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855.
厌氧-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工艺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研究1种填埋场地循环操作的厌氧-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工艺,设计了该工艺模拟装置并研究了其运行工艺特性.厌氧阶段主要通过渗滤液回灌控制反应器工艺条件,主要试验结果为,pH值,R1在 6周后可上升至6.7~7.8,R2在17周内一直低于6.8;渗滤液COD浓度,R1在13周时下降至10?617 mg/L,R2在5周后上升至60?000 mg/L后长期趋于稳定;填埋气累计产量,R1在8周达到44%,R2几乎不产气.衡量稳定化可以分别采用渗滤液pH、COD浓度及BOD5/COD的减少率、填埋气的累计产率等指标来判断,并据此转换为好氧填埋运行.好氧阶段主要是通过强制通风来减少恶臭和水分,主要试验结果为,通风19d氨气浓度降为1.16 mg/m3,通风23d后恶臭浓度降为19;通风14d后含水率降为26%.完成此阶段的工艺指标值可依据矿化垃圾开采的最终用途确定.对主要试验数据进行了数值模拟.厌氧-好氧填埋过程的微生物演替经RISA分析,有4个优势菌群,一些兼性菌群在厌氧-好氧阶段起着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  相似文献   
856.
长江口区域水体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2,自引:10,他引:12  
近年来长江口区域水体的有机物污染日渐严重.主要应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并对其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和补充,对长江口区域水体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长江口区域水体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均小于1,其中单环芳香族类的非致癌风险值均在10-3数量级,卤代烃类的风险值在10-4数量级,均偏高于其他类物质;各类物质的致癌风险指数均在10-4数量级以下,其中六氯苯、双(2-氯乙基)醚和咔唑的风险指数相对较高,在10-5数量级.根据USEPA的建议值,初步认为目前长江口区域水体中单一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不会对人体产生明显的健康危害.由于缺少相关的研究资料,因此各种有机污染物的联合健康效应评价尚无法进行.   相似文献   
857.
陈柳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30(1):42-43,52
提出一种“分解-重构-预测”小波网络的大气污染物浓度的预测方法。通过小波分解,把浓度序列分解为不同频段的小波系数序列,再对各层的小波系数子序列重构到原尺度上,然后对小波系数序列采用相匹配的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预测,最后合成浓度序列的最终预测结果。经对二氧化硫浓度预测证明,该方法预测模型推广能力强,预测精度高。  相似文献   
858.
从活性污泥的絮凝特点、有机物与 NH 4-N 的微生物代谢过程等方面探讨前处理残余铝对曝气池活性污泥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随着进水Al3 浓度的不断增加,污泥瞬时沉降速度明显增加,而对污泥沉降比影响不大.Al3 对COD去除率基本上没有影响,而对废水中 NH 4-N 氧化过程的影响却非常明显,随着活性污泥中Al3 的逐渐增加, NH 4-N 去除率出现了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 NH 4-N 去除率下降的趋势与Al3 对微生物细胞膜电解质透性的影响规律呈负相关关系,说明Al3 对氨氧化微生物种群的干扰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859.
水溶性巯基壳聚糖对污染土壤吸附态汞的解吸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两种巯基化试剂半胱氨酸(Cys)和硫代乙醇酸(Thi)与壳聚糖(CTS)反应,制备了两种水溶性巯基壳聚糖,即Cys-CTS和Thi-CTS,对比研究了这两种巯基壳聚糖与CTS对被染毒土壤中吸附态汞的提取能力.结果表明,Thi-CTS在pH=3、质量浓度为0.5g/L、用量为20 mL的条件下.对汞的提取率为59.44%,相同条件下CTS和cys-CTS对汞的最高提取率只有31.81%和10.15%.  相似文献   
860.
污泥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副产物,若处理不当,将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实验采用低强度超声波对剩余活性污泥(WAS)的好氧消化过程进行强化,选取超声强度、超声时间、超声间隔3个因素设计正交实验.结果表明,经超声辐照的WAS,其好氧消化时间最短仅约为13 d,比未经超声辐照的缩短了18.00 d.对实验结果的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表明,低强度超声波强化WAS好氧消化的最佳参数为:超声强度1.0 W/cm2、超声时间10 min、超声间隔8 h.实验还研究了WAS达标前后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和总化学需氧量(TCOD)的变化情况,发现在相对较短的处理时间内,经低强度超声波强化处理的WAS的TCOD降解率仍然能与对照相近甚至高于对照,主要原因是低强度超声波强化了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促进了其对有机物的吸收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