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5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694篇
安全科学   123篇
废物处理   68篇
环保管理   128篇
综合类   1103篇
基础理论   248篇
污染及防治   351篇
评价与监测   94篇
社会与环境   78篇
灾害及防治   8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7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831.
气相色谱法测定水和土壤中苯醚甲环唑的残留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并建立了气相色谱法测定水和土壤中苯醚甲环唑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水中添加苯醚甲环唑的含量为0.005~0.500mg/kg时,平均回收率为97.9%~100.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6.7%;土壤中添加苯醚甲环唑的含量为0.005~0.500mg/kg时,平均回收率为95.7%~109.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5%。将该法用于水和土壤残留实验,土壤试样在拖药后10~88d进行采样分析,其残留消解动态回归方程为y=0.8803e^-0.0122x,相关系数为-0.915,消解半衰期为56.8d;水试样在施药后0~21d进行采样分析,其残留消解动态回归方程为y=0.2624e^-0.2539x,相关系数为-0.899,消解半衰期为2.7d。  相似文献   
832.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开展植被变化对气象因子的响应研究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雅砻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982—2015年GIMMS NDVI数据,首先采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揭示生长季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基于滞后相关系数法分析NDVI对气象因子的时滞效应,在此基础上建立各像元NDVI...  相似文献   
833.
污泥堆肥及其土地利用全过程的温室气体与氨气排放特征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目前我国污泥堆肥及其土地利用全过程的温室气体(N2O、CH4)与氨气(NH3)排放数据极其缺乏,难以满足温室气体减排和氮素保存的需求.本研究通过原位观测,首次开展污泥堆肥及其土地利用全过程温室气体和氨气排放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机械翻堆条垛(turning windrow,TW)工艺的全过程温室气体排放因子(eCO2/干污泥,196.21 kg·t-1)是基于强制通风+机械翻堆条垛(aerated turning pile,ATP)工艺的1.61倍.N2O主要来自土地利用过程,CH4主要来自堆肥过程.ATP工艺的温室气体排放当量(eCO2/干污泥,12.47 kg·t-1)远低于TW工艺(eCO2/干污泥,86.84 kg·t-1).TW工艺的氨气排放因子(NH3/干污泥,6.86 kg·t-1)略高于ATP工艺(NH3/干污泥,6.63 kg·t-1).NH3是全过程最主要的N素损失形式,其中TW和ATP堆肥工艺因NH3排放造成的氮素损失相当,均约占堆料TN损失量的30%.而N2O和CH4带来的N、C元素的损失可以忽略不计.这些结果表明ATP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污泥堆肥工艺.  相似文献   
834.
环境权与自然资源权的关系及其合并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环境权与自然资源权的标的-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对比分析入手,对环境权与自然资源权的联系与区别进行了探讨,证明了环境权与自然资源权是两个相对独立而不是绝对独立的部门法权。  相似文献   
835.
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聚丙烯酰胺(PAM)在大庆市盐碱土中的吸附行为,并通过室内土柱实验研究了PAM在盐碱土中的自然迁移和模拟降雨情况下的迁移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随吸附时间延长、液固比增大,PAM在盐碱土中的吸附量逐渐增大。PAM在盐碱土中的饱和吸附条件为液固比25,平衡吸附时间8h,在此条件下得出的PAM在盐碱土中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饱和吸附量为0.81mg/g.PAM在盐碱土中的迁移规律为:沿地表随盐碱土深度增加,PAM的含量减少。PAM溶液淋滤量越大,迁移深度越深,各层土壤中PAM的含量也相应增加。降雨迫使PAM沿地表向下多迁移1cm,迁移深度在5—6cm。盐碱土对PAM的截留能力较强,意外泄漏的PAM主要集中在地表下3cm以内处,占总淋滤量的86.1%~99.9%。PAM在大庆市盐碱土中的迁移深度不超过10cm。  相似文献   
836.
聚丙烯酰胺在土壤上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聚丙烯酰胺(PAM)在黄土、盐碱土上的吸附行为,考查了不同液固比、吸附时间对土壤吸附量的影响,得出了PAM在土壤上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PAM在土壤上有很强的吸附亲合力,在盐碱土、黄土上的吸附等温线都符合Langmuir吸附模式,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盐碱土饱和吸附量比黄土饱和吸附量大.  相似文献   
837.
改进GC/FID法连续观测大气中CO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进装配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即FID)的气相色谱仪(GC),可连续监测大气中痕量气体CO浓度.本系统采用单阀双柱反吹进样技术,优选前置柱能更有效地剔除杂质,提高了分析柱效率,保持色谱基线平稳,提高分辨率和定量分析的准确率.优化后的气路设计与色谱柱的改进,使GC/FID对CO的最低检出限达到10×10-9、精密度误差小于2%,准确度在±2%之内.将气相色谱与动态气体稀释仪耦合使系统能够自动进行工作曲线校准,系统自动采样、分析和标定,无需人员职守.对北京大气CO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北京大气CO浓度变化受气象要素与排放源双重控制.  相似文献   
838.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是当前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领域讨论的热点议题。欧盟委员会于2021年7月14日发布了CBAM草案,计划从2023年起逐步实施CBAM,并于2026年起正式对欧盟进口的部分商品征收碳边境调节税,这一举措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本文对欧盟CBAM对全球和中国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CBAM对全球减排的作用较小,中国碳密集产业将遭遇欧盟等国际市场竞争挤压,可能推进中国碳价上涨,建议要加强跟踪评估与开展储备研究,通过深入参与和引领国际标准与规则制定、全面发展低碳技术和产品、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研究开征碳税等积极主动做好应对工作。  相似文献   
839.
砷污染微生物修复的进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吴佳  谢明吉  杨倩  涂书新 《环境科学》2011,32(3):817-824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砷污染成为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微生物修复是砷污染修复的重要技术,本文在微生物对砷的专性吸附,微生物对砷的形态转化及含砷化合物的降解和挥发,微生物-根系互作对土壤砷污染的影响,及微生物砷修复的分子生物学等4个方面阐述了微生物砷修复机制的研究进展.文章还对微生物砷污染修复进行了...  相似文献   
840.
Benzene homologues are important chemical precursors to the formation of ground-level ozone and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SOA) in the atmosphere, in addition, some toxic species are harmful to human health. Strict countermeasures have been taken to fight air pollution since 2013, and total amount control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s being promoted in China at present.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pollution situation and the control status of ambient benzene homologues in China. This paper reviews research progress from published papers on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atmospheric photochemical reactivity, health risk assessment and source identification of ambient benzene homologues in recent years in China, and also summarizes policie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control of ambient benzene homologues and the relevant achievements. The total ambient levels of benzene, toluene, ethylbenzene and xylenes (BTEX) shows a declining tendency from 2001 to 2016 in China. The mass concentrations of BTEX are generally higher in southern regions than in northern regions, and they present vertical decreasing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with increasing altitude within the height range of about 5500 m. Toluene has the highest 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 and SOA formation potential both in urban areas and background areas, while benzene poses an obvious carcinogenic risk to the exposed adult populations in urban areas. Source identification of ambient benzene homologues suggested that local governments should adopt differentiated control strategies for ambient benzene homologues. Several recommenda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policy-making on the control of ambient benzene homologues 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