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5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694篇
安全科学   123篇
废物处理   68篇
环保管理   127篇
综合类   1103篇
基础理论   248篇
污染及防治   351篇
评价与监测   94篇
社会与环境   78篇
灾害及防治   8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7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以2-膦酸丁烷-1,2,4三羧酸(PBTCA)为稳定剂,通过FeCl3.6H2O与NaBH4反应,利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稳定纳米级零价铁颗粒(P-NZVI),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衍射(XRD)进行表征,颗粒平均粒径为73 nm。考察了Cr(Ⅵ)溶液初始浓度、pH、NZVI投加量、温度等条件对Cr(Ⅵ)去除效果的影响,并与同等条件下不加稳定剂制备的纳米铁(N-NZVI)进行对比。结果表明:Cr(Ⅵ)的去除率随温度和纳米铁投加量增加而升高,随pH和Cr(Ⅵ)溶液初始浓度升高而降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P-NZVI对Cr(Ⅵ)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N-NZVI,表明改性后纳米铁在地表水原位修复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72.
A simple and efficient residue analysis method for direct determination of ioxynil octanoate in maize and soil was developed and validated with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ltra Violet (HPLC-UV). The samples were extracted with mixtures of acetonitrile and deionized water followed by Solid Phase Extraction (SPE) to remove co-extractives prior to analysis by HPLC-UV. The recoveries of ioxynil octanoate extracted from maize and soil samples ranged from 86 %–104 % and 84 %–96 %, respectively, with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 less than 7.84% and sensitivity of 0.01 mg kg?1. The method was applied to determine the residue of ioxynil octanoate in maize and soil samples from experimental field. Data had shown that the dissipation rate in soil was described as pseudo-first-order kinetics and the half-life (t1/2) was less than 1.78 days. No ioxynil octanoate residue (<0.01 mg kg?1) was detected in maize at harvest time withholding period of 60 days after treatments of the pesticide. Direct confirmation of the analytes in field trial samples was realized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LC-MS).  相似文献   
873.
通过FT-IR和GC—MS检测分析,表明了压裂废水中有机物主要以苯环结构为主的芳香类化合物和其他杂环化合物,苯环及杂环上的主要官能团包括酮、酯、羧酸、醛、酚、氨基等。同时,压裂废水中的粘度为常规水粘度的2~3倍。针对压裂废水高粘度和高COD污染水质特征,实验研究了压裂废水二氧化锰臭氧催化氧化处理特性以及粘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粘度较高(2.2×10-3 Pa·s)压裂废水中,投加的化学药剂很难扩散,羟基自由基·OH的利用效率较低,处理效果较差。通过投加过硫酸钾(5g/L)降粘后,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二氧化锰臭氧催化氧化的处理效果。通过对压裂废水中有机物分子量分布、FT-IR分析以及GC—MS分析可知,二氧化锰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压裂废水是通过激发羟基自由基,破坏水中有机物极性和有机物化学构造,将复杂长链有机物转变为简单有机物,其出水COD可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74.
通过在高温好氧堆肥中分别添加VT菌剂和有机物料腐熟剂,研究接种3%o的VT菌剂和有机物料腐熟剂促进堆肥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接种VT菌剂的处理与空白和接种有机物料腐熟剂的处理相比,堆肥初期升温更快;高温期更长;堆肥结束时,C/N降低的多,NO3-N增加的多,NH4-N挥发的少,接种VT菌剂和VT有机物料腐熟剂都可促进有机质的充分降解,缩短堆肥时间,加快堆肥腐熟,提高堆肥肥力。  相似文献   
875.
通过FT-IR和GC-MS检测分析,表明了压裂废水中有机物主要以苯环结构为主的芳香类化合物和其他杂环化合物,苯环及杂环上的主要官能团包括酮、酯、羧酸、醛、酚、氨基等。同时,压裂废水中的粘度为常规水粘度的2~3倍。针对压裂废水高粘度和高COD污染水质特征,实验研究了压裂废水二氧化锰臭氧催化氧化处理特性以及粘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粘度较高(2.2×10-3Pa·s)压裂废水中,投加的化学药剂很难扩散,羟基自由基·OH的利用效率较低,处理效果较差。通过投加过硫酸钾(5 g/L)降粘后,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二氧化锰臭氧催化氧化的处理效果。通过对压裂废水中有机物分子量分布、FT-IR分析以及GC-MS分析可知,二氧化锰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压裂废水是通过激发羟基自由基,破坏水中有机物极性和有机物化学构造,将复杂长链有机物转变为简单有机物,其出水COD可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76.
杨晓梅  塔娜  徐永明  包晶 《化工环保》2013,33(2):123-128
归纳了有机氯农药在我国的生产和使用概况,总结了我国大气、水体和沉积物、土壤以及生物体等环境介质中的有机氯农药监测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有机氯农药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77.
研究了污泥淤砂分离器对分离原污泥所得的溢流污泥进行再分离时,分离器的分离效果和分离分流污泥的性质。实验结果表明,污泥淤砂分离器对溢流污泥进行再分离时,分离器的除砂效率为34.5%,分离度为1.60,与分离原污泥时相比,分离器的分离性能降低;分离得到的溢流污泥MLVSS/MLSS比值为0.406,仅比进料污泥增加了2.2%,未能进一步提高溢流污泥MLVSS/MLSS比值;分离得到的底流污泥浓度MLSS为16.81 g/L,仅为原污泥浓度的1.4倍,底流污泥SVI、CST分别为45.7 mL/g和1.37 s·L/g SS,与原污泥相比仅分别减小了9.3%和2.7%,溢流污泥再分离,会降低底流污泥的浓缩效果,降低底流污泥沉降性能、脱水性能的提高幅度,不利于底流污泥的处理处置。  相似文献   
878.
污泥淤砂分离器是一种能够使活性污泥中污泥有机质与淤砂分离的设备。为了实现污泥淤砂分离器的结构优化,重点探讨了污泥淤砂分离器最重要的结构参数-排口比K(底流口直径Du与溢流口直径Do之比)对污泥淤砂分离器分离效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排口比从0.32增加到1.0的过程中,分离器处理能力Qi基本保持不变,分流比S、分离效率η和底流污泥ρ(MLVSS)/ρ(MLSS)分别从0.084、24.7%和0.21增加到0.338、41.1%和0.33.4;污泥有机质富集率FMLVSS和淤砂富集率FMLISS分别从1.95和1.35减小到1.22和1.12。富集除砂所需要的K和分离器获得较高的除砂效率η时所需K不一致。污泥淤砂分离器排口比K设计为0.4~0.6时,能够获得较高的分离效率,并实现淤砂的富集排放。  相似文献   
879.
8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