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2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62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3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化学-生物絮凝工艺中试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基于BP类神经网络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模型与多输入单输出(MISO)模型。应用化学生物絮凝工艺中试6个不同工况的实测数据对2个模型进行训练,均表现出很好的收敛性。通过另外2个中试工况的实测数据对模型预测性能进行测试,MISO模型对化学-生物絮凝反应器出水的COD、TP和SS的预测相对误差均低于MIMO模型,其预测相对误差均在9%以下。研究表明,MISO模型是一个很易使用的建模工具,能很好地预测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102.
污泥的聚集形态和活性,是影响厌氧反应器处理效率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厌氧膨胀床反应器(anaerobicex—pandedblanketreactor,AEBR)处理低浓度城镇污水在启动和稳定运行期的污泥活性研究,AEBR在启动运行期内,接种颗粒污泥为适应低浓度基质条件,污泥粒径经历从大变小,再重新颗粒化粒径变大的过程。在运行期第103天,粒径小于1000μm污泥的体积比达到44.7%,平均粒径为952μm,到运行期第173天,粒径小于1000μm污泥的体积比降为28%,平均粒径达1179μm,污泥重新颗粒化完成。颗粒污泥适应新的环境后,单位重量污泥的最大比产甲烷活性(specificmetha.nogensisactivity,SMA)值和胞外聚合物含量增加,分别达到112mLCH4/(gVSS·d)和215mg/gVSS。在处理实际城镇污水的AEBR反应器内,辅酶F420含量可以有效指示污泥样品的产甲烷活性,AEBR反应器不同高度位置的污泥活性不一样,反应器底部污泥活性低于中上部区域污泥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3.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到具有絮凝特性的絮凝菌株F2和F6,絮凝率在80%以上.为了提高絮凝菌的絮凝效果,利用F2和F6作为亲本菌株,进行原生质体融合.首先对菌株F2和F6进行药物抗性遗传标记选择,然后分别对融合条件进行优化,并对融合子进行絮凝测定.实验结果确定了F2具有氨苄青霉素抗性,F6具有新霉素抗性,青霉素敏感试验中,最适浓度分别为F2为0.6 U/ml.、F6为0.1 U/mL,得到了相应的原生质体及融合子;经絮凝试验验证,数株融合子表现出产絮特性,但絮凝效果与亲本菌株F2和F6相当.  相似文献   
104.
新型高效氧化偶合絮凝剂COF-I的研制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硫酸铝为主要原料 ,经过化学改性后 ,制得兼具氧化和絮凝为一体的新型、高效水处理药剂COF I ,并设计正交实验找出了药剂最佳组合配方 ,且对微污染水源水、城市污水及印染废水进行了强化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最佳配方为复合比 1∶1、添加剂含量 1 2 5 %、稳定剂含量 0 3%、氧化成分含量 1 0 % ,在最佳配方和最佳工艺条件下 ,复合药剂COF I对微污染水源水、城市污水及印染废水均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5.
常温下HAR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中试启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有效容积为315L的复合式厌氧反应器(hybridanaerobicreactor,HAR)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的启动情况做了研究,结果表明,HAR在常温下是可以启动的,复合式厌氧工艺在启动初期有利于厌氧污泥和有机物的积累。HAR的启动期可分为3个阶段,水温>15℃时,HAR运行34d后,反应器完成启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6h,COD和SS去除率可达60%以上。容积负荷从0.775kgCOD/m3·d增加到2.227kgCOD/m3·d,去除效率不受影响。下部污泥床层和上部填料层的污泥特性不同,在启动期末,污泥床层有少量颗粒污泥出现。  相似文献   
106.
环境中有机磷酸酯阻燃剂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磷酸酯广泛应用于塑料、纺织品、电子设备、建筑材料中作为阻燃剂或塑化剂,其使用量逐渐增长,已经导致可以在多种环境介质中检测到.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对有机磷酸酯的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从空气、沉积物、生物、水等环境介质中提取、净化和检测有机磷酸酯的多种方法和技术手段,讨论了实验过程中替代标、内标的选择及空白污染控制措施.最后,对未来相关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7.
丁二腈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丁二腈为唯一碳源和氮源,从石化腈纶废水及其处理构筑物的生物膜中,分离、筛选出2株高效降解丁二腈的菌株:J-1-3和J-13-1.经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研究,两者均被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p.).通过摇瓶试验得出2菌株的最适生长条件:温度为30℃,摇床转速(间接反映通气量)为250 r/min,接种量为0.1%,初始pH为6.在最适生长条件下,分别对不同初始浓度丁二腈进行降解率试验.结果表明,2菌株对丁二腈的降解能力强,尤以J-13-1更为显著.当丁二腈的初始浓度约为6000mg/L、8000mg/L和10000mg/L时,J-13-1菌株对丁二腈的降解率分别在12.5h、14h和16h时达到100%.  相似文献   
108.
诺卡氏菌株C-14-1中腈水解酶基因的鉴定、测序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腈纶废水中分离到高效降解多种污染物的诺卡氏菌株C-14—1,并对该菌中腈水解酶的基因进行鉴定和测序.利用红球菌中腈水解酶氨基酸保守区设计核苷酸引物,以菌株C-14—1的总DNA为模板,PCR扩增发现一条预期大小的DNA带.Southern杂交显示基因组中存在一个腈水解酶基因.进一步构建基因文库和菌落原位杂交,克隆到一个约4.5kb的DNA片段.DNA序列测定和分析表明,该DNA片段携带长度为1143bp的腈水解酶基因.比对分析表明,该基因与国际上发表的红球菌和诺卡氏菌中的腈水解酶基因高度相似.  相似文献   
109.
主要考察了菌株Dyella ginsengisoli LA-4对重金属Ni2+的吸附性能,同时,利用表面响应法对菌株Dyella ginsengisoli LA-4吸附Ni2+的条件(接种量、pH、Ni2+浓度等)进行了优化,并考察了其动力学及吸附等温曲线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菌株Dyella ginsengisoli LA-4吸附Ni2+的最优条件为:接种量10.64 g.L-1,pH为6.50,Ni2+浓度为19.20 mg.L-1,此时的Ni2+最大去除率为99%.动力学分析表明,吸附平衡时间约为30 min,吸附可分为表面快速吸附和缓慢重金属积累两个阶段.利用Langmuir吸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菌株Dyella ginsengisoli LA-4对Ni2+的等温吸附行为,最大吸附量为25.81 mg.g-1.  相似文献   
110.
在理论上,国际贸易既可能促进环境改善,也可能加重环境负担。在实际中,国际贸易对环境的影响最终可分解成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括政府因素在内的环境效应分解模型,对中国1996年-2005年出口贸易的环境效应进行了大致估算,结果发现中国出口贸易与环境目标不相容,加重了环境负担。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