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72篇
安全科学   49篇
废物处理   34篇
环保管理   28篇
综合类   324篇
基础理论   71篇
污染及防治   144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Hyperaccumulators contain tubular cellulose and heavy metals, which can be used as the sources of carbon and metals to synthesize nanomaterials. In this paper, carbon nanotubes (CNTs), Cu0.05Zn0.95O nanoparticles, and CNTs/Cu0.05Zn0.95O nanocomposites were synthesized using Brassica juncea L. plants, and the ultraviolet (UV)-light-driven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s of bisphenol A (BPA) using them as photocatalysts were studi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outer diameter of CNTs was around 50 nm and there were a few defects in the crystal lattice. The synthesized Cu0.05Zn0.95O nanocomposites had a diameter of around 40 nm. Cu0.05Zn0.95O nanocomposites have grown on the surface of the CNTs and the outer diameter of them was around 100 nm. The synthesized hybrid carbon nanotubes using B. juncea could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n BPA. The complete equilibration time of adsorption/desorption of BPA onto the surface of CNTs, Cu0.05Zn0.95O nanoparticles, and CNTs/Cu0.05Zn0.95O nanocomposites was within 30, 20, and 30 min, and approximately 14.9, 8.7, and 17.4 % BPA was adsorbed by them, respectively. The combination of UV light irradiation (90 min) with CNTs, Cu0.05Zn0.95O nanoparticles, and CNTs/Cu0.05Zn0.95O nanocomposites could lead to 48.3, 75.7, and 92.6 % decomposition yields of BPA, respectively. These findings constitute a new insight for synthesizing nanocatalyst by reusing hyperaccumulators.  相似文献   
12.
13.
在0.15 MWt循环流化床燃烧试验台上进行了城市下水污泥与煤的混烧试验,分析了烟气中的二次污染物排放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循环流化床焚烧城市下水污泥时,添加辅助燃料(如煤)及改变焚烧条件,不仅可以达到稳定燃烧的目的,而且有利于抑制焚烧中二次污染物(如CO及二恶英等有机污染物)的生成.分析了焚烧污泥污染物的排放特性,为采用焚烧方式处理城市下水污泥提供了基础性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4.
对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和膜璞毕赤酵母菌(Pichia membranifaciens)混合后利用制酒废水作为替代培养基产生的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XJBF-1进行了成分及理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XJBF-1的主要成分是多糖(质量分数为63.40%),总蛋白质质量分数仅为0.87%;XJBF-1为线型结构,分子量仅为50 798u,低于一般的微生物絮凝剂;XJBF-1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这一特性有利于絮凝活性物质的提取和纯化;XJBF-1对糖化酶作用敏感,而对蛋白酶作用不敏感;XJBF-1对鱼苗基本没有急性毒性,可以作为无毒水处理剂使用。  相似文献   
15.
太湖梅梁湾富营养化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太湖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已严重威胁着太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梅梁湾湖区尤为严重。以实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太湖富营养化的环境影响因子,得出以下结论:磷为梅梁湾湖区主要的限制性因子;光照、水温为该区富营养化重要影响因素,但不是主要的限制性因子。CODMa与富营养化关系密切,但需进一步探讨其影响实质。  相似文献   
16.
液体旋流分离器分离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体旋流分离器是水环境污染治理的主要设备之一.分离效率是衡量液体旋流分离器分离过程进行完善程度的最重要的技术指标,它能从质与量两方面反映出设备性能的优劣.当前液体旋流分离器设计过程还缺少具体量化的理论依据,为了给液体旋流分离器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液体旋流分离器从水中分离固体粒子的性能实验,得出了液体旋流分离器各部结构尺寸、形状、相对比例对分离效率的不同影响程度,提出了结构参数的最佳取值范围.按照本研究提出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可以制造出性能优良的液体旋流分离器.  相似文献   
17.
超重力技术治理火炸药行业氮氧化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炸药行业排放氮氧化物(NOX)具有浓度高、排放点不集中和间歇排放的特点,采用超重力技术对尾气中高浓度的NOX进行湿法吸收.以清水为吸收剂,研究了进气量、液气比和超重力因子等因素对NOX吸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级NOX吸收率可达64.69%(β=90).超重力旋转填料床具有占地面积小、投资低和操作方便等优点,适宜于火炸药行业吸收NOX.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石油储罐区的泄漏及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说明了安全监控系统的重要性,提出了储罐区需要监测的参数.在对监测参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对监测参数进行监测的传感器,并对传感器的原理进行了介绍.最后结合计算机监测的相关知识,设计出了用于石油储罐区的安全监控系统,并提出了一些增强可靠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铁碳微电解是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为了研究猪场沼液中氨氮的去除,将铁碳微电解技术应用于预处理难降解的厌氧沼液中的氨氮。经预先浸泡处理后的铁碳已达到吸附饱和,以此铁碳材料,分别采用了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用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试氨氮的浓度。单因素实验确定了铁碳微电解法影响氨氮去除的因素,选取pH值、反应时间、铁碳比为正交试验因素,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当温度为(20±1)℃,铁碳比为1∶1,pH值为3,反应时间为60 min时去除氨氮的效果最好,去除率为34.01%。铁碳微电解法预处理猪场沼液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为更准确地分析含缺陷压力容器的可靠性,提出采用ANSYS软件中的PDS模块建模求解,从本质上克服API 581压力容器可靠性分析的局限性,采用将压力容器的内径、原始壁厚、缺陷深度、压力容器内压设置为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的方法,基于响应面法结合蒙特卡洛法抽样分析,通过编写APDL代码,探讨含缺陷压力容器的可靠性.结果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