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41篇
  免费   604篇
  国内免费   1609篇
安全科学   762篇
废物处理   802篇
环保管理   2293篇
综合类   8477篇
基础理论   4380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4752篇
评价与监测   1235篇
社会与环境   925篇
灾害及防治   226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404篇
  2021年   353篇
  2020年   365篇
  2019年   310篇
  2018年   411篇
  2017年   440篇
  2016年   543篇
  2015年   520篇
  2014年   666篇
  2013年   1564篇
  2012年   784篇
  2011年   956篇
  2010年   892篇
  2009年   934篇
  2008年   886篇
  2007年   890篇
  2006年   800篇
  2005年   642篇
  2004年   602篇
  2003年   570篇
  2002年   543篇
  2001年   699篇
  2000年   492篇
  1999年   333篇
  1998年   229篇
  1997年   219篇
  1996年   221篇
  1995年   247篇
  1994年   263篇
  1993年   224篇
  1992年   234篇
  1991年   233篇
  1990年   258篇
  1989年   229篇
  1988年   183篇
  1987年   181篇
  1986年   182篇
  1985年   180篇
  1984年   200篇
  1983年   187篇
  1982年   195篇
  1981年   207篇
  1980年   169篇
  1979年   180篇
  1968年   156篇
  1967年   184篇
  1966年   154篇
  1965年   148篇
  1964年   15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污泥水是污水处理厂污泥浓缩、稳定、脱水等环节产生的废水,具有污染物浓度高、成分复杂的特点.采用三维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研究了污泥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光谱特性.污泥水荧光性DOM(FDOM)可利用平行因子分析划分为6个荧光组分,分别为类蛋白质组分C1(275/355 nm)、C4(235/350 nm)和C6(275/305 nm),及类腐殖酸组分C2(250,340/440nm)、C3(320/380 nm)和C5(250/465 nm).重力浓缩和机械浓缩污泥水中COD与所有类腐殖酸组分均正显著相关(P0.01),类蛋白质组分对其影响不大.离心脱水污泥水中组分C1、C4和C5含量明显上升.深度脱水污泥水中FDOM荧光峰位置和强度与其它污泥水存在显著差异,C3和C6分别较离心脱水污泥水升高15.63和7.30倍.与浓缩污泥水相比,离心脱水污泥水中多糖和腐殖酸吸收峰增强,而深度脱水污泥水中蛋白质大量释放,金属离子会与腐殖酸和蛋白质络合引起DOM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972.
方婧  沈冰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6):2143-2151
研究了淡水湖泊水体中氧化多壁纳米碳管(Oxidized-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o-MWCNTs)对纳米氧化锌(ZnO nanoparticles,nZnO)颗粒团聚与沉降行为的影响,探讨了天然胶体及o-MWCNTs的浓度对nZnO颗粒团聚粒径、团聚速率及沉降行为的作用.结果表明,nZnO在天然水体中会发生明显沉降,相比去除天然胶体的天然水而言,天然胶体的存在显著减少了nZnO的沉降.这主要归因于nZnO-天然胶体颗粒间的作用能垒高于nZnO-nZnO颗粒间的作用能垒,使得天然胶体的存在降低了nZnO-nZnO之间的颗粒碰撞效率,从而促进nZnO悬浮.o-MWCNTs对nZnO在天然水体中沉降行为的影响与天然胶体密切相关.相比于nZnO的单独沉降,在不过膜天然水中(含天然胶体),低浓度o-MWCNTs的存在增加了颗粒间的团聚速率,从而促进nZnO的沉降,而高浓度o-MWCNTs降低了颗粒间的团聚速率和团聚体粒径,从而降低了nZnO的沉降.而在过膜天然水中(不含天然胶体),o-MWCNTs的存在显著降低了颗粒间的团聚粒径和团聚速率,从而降低了nZnO的沉降,且o-MWCNTs的浓度越高,对nZnO悬浮稳定性的促进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973.
新疆奎屯原生高砷地下水的分布、类型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生高砷地下水在全球分布广、危害大,严重威胁着全世界数亿人口的身体健康.为科学指导高砷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中国大陆第一个砷中毒病区新疆奎屯为研究区域,分析了奎屯地区高砷地下水的分布规律、类型及成因.结果表明,奎屯地区有88.7%的地下水中砷浓度超出10μg·L~(-1),多为高砷地下水.高砷地下水多分布在深层承压含水层,砷浓度从南向北逐渐升高,与采样点海拔高度呈显著负相关.奎屯地区地下水整体呈弱碱性、碱性环境,氧化还原电位(Eh)均为负值,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属于还原性-弱碱性高砷地下水(I-2型).奎屯南面的天山与北面的河流沉积平原环境相结合,为该区地下水形成高砷提供了有利的地质环境.奎屯地区沉积层深厚,地下径流更替缓慢,相对封闭的水文地质条件使地下水中的砷富集而不易流失,强烈的蒸发可以使地下水中的砷进一步浓缩.同时,地下水的还原条件有利于含水层中砷的释放,砷浓度不仅受铁锰氧化物矿物还原的影响,而且受SO2-4还原和硫化物矿物沉淀的控制,吸附态砷的解吸附也是该地区地下水的富砷过程.  相似文献   
974.
采用XAD-8大孔吸附树脂对水体和底泥中的有机物进行组分分离,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三维荧光光谱(3DEEMs)对自然水体和底泥中的疏水酸(腐殖酸、富里酸)、疏水碱、疏水中性物质和亲水物质进行表征和对比.结果表明,水体中有机物含量:亲水物质富里酸腐殖酸疏水碱疏水中性物质,底泥中有机物的含量为:腐殖酸富里酸亲水物质疏水碱疏水中性物质.根据红外、紫外、三维荧光光谱可知底泥中有机物的芳香程度、不饱和程度及分子量大小略高于水体有机物.根据荧光指数(FI)和自生源指标(BIX)可知,底泥和水体的腐殖酸和富里酸主要来源于陆生动植物和土壤有机质,而其余物质主要源于细菌和藻类活动.  相似文献   
975.
976.
为确定燃气管网风险评估的关键风险因素,以A省各地市燃气管网为研究对象,基于燃气专家经验确定燃气管线风险等级,提出基于Logistic回归的燃气管网风险因素重要度分析方法。采用样本增强及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400个均衡样本作为管网评估数据输入,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对其进行降维,得到3个公共因子并作为一级指标反向构建燃气管网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根据回归系数绝对值大小对风险因素进行重要度排序。研究结果表明:外界环境对燃气管网风险的贡献程度相对较高,管道自身因素和巡检养护次之。研究结果可为城市燃气风险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977.
介绍了于2006年8月28日至9月1日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国际减灾会议的主要内容。在阅读本次会议有关论文扩展摘要集内容。以及会议上散发的大量文件、研究报告的基础上,综述了当前国际减灾研究与实践工作中,学术界、政界与企业界等在探索协调发展与减灾进程中的主要进展和发展趋向。国际减灾界当前关注的主要领域为:建立灾害与风险科学,善待与重建生态系统,关注全球环境变化与灾害的密切关系,重视利用金融、保险和再保险手段转移风险,关注女性在灾害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关注恐怖主义对社会风险的强化作用,发展灾害风险管理的信息支撑平台,重视建设高风险地区综合减灾范式。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中国协调发展与减灾对策为:建立国家协调发展与减轻灾害风险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加强控制综合灾害风险水平的生态系统等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女性在农村地区综合灾害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建立区域综合灾害风险管理与减灾范式和加强区域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关键技术的开发,促进灾害与风险学科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978.
锆改性纳米TiO2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锆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并用XRD、UV-vis、BET等测定技术对所制得的粉体试样进行了表征.同时以甲基橙及苯酚为模拟污染物,评价了改性后纳米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性能,发现其光催化活性大大高于未改性二氧化钛粉体,并得出当n(Zr)/n(Ti)=5/300时,锆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样品的光催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979.
The removal of heavy metals from wastewater has become a global challenge, which demands the continuous study of efficient and low-cost treatment alternatives such as adsorption. In this research, the removal of zinc was evaluated using batch adsorption processes with nonconventional materials such as graphene oxide (GO), magnetite (MG), and their composites (GO:MG), formulated with three weight ratios (2:1, 1:1, and 1:2). Graphene was synthesized by the modified Marcano method, using pencil lead graphite as a precursor. MG and the composites were synthesized by chemical coprecipitation of ferrous sulfate and ferric chloride. The materials were characterized by Raman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ie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X-ray diffraction, and the Brunauer–Emmett–Teller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functional groups, microstructural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pecific surface area. Batch adsorption tests were carried out to optimize the adsorbent dose and contact time with zinc solutions of 10 ppm. Zinc adsorption reached equilibrium at 2 h, with an optimal dose between 0.25 and 1.0 g/L. The maximum zinc removal efficiencies/adsorption capacities were 98.6%/165.6, 83.4%/47.6, 83.5%/21.9, 72.8%/19.9, and 82.2%/9.25 mg/g using GO, 2GO:1MG, 1GO:1MG, 1GO:2MG, and MG,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the analysis of the isotherm and adsorption kinetics models determined that the adsorption processes using MG and the composites fit the Sips and pseudo-second-order models.  相似文献   
980.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水体病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确定合适的采用流式细胞术计数水体中病毒的方法,本文比较了加入SYBR GreenⅠ染料后,不同染色孵育温度和染色孵育时间条件对病毒计数的影响。结果显示,样品染色孵育的温度应当控制在80℃左右,而染色时间不应少于10min。对样品进行固定后再染色测定,可以帮助染料迅速与病毒的核酸物质相结合,从而提高染色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