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042篇 |
免费 | 95篇 |
国内免费 | 57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98篇 |
废物处理 | 832篇 |
环保管理 | 1307篇 |
综合类 | 1844篇 |
基础理论 | 3321篇 |
污染及防治 | 2158篇 |
评价与监测 | 1077篇 |
社会与环境 | 1008篇 |
灾害及防治 | 6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94篇 |
2021年 | 76篇 |
2020年 | 67篇 |
2019年 | 67篇 |
2018年 | 1537篇 |
2017年 | 1428篇 |
2016年 | 1269篇 |
2015年 | 224篇 |
2014年 | 114篇 |
2013年 | 149篇 |
2012年 | 575篇 |
2011年 | 1492篇 |
2010年 | 799篇 |
2009年 | 689篇 |
2008年 | 965篇 |
2007年 | 1313篇 |
2006年 | 79篇 |
2005年 | 71篇 |
2004年 | 70篇 |
2003年 | 106篇 |
2002年 | 152篇 |
2001年 | 55篇 |
2000年 | 46篇 |
1999年 | 37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29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3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2.
3.
苏州市工业用地地表径流污染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苏州新区枫桥工业园湘江路段的10场有效降雨事件的地表径流污染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地表径流水质参数COD、SS、NH3-N、TN、TP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在95%置信水平下,SS与COD、TP、TN之问存在线性相关性(R=0.45~0.72).统计了污染物事件平均浓度(EMC),COD、SS、NH3-N、TN、TP的EMC中值分别为213、491、2.65、5.19、1.07 mg/L,相对应的单位面积污染物负荷分别为1 898、4 375、24、46、10 kg/(hm2·a).与韩国Chongju工业区和上海市相比,SS负荷高是苏州新区枫桥工业园地表径流水质的主要特点,削减SS负荷对控制其非点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基础和核心议题。本文着重从“生产剩余”和“消费剩余”新的认识视觉 ,通过构建物流循环结构和剖析人与自然的相依关系 ,探索两者之间物质、能量转化的协同机理与和谐准则 ,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实践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城市快速路多个交织区之间的相对交通安全状况,及比选同一个交织区的多个设计方案,建立基于交通冲突技术的交织区交通安全评价方法。首先,使用微观交通仿真软件模拟一定道路交通条件下车流运行状态及其随时空变化的过程,并生成车辆轨迹文件;然后,运用交通安全替代评价模型(SSAM)分析车辆轨迹文件,识别和统计交通仿真过程中"发生"的交通冲突;最后,以交织区交通冲突数与交织区交通量、交织区长度的比值作为评价指标,评价交织区的交通安全状况。案例分析表明,交织区交通冲突率越高,其服务水平往往越低;交织区的交通冲突率有随交织区交通量增加而增加,随交织区长度、交织区车道数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7.
高层建筑火灾中安全疏散的评价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由于高层建筑的迅猛发展,高层建筑的火灾防范和安全疏散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笔者阐述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以及人员安全疏散的安全评价在消防中的重要作用;综述火灾危险分析的方法;介绍几种可以用于安全疏散的评价方法,并结合各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了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某一高层建筑作了简单的算例,从其结果中可以看出:疏散楼梯、防排烟和通风空调系统及事故疏散标志、通信设备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整改,以确保人员疏散的安全性;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调整人员疏散策略,确保火灾中人员安全、及时、迅速撤离火灾现场,至安全区域。 相似文献
8.
介质阻挡放电联合催化臭氧化降解甲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区后结合MnOx/Al2O3/发泡镍去除甲苯,考察甲苯进气方式、臭氧产生方法及湿度对甲苯与O3同时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O3是等离子体区后催化降解甲苯的主要物种,介质阻挡放电联合催化臭氧化可实现甲苯及O3的同时高效去除。输入电压为9.0 kV时,甲苯的去除效率达92.8%,在80 min内O3的去除效率维持在99%以上。水蒸气对催化剂催化分解臭氧的活性没有直接的影响,O3浓度较高时湿度对甲苯降解效率的影响很小。GC-MS分析结果表明,甲苯降解的主要气相副产物有烷烃、酸、酮和含苯环有机物,提出了甲苯的降解途径。 相似文献
9.
10.
Benjamin P. Louis Pierre-Alain Maron Valérie Viaud Philippe Leterme Safya Menasseri-Aubry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Letters》2016,14(3):331-344
Industrial agriculture is yearly responsible for the loss of 55–100 Pg of historical soil carbon and 9.9 Tg of reactive nitrogen worldwide. Therefore, management practices should be adapted to preserve ec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duce inputs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In particular, the management of soil organic matter (SOM) is a key factor influencing C and N cycles. Soil microorganisms play a central role in SOM dynamics. For instance, microbial diversity may explain up to 77 % of carbon mineralisation activities. However, soil microbial diversity is actually rarely taken into account in models of C and N dynamics. Here, we review the influence of microbial diversity on C and N dynamic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microbial diversity in soil C and N models. We found that a gain of microbial richness and evenness enhances soil C and N dynamics on the average, though the improvement of C and N dynamics depends on the composition of microbial community. We reviewed 50 models integrating soil microbial diversity. More than 90 % of models integrate microbial diversity with discrete compartments representing conceptual functional groups (64 %) or identified taxonomic groups interacting in a food web (28 %). Half of the models have not been tested against an empirical dataset while the other half mainly consider fixed parameters. This is due to the difficulty to link taxonomic and functional diversit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