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7篇 |
免费 | 103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8篇 |
废物处理 | 10篇 |
环保管理 | 4篇 |
综合类 | 107篇 |
基础理论 | 51篇 |
污染及防治 | 50篇 |
评价与监测 | 5篇 |
社会与环境 | 2篇 |
灾害及防治 | 1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5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93.
锰在水库中的分布,对饮用水质的影响及去除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库中的锰主要分布在库区底层水中,锰超标给饮用水质和供水设施带来不利影响。通过泄洪可以大大降低水库中的锰含量。常规的水处理工艺,经预氯化,并投加石灰水,至少能将原水中的锰由0.78mg/l降至0.10mg/l的限值内,另外,烧杯实验证实了高锰酸钾氧化对降低原水锰含量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94.
江苏省光伏电池行业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产排污泥等固体废物。目前缺乏关于光伏电池行业污泥的危险废物处理鉴定的管理标准、技术政策等,相关研究更是匮乏。经过调研考察,选取江苏省5家光伏电池企业作为代表进行分析计算,调查其产品类型及工艺流程,计算其产量和废水量、污泥产量,含氟污泥的氟化物浓度和重金属浸出浓度等。以一家企业为例,对产生氟化物的各生产环节进行定量计算。结果表明:光电伏电池企业污泥排污系数分布在1.2~6.4 t/MW,氟化物排污系数为1.28~2.05 mg/MW;污泥的产量不仅与废水量有关,还与废水的来源、处理工艺、污泥的含水率等有关;典型企业的氟化物产生量即产污系数为2.859 t/MW;污泥重金属浸出浓度较低。 相似文献
95.
潟湖是天然的养殖场,具有保护海岸、防风避浪等生态功能,但区域内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可能会对环境产生健康威胁,因此,开展污染物赋存研究是维护潟湖生态平衡和保护渔业资源的重要举措.本研究运用高通量分析技术对海南陵水潟湖表层水中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赋存状况进行分析,结合人类活动及潟湖环境特征探讨了表层水中多环芳烃(PAHs)、有机氯农药(OCPs)和多氯联苯(PCBs)的来源及生态风险.结果显示,陵水潟湖表层水体中ΣPAHs浓度范围为 12.19~291.07 ng/L,ΣOCPs浓度范围为 17.40~80.79 ng/L,ΣPCBs浓度范围为 0.49~2.74 ng/L.ΣPAHs和ΣOCPs受人为活动干扰强烈,浓度呈现沿岸高于潟湖内部的分布趋势.表层水体中PAHs以低环为主(94%),主要来源为燃烧源;OCPs以六氯环己烷(HCHs)为主(42%),提示近期可能存在林丹的输入;PCBs以二氯联苯(37%)为主,可能来源于大气干湿沉降和非故意人为活动.风险熵结果显示,调查区域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PCB206为主要生态风险单体. 相似文献
96.
纳米铁由于其反应活性强、来源广泛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去除地下水NO3--N污染中.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对纳米铁进行改性可以避免采用化学表面活性剂改性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本研究采用鼠李糖脂、茶皂素、无患子3种生物表面活性剂对纳米铁进行改性后附着在活性炭上构成改性纳米铁/炭复合材料,通过批试验、沉降试验、迁移试验等研究生物表面活性剂对纳米铁/炭复合材料的改性作用.结果表明:鼠李糖脂、茶皂素、无患子对纳米铁/炭改性后去除NO3--N效果最佳时的投加量分别为0.7%、1.0%、0.7%,此时对比三者改性作用,鼠李糖脂改性纳米铁/炭去除NO3--N效果最佳,无患子改性纳米铁/炭迁移效果最佳;鼠李糖脂投加量在0.1%到1.3%范围内时,改性纳米铁/炭迁移能力随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97.
利用自主搭建的测试系统对活性炭进行了性能测试,重点研究了在一定吸附条件下,活性炭吸附量、床层吸附热以及出口浓度的变化规律;解吸过程中真空度和吹扫工艺对脱附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活性炭存在穿透曲线,当达到饱和状态时,吸附能力迅速下降;第一次吸附过程中活性炭床层温升非常大,床层温度随传质区的移动而变化,并且趋势基本上一致;多次吸附后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大幅度降低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吸附量;活性炭在不同真空度下的脱附效果明显,真空度越低,脱附量越大。脱附末端添加的空气吹扫工艺有利于活性炭的脱附。 相似文献
98.
99.
回顾生态城市思想的产生过程,分别阐述生态城市的概念、内涵、特征等内容,从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理论、原则、规划方法、思想等方面分别对国内外生态城市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研究进行总结,通过对比国内外有关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差异,对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研究提出建议,如区别现实生态城市与理想生态城市的差异,探寻城市生态化的驱动因子和建设途径,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及理论与方法研究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营造全方位的生态城市建设氛围等的方面。 相似文献
100.
本文基于能值分析和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理论与方法,从生态环境系统及社会经济系统两方面,对西安市灞桥区、雁塔区和未央区2014年的基础数据进行计算整理,通过分析三个发展核心区的能值利用效率,排除废物流能值对系统的消极影响,构建基于能值利用效率(EUE)的系统可持续发展程度指标(EUSDI),确切评估三个区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结果表明:灞桥区可持续发展指数为0.1545,雁塔区为0.0906,未央区为0.0579。灞桥区能值利用效率为较高的94.81%,可更新资源较为丰富,但较为依赖不可更新资源与外部输入产品;雁塔区能值利用效率为较低的86.57%,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较高,但可更新资源较贫乏,人口过于集中对环境造成很大压力;未央区能值利用率为较低的84.93%,该区可更新资源较少,工业生产消耗大量不可更新资源,\"三废\"的排放也严重影响了该区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