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7篇
  免费   655篇
  国内免费   1852篇
安全科学   680篇
废物处理   169篇
环保管理   521篇
综合类   3818篇
基础理论   800篇
污染及防治   882篇
评价与监测   342篇
社会与环境   333篇
灾害及防治   269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312篇
  2021年   281篇
  2020年   348篇
  2019年   237篇
  2018年   258篇
  2017年   299篇
  2016年   297篇
  2015年   329篇
  2014年   358篇
  2013年   486篇
  2012年   501篇
  2011年   542篇
  2010年   460篇
  2009年   450篇
  2008年   402篇
  2007年   427篇
  2006年   396篇
  2005年   281篇
  2004年   211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31.
A study of the elemental leachability and retention capability of compost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 this work a comparison is made between the different approaches that can be taken to evaluate the mobility of elements in compost. The practical consequences of the results obtained are also discussed in terms of methods for cleaning up compost and using compost in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The mobility of potentially toxic elements in compost is evaluated by leaching with four selected eluents, i.e. diluted sulfuric acid, oxalate, citrate and EDTA. In contrast to the chelating agents, diluted sulfuric acid was found to generally have a low leaching capability for removal of heavy metals from compost. This implies that the risk of heavy metal leaching caused by natural rainfall is likely to be low.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the leaching experiment were compared with previous results obtained from sequential fractionation. This comparison confirmed that both methods gave similar results for predicting the lability of elements in compost. A non-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leaching curves was also conducted. The leaching curves for elements with high lability could be fitted with a two components model. The labile components identified by the kinetic model are approximate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ractions obtained from the first step of the sequential extraction method. The kinetic speciation method is shown to be a relatively rapid and simple procedure for compost which gives more information about element lability than simple leaching experiments. The leaching reagents used in this work were not effective enough to be used for cleaning up compost with a high metal content. Compost was however shown to have a high affinity for heavy metals, with the order of affinity of metal for the compost being very similar to that seen for humic acid. Compost may therefore prove to be a good remediation material for metal contaminated waste.  相似文献   
32.
利用植物生态学常规方法进行了荒漠植被种群生物量和数量特证调查,以植物为监测对象,并就群落地上部分生物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生态优势度等指标探讨了在荒漠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33.
多介质环境目标值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多介质目标德的SAM/Ⅰ的方法。多介质目标值包括环境目标值和排放目标值。点源分析包括SAM/ⅠA,SAM/ⅠB,SAM/Ⅰ,SAM/Ⅱ。在缺少环境质量标准的情况下,使用多介质环境目标值有较强的适用性,且具有省时、省力、经济等特点。本文将多介质目标值的SAM/ⅠA点源分析方法引入聚氯乙烯生产废水的环境评价中,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4.
针对金属体积成形过程有限元模拟中的网格重划问题 ,提出了基于边界构形的有限元网格重划技术 ,并对其中的一系列技术处理进行了详尽的讨论。将该技术应用于矩形块体镦粗过程的有限元模拟中 ,较好地解决了六面体网格重划问题。  相似文献   
35.
李军 《环境科技》2002,15(3):40-41
笔者从我国包装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建立绿色包装系统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建立绿色包装系统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36.
凡口铅锌矿床是发育于碳酸盐岩建造中的海底热泉喷溢沉积矿床,以“一大二富三集中”的特点和典型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吸引着中外矿床地质工作者。常量元素和矿化元素的分布、矿物包裹体特征、稀土元素组成和硫同位素组成反映出该矿床与外生作用有关。铅同位素组成具有壳源和下地壳来源铅的特征,矿物包裹体水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溶液可能与深层建造水有关,后期与大气降水有关。矿区主要矿层经历海底热泉喷溢沉积-成岩的演化。  相似文献   
37.
本文列举了大学生在学校多种场合和情景中礼仪素养缺失的种种表现,并多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简要提出了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38.
飞机喷洒农药的损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军 《环境科学学报》1995,15(3):322-329
通过田间试验,对装配GP-81扁扇型喷头的运5飞机在水稻和棉花上喷洒农药中的药液损失进行了分析,同时讨论了2,4-D丁酯对敏感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元三次方程Y=b0+b1x2+b2x^2+b3x^3能很好地描述药液飘移与下风距离的关系,方程中的参数具有明确的实验意义;2,4-D丁酰对700m下风距离内的向日葵类高敏感植物有明显药害,对350m范围内的大豆等中等敏感植物也有药害;药液由于飘移和蒸  相似文献   
39.
对从废醋酸锌催化剂中浸取醋酸锌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废催化剂颗粒大小,浸取剂种类和用量、温度和浸取时间等因素对醋酸锌浸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
地处我国内陆腹地中央山区的湖北十堰,是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又是国家扶贫开发集中联片的重点区, 还是我国承东启西的重要生态功能区。面对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大机遇,十堰山区如何把“工业兴市”与“生态立市”有机结合起来,并以此统筹水源区生态建设、县域经济和扶贫开发三大系统工程,不仅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问题,而且是十分紧迫的现实经济问题。本研究运用科学的发展观,以循环经济原理为支撑,透析十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态势,分析十堰循环经济发展走势,以期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全市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