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1篇
  免费   379篇
  国内免费   339篇
安全科学   239篇
废物处理   40篇
环保管理   102篇
综合类   918篇
基础理论   242篇
污染及防治   299篇
评价与监测   79篇
社会与环境   88篇
灾害及防治   82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3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4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城市发展带来的油气运输管道与市政管网的交叉、近距离并排布置等问题十分突出,一旦油气管道发生泄漏流入市政管网并引发爆炸,将会造成极大的破坏,类似事故在国内外屡见不鲜。通过对大量国内外关于油气混合气体爆炸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了城市排水涵道油气混合气体爆炸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即针对排水涵道内气体聚集和运移规律的研究较少、缺乏对混合气体在潮湿环境中的爆炸机理以及沼气对油气混合气体爆炸点火能量及爆炸威力影响的研究、缺乏对油气混合气体爆炸在不同断面尺寸和不同排放工况时排水涵道内的传播规律及爆炸效应的研究,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城市排水涵道内油气混合气体爆炸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12.
城市空气污染指数改进方案及论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国城市空气污染指数(API),分析比较了国内外空气污染指数计算方法.提出了5种改进方案,这些改进方案均将计算时段调整为00:00—23:00.其中,方案1仅对计算时段进行了调整,方案2 增加了CO和O3指标,方案3,方案4和方案5又增加了PM2.5指标,且ρ(PM2.5)限值依次加严.分别以新疆乌鲁木齐和广东广州2个城市的2009年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对5种方案展开论证.结果表明:方案1和现行API差别不大;方案2对以煤烟型污染为主的乌鲁木齐市影响不大,但使广州市的空气质量超标天数增加,超标率达到36%,O3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占全年的比例达到43%,比现行API更好地反映了O3污染;方案3,方案4和方案5中优良天数明显下降,灰霾日空气质量超标率达到53%~89%,灰霾日中首要污染物为PM2.5的天数增加,上述方案能更好地反映我国东部发达地区面临的复合型空气污染状况.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空气污染指数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13.
矿山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与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矿山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可归纳为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及诱发地质和工程灾害等三个方面。矿山固体废物也是一种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目前的利用途径主要有回收利用有用元素,工业原料、回填材料、能源发电、农用肥料和土壤改良剂等。  相似文献   
214.
本文介绍了建筑施工企业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活动的背景,并从"对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活动重视程度不够、主动性不强"、"全员参与程度低"等几个方面指出了建筑施工企业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统一思想,提高对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的认识"、"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等8条解决措施,并提出了"建立有效...  相似文献   
215.
采用有效容积88.7 L的上流式厌氧填料床反应器启动厌氧氨氧化工艺.结果表明,在反应器运行的第119天NH4+-N,NO2--N和TN的去除率分别达100%,97.40%和91.71%,3种氮素的比值ρ(NH;-N):ρ(NO2--N):ρ(NO3--N)为1∶1.35∶0.28.随后通过缩短水力停留时间(HRT)的方式提高客积负荷,HRT从开始启动时的35.5 h逐步下降至15.2 h,至反应器运行末期,TN的客积负荷达0.10 kg/(m3·d),获得的具有厌氧氨氧化活性的污泥镜检呈红棕色.  相似文献   
216.
广州番禺区不同地类的非点源污染排放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广州番禺区建设代表城市、农田、村镇、园地4类典型集水区的径流试验小区,对每个径流小区采集3场有效降雨径流以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非点源污染负荷输出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污染物输出浓度差别较大,TSS和COD输出浓度(EMC值)的大小排列顺序为园地>农田>村镇>城市;NH3--N为农田>城市>园地>村镇;NO3--N为城市>农田>村镇>园地;TN为农田>城市>园地>村镇;TP为农田>园地>城市>村镇。对于农田集水区,TSS和COD的输出明显受降雨的影响,而N、P污染物的输出受施肥的影响更为显著;对于城市集水区,晴天累积污染物的数量和降雨情况是决定初期径流中污染负荷的主要因素。污染负荷与径流量之间相关性显著,且颗粒物是携带污染物的重要载体。各径流小区的初始冲刷效应分析结果显示,不透水地面更易发生降雨初期冲刷;降雨强度是影响降雨径流初始冲刷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17.
采用液液萃取的方法得到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 L.)水浸提液的有机酸组分,抑藻实验表明高浓度有机酸组分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添加1和2 mL有机酸组分时,第6天铜绿微囊藻生物量显著降低,培养过程中,铜绿微囊藻的叶绿素a含量逐渐减少,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逐渐降低的趋势,表明有机酸组分能够明显抑制铜绿微囊藻SOD的活性,引起细胞的氧化损伤,促进叶绿素的分解,从而导致藻类死亡。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有机酸组分进行分析,鉴定出24种有机酸类物质,其中包括15种脂肪酸类物质和9种酚酸类物质。根据总离子流图中各物质的峰面积得到脂肪酸类物质的相对含量为19.01%,其中相对含量超过1%的有琥珀酸、辛酸、软脂酸、丁酸和戊酸;酚酸类物质的相对含量为16.98%,其中相对含量超过1%的有苯甲酸、苯乙酸、苯丙酸、氢化肉桂酸和苯乙酸甲酯。  相似文献   
218.
底泥的盐分释放是滨海地区淡水库水质咸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包括上覆水条件在内的多种因素可能影响到底泥的盐分释放。为了研究底泥盐分释放的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采集了天津滨海地区典型淡水库——北大港水库底泥样品,测定了盐分含量,并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底泥盐分含量、上覆水水深、上覆水盐浓度以及扰动对底泥盐分释放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库区底泥全盐量为0.095%~0.818%,总体属轻盐化土和中盐化土,库心底泥盐分含量明显高于库周底泥。室内模拟实验表明,底泥含盐量越高,盐分释放通量越大;实验条件下上覆水越深,上覆水盐分含量越低,底泥盐分释放通量越大;上覆水扰动会促进底泥盐分释放。该研究认为,底泥盐分释放受底泥盐分含量和上覆水理化因素的多重影响,对其释放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解释滨海地区水体的咸化机制。  相似文献   
219.
车越  吴阿娜  赵军  杨凯 《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0):1829-1836
采用实地问卷调查和条件价值法评估上海市饮用水源保护的利益相关方认知,探讨黄浦江上游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水源保护相关政策认知比例普遍较低,水源地部分居民福利受到一定影响,对政府补偿政策的期望较为一致,用水区多数居民愿意分担部分水源保护的责任和义务;水源地WTA和用水区WTP分别为1526元/(月•户)和306元/(月•户),相应未来5年的总受偿意愿和总支付意愿为759.48×108元和465.08×108元;生态补偿方案的合理设计以及不同利益相关方的良好沟通是解决水源地环境冲突的关键。  相似文献   
220.
为提高尿素热解脱硝系统可靠性水平,通过分析系统组成和各种可能的失效情况,以尿素热解脱硝系统不能正常工作为顶事件建立了故障树,对其进行定性分析,求取了故障树的最小割集。同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个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明确了导致尿素热解脱硝系统失效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其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