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11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桂西北喀斯特地区3种灌木群落土壤有机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桂西北喀斯特地区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分别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3种灌木群落土壤有机层(OL)与表层土壤(表土,TS)的基本物理与化学特征.结果表明:(1)有机层干物质现存量为乔灌丛(5 478.96 kg hm2)>藤刺灌丛(4538.99 kg hm2)>灌丛(3 665.37 kg hm2);有机层与表土含水量分别为乔灌丛>藤刺灌丛>灌丛、乔灌丛>灌丛>藤刺灌丛.(2)总有机碳(TOC)、全氮(TN)在有机层中的含量基本为未分解层>分解层,全磷(TP)、全钾(TK)则相反;有机层的TN、TP释放回归速率主要受到凋落物质量的限制,而环境因素的影响相对次要;P素的回归周期最长,是养分归还的限制因素.(3)有机层中的TN贮量依演替阶段从低到高而降低,TP与TK贮量群落间相差不大,但表土与有机层中的养分库格局规律并不一致,在表土中层各养分无素贮量基本上均以乔灌丛最高,即随着群落的正向演替,养分在土壤中的累积基本呈增加的趋势.图1表3参25  相似文献   
22.
玉米秸秆生物炭对苯胺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制备生物炭吸附剂,研究了生物炭对水中苯胺的吸附性能。表征结果显示:制备的生物炭的比表面积为449.7 m2/g,体积平均粒径为103μm,主要以小粒径存在;制备的生物炭表面以碱性含氧官能团为主,含量为1.31 mmol/g。实验结果表明:在溶液p H 3、生物炭加入量10 g/L、吸附温度313 K、吸附时间3.0h的最佳反应条件下处理初始苯胺质量浓度为400 mg/L的苯胺溶液,苯胺去除率为94.0%,吸附量为37 mg/g;生物炭对苯胺的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满足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生物炭对苯胺的吸附是自发、吸热的过程;吸附过程中存在着水分子从生物炭表面的解吸。  相似文献   
23.
24.
生态承载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从生态承载力角度研究区域资源-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生态学、地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领域之一。在调研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阐述了承载力的起源、演化与发展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对生态承载力的概念、研究方法、研究趋势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进行了评述。生态承载力内涵可以概括为“特定时间、特定生态系统自我维持、自我调节的能力,资源与环境子系统对人类社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支持能力以及生态系统所能持续支撑的一定发展程度的社会经济规模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今后生态承载力研究的发展方向是:研究对象趋向多元化,研究领域呈现交叉综合趋势;生态脆弱带将继续成为研究的热点地区;研究重点将继续向动态模拟化方向发展;新方法、新技术手段将不断应用于生态承载力研究。  相似文献   
25.
太原污灌区土壤重金属和盐分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面积为2.7万hm^2的太原污灌区布设土壤取样点49个,测定了耕层土壤中重金属Hg、Cd、Pb、盐分、氯离子含量及pH,应用地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数据的统计特征值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铅和盐分服从正态分布,氯离子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其它无分布类型,拟合得到Hg、Pb、盐分的半方差函数模型为指数型,镉和氯离子为球型,pH为高斯型,这些测定项目有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空间相关性性。用Kriging内插法对未测点重金属及盐分进行最优估计,并绘制了等值线图,可更直观地反映出污灌区土壤重金属及盐分的空间变异特征。  相似文献   
26.
在连续运行条件下,采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净化低浓度的生活污水,考察了其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的降低生活污水中的COD、TN、TP,适合于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在0.1、0.2 m3/(m2.d)的水力负荷条件下,系统较容易出现死水区;当0.3 m3/(m2·d)的水力负荷条件下,水流呈推流状态,有效容积和水力效率得到提高,去除率分别为90.3%、86.6%和96.7%。试验表明,适当增加水力负荷,有利于污染物的去除。  相似文献   
27.
桂西北扶贫产业--蔬菜冬季设施栽培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桂西北冬季和早春露地栽培辣椒、黄瓜较困难的情况下,利用设施栽培早熟蔬菜比一般露地栽培提早上市30天~45天,产量达375万kg/ha,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可作为异地扶贫回收资金较快的支柱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28.
桂西北喀斯特次生林凋落物养分归还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桂西北喀斯特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选择了自然恢复方式下处于同一演替序列的灌丛、藤剌灌丛、乔灌丛3个森林群落,应用网筐收集法于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定位观测和研究了各群落的凋落物量、组成特征、季节动态变化及其N、P、K含量.结果表明,3个次生林群落年均凋落物量范围为6 053.93 kg·hm-2(灌丛)~6 794.40 kg·hm-2(藤刺灌丛),凋落物以叶占明显优势,其年变化以单峰形式出现,峰值处在9月份;凋落物中主要养分元素的含量为N>K>P,而森林养分利用效率表现为P>K>N,灌丛、藤刺灌丛、乔灌丛的养分元素年归还总量分别为:95.41、106.09、80.62 kg·hm-2(N),6.58、6.64、5.06 kg·hm-2(P),18.63、19.66、14.90 kg-hm-2(K);群落地表凋落物层的凋落物现存量范围为2 835.23 kg·hm-2(藤刺灌丛)~3349.16 kg·hm-2(乔灌丛),凋落物的分解速率为1.82(灌丛)~2.37(藤刺灌丛),随着凋落物的分解养分元素的回归速度表现出K>N>P.同其他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喀斯特次生林群落的凋落物量、养分归还量较大,养分回归较迅速,具有良好的自养能力和恢复潜力.  相似文献   
29.
Subtropical climatic conditions can contribute to the death of the aerial parts of constructed wetland plants in winter. This presents a barrier to 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ed wetland and is an issue that urgently needs to be solved. Three contrasting experi- ments, the plant-intercropping model (A), the warm- seasonal plant model (B), and the non-plant model (C), were studied in terms of their efficiency in removing pollutants, and the change in root structure of plants in the plant-intercropping model within the vertical-flow con- structed wetland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odel A was able to solve the aforementioned problem. Overall, average removal rates of three pollutants (CODcr, total nitrogen (TN) and total phosphorous (TP)) using model A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btained using models B and C (P 〈 0.01). Moreov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removal rates of the three pollutants were detected between A and B during the higher temperature part of the year (P〉 0.05). Conversely, removal rates of the three pollutants were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higher using model A than those observed using model B during the lower temperature part of the year (P 〈 0.01). Furthermore, the morphologies and internal structures of plant roots further demonstrate that numerous white roots, whose distribution in soil was generally shallow, extend further under model A. The roots of these aquatic plants have an aerenchyma structure composed of parenchyma cells, therefore, roots of the cold-seasonal plants with major growth advantages used in A were capable of creating a more favorable vertical-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media- microenvironment. In conclusion, the plant-intercropping model (A) is more suitable for use in the cold environment experienced by constructed wetland during winter.  相似文献   
30.
北京市大兴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08,自引:9,他引:99  
在面积为1039km2的北京市大兴区布设了70个取样点,测定了其表层土壤重金属Cu、Zn、Pb、Cr、Cd、Ni、As、Se、Hg和Co的含量.统计结果表明,除As和Se外,其它重金属平均含量均高于其背景含量.只有个别地方Cd的含量超过了国家二级标准限值,而其余重金属含量均没有超过其二级标准.通过半方差函数分析,发现10种重金属元素在一定范围内均存在空间相关性.采用Kriging最优内插法得到了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图,发现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含量关系密切.目前大兴区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是污灌,特别是来自凉水河、新凤河和凤河的污水,应重点对这些河流周围的排污企业进行治理,严格执行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