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39篇
基础理论   72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During 1993, estuarine surface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mid-Texas coast (Corpus Christi to Port Lavaca, TX). Agricultural watershed areas as well as tidal creeks immediately downstream were chosen as sampling sites along with adjoining bay sampling stations. Collections were made throughout the growing season (February to October 1993) before and after periods of significant (> 1.25 cm) rainfall. All samples were initially screened for the presence of pesticides using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test kits (EnviroGard) for triazine herbicides and carbamate insecticides. All samples were extracted and then analyzed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 (GC) for quantification of atrazine. Only samples testing positive for carbamate insecticides via ELISA were further extracted for GC analysis to quantify aldicarb and carbofuran. Additionally, laboratory toxicity tests using phytoplankton were examined from published, peer-reviewed literature and compared with the atrazine field levels found in Texas. Results of ELISA screening indicated the presence of triazine herbicides in nearly all samples (>93%). GC analysis further confirmed the presence of atrazine concentrations ranging from <0.01-62.5 microg/L. Screening tests also found detectable levels of carbamate insecticides (aldicarb and carbofuran) that were also confirmed and quantified by GC. Comparison of measured concentrations of atrazine compared with published toxicity test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a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risk for marine/estuarine phytoplankton in surface waters of Texas estuaries, particularly when the chronic nature of atrazine exposure is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22.
河流泥沙对石油的吸附、解吸规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静态(搅拌)实验,研究了河流泥沙对石油乳化油的吸附、解吸和极限残留量变化的基本规律。泥沙对石油乳化油的吸附规律符合Langmuir-Freundlich等温式,吸附与解吸过程不可逆,在清水中不能完全解吸出来。吸附量与油浓度、沙浓度、沙粒径及溶液中的电解质(盐)浓度等因素有关。根据实验资料建立了吸附等温式、解吸方程、极限残留方程、以及吸附量和极限残留量随泥沙粒径的变化关系式。最后对溶液盐度对吸附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3.
对珠江三角洲水体中来源广、毒性大的多氯代芳香化合物(PCAs)在两种自然沉积物和活性污泥中的吸附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珠江广州河段鸦岗底泥和顺德鱼塘底泥中,1,2,4-三氯苯、1,2,4,5-四氯苯、五氯苯主要呈现为Fruendlich非线性吸附,六氯苯、2,4,6-三氯酚、七氯和Aroclor1260则表现为线性吸附;而在活性污泥颗粒物上几种PCAs均表现为线性吸附。PCAs的吸附行为与Kow有一定关系,但主要与固体颗粒物中有机碳和粘土成分含量有关。有机碳和粘土成分的高低不仅影响PCAs在颗粒物上吸附容量的大小,其比值还决定了PCAs的吸附方式。  相似文献   
24.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的氯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气相色谱法(GC)联用技术测定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的氯酚.优化萃取温度、萃取平衡时间、酸度、离子强度等实验条件.所建方法简便、精确,自来水和太湖水中均检测到氯酚。  相似文献   
25.
近年来,由于生产的全球化、工业水平的迅速提高、技术系统的复杂化和规模化,以及社会结构急剧变化,我国技术灾害的发生频次增多,强度加剧,经济损失趋于上升.技术灾害继自然灾害之后,已逐渐发展为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安全和生存环境的主要灾种.基于技术灾害数据库,从致灾因子多度、风险频数、相对损失强度和综合风险指数等4个方面对中国技术灾害的时序变化和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期加深对中国技术灾害的系统认识,并为中国技术灾害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6.
生态农业系统综合效益评价研究动态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总结了国内外生态农业发展和生态农业系统生态经济评价体系及评价的方法,阐述了生态农业综合效益评价的特点及国内外研究的最新动态。提出土壤健康在农业持续发展评价中的重要性。最后指出了生态-经济系统整合模型在建立生态农业最优化模式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7.
通过2007年1—12月对武汉月湖不同的取样点进行监测,并选择汉江琴台段水域作为研究对照,调查了月湖水体硅藻、蓝藻与水体主要元素的种类,采用PCA、CCA分析法探讨了月湖水体硅藻、蓝藻与水体元素种类的关系。结果表明:月湖水体中所含元素全年监测出28种;汉江琴台段水域中所含元素全年监测出27种。经PCA分析表明,月湖水体中累计贡献率较大为磷(P)、砷(As)、铁(Fe)、铜(Cu)、锰(Mn);汉江琴台段水域累计贡献率较大为硅(Si)、锑(Sb)、镉(cd)、钒(V)、钡(Ba)、Ag(银)、钼(Mo)。月湖水体中蓝藻密度大于硅藻,汉江琴台段水域硅藻密度大于蓝藻。经CCA分析表明,月湖硅藻密度与硒(Se)、锶(sr)、银(Ag)、Ba、铝(A1)呈正相关关系;月湖蓝藻密度与P、Cu、铬(Cr)呈正相关关系,月湖蓝藻密度与镁(Mg)、镍(Ni)、钙(ca)、锌(zn)、硫(S)呈负相关关系。CCA分析中,汉江琴台段硅藻密度与铅(Pb)、硼(B)、As、Cr、Zn、A1、Cu、Mn、Fe、P呈负相关关系,汉江琴台段硅藻密度与Mo、ca、钴(Co)、V、Sr、Ag呈正相关关系;汉江琴台段蓝藻密度与钠(Na)、S、Mg、Ni、钾(K)呈负相关关系。月湖水体缺乏可溶硅(dissolvedsilicon,DSi),硅藻会提升对其他元素(Se、Sr、Ag、Ba、A1)的吸收能力,这些元素会起到缺乏元素(si)近似的作用,替代性可能出现。水中各种元素的组态是导致月湖浮游植物群落发生演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8.
设置0、0.001、0.01、0.1、l和10mg·L-16个质量浓度梯度,测定了草甘膦异丙胺盐(Glyphosate—isopropylammonium)农药对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生长、叶绿素a含量、SOD和CAT活性的影响,探讨了有机磷农药对球形棕囊藻的毒物刺激效应。结果表明,低浓度的草甘膦异丙胺盐对球形棕囊藻的生长呈现出刺激效应。在实验所设定的6个质量浓度梯度范围内,0.001mg·L0和0.01mg·L-1质量浓度处理下的刺激效应最为显著。该两个质量浓度处理下,球形棕囊藻的平均相对增长率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27%和0.45%,叶绿素a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9.2%和2.5%,SOD活性提高了5.9%和7.2%,CAT活性提高了93%和155%;而当草甘膦异丙胺盐质量浓度在0.1mg·L-1以上时,球形棕囊藻的生长率、叶绿素a含量、SOD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草甘膦异丙胺盐在0.001mg·L-1和0.01mg·L-1范围内对球形棕囊藻均呈现刺激效应,而高于0.1mg·L-1时球形棕囊藻各生理指标表现出显著抑制效应。研究结果为了解有机磷农药对海洋微藻生长的影响特征,揭示有机磷农药对微藻产生低促高抑的规律和为深入探索赤潮暴发的成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9.
了解不同油类对虾蟹类幼体的急性毒性效应。曝油处理采用磁力搅拌器搅拌,一定时间的超声波乳化等操作,模拟溢油在海洋中风浪、涡动、湍流的乳化过程;设置阶梯浓度组,并在多个平行组急性试验的基础上,估算出8种油品对2种虾类和2种蟹类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和安全质量浓度MPC,并运用程序编制溢油质量浓度与虾蟹类死亡率相关性的估算模型。经过分析,结果得到:各MPC值参差不齐,差距较大;燃料油普遍比原油的毒性效应大;相同生长阶段,蟹类比虾类抗油毒害性强、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chinensis比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japonicus抗油毒害性强、锯缘青蟹Scyllaserrata比三疣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ulatu抗油毒害性强。编制的溢油质量浓度与死亡率相关性的评估模型,简易方便直观,为渔业污染事故理赔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亦为海域的生态经济学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0.
通过观测不同施肥处理区寒害腰果植株重新开花坐果状况,分析施肥对寒害腰果植株恢复生长的影响,并分析腰果叶片养分含量与结果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氮对寒害腰果植株重新开花的花枝数影响最大,钾次之,磷影响最小,随着氮施用量的增加,植株的花枝数逐渐增大;氮是影响寒害腰果植株结果量的主要因素,植株结果量随着氮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磷、钾各处理间的结果量均未达到统计上显著差异;在施氮肥的基础上,配施磷钾肥,可以提高寒害腰果植株结果量,9个施肥处理中以N3P3K2处理的结果量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