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07篇
安全科学   36篇
废物处理   32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226篇
基础理论   73篇
污染及防治   80篇
评价与监测   32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51.
Submicron aerosol particles (with aerodynamic diameters less than 1 μm, PM1) were sampled and measured in Heshan, an urban outflow site of Guangzhou megacity in Pearl River Delta in South China, using an Aerodyne High-Resolution Time-of-Flight Aerosol Mass Spectrometer (HR-ToF-AMS) in November 2010 during 2010 Guangzhou Asian Games. The mean PM1 mass concentration measured was 47.9±17.0 μg·m-3 during the campaign, with organic aerosol (OA) and sulfate being the two dominant species, accounting for 36.3% and 20.9% of the total mass, respectively, followed by black carbon (17.1%, measured by an aethalometer), nitrate (12.9%), ammonium (9.6%) and chloride (3.1%). The average size distributions of the species (except black carbon) were dominated by an accumulation mode peaking at ~550 nm. Calculations based on high-resolution organic mass spectrum showed that, C, H, O and N on average contributed 58.1%, 7.3%, 30.7%, and 3.9% to the total organic mass,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ratio of organic mass over organic carbon mass (OM/OC) was 1.73±0.08. Four components of OA were identified by the 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PMF) analysis, including a hydrocarbon-like (HOA), a biomass burning (BBOA) and two oxygenated (SV-OOA and LV-OOA) organic aerosol components, which on average accounted for 18.0%, 14.3%, 28.8% and 38.9% of the total organic mas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252.
红壤丘陵区小流域典型土地利用的面源氮磷输出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房志达  苏静君  赵洪涛  胡炼  李叙勇 《环境科学》2021,42(11):5394-5404
科学识别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径流污染输出特征是治理流域面源污染的前提.以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小流域为例,野外实地观测对比了不同降雨特征下林地、种植用地和建设用地的水文过程和面源污染物输出过程.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影响着地表径流的水文水质过程,典型降雨下3类用地类型产流时间及产流累积雨量的特征为:建设用地(9 min,2.0 mm)、种植用地(35 min,11.4 mm)和林地(108 min,24.0 mm);而3种用地类型的总悬浮物(TSS)、总氮(TN)和总磷(TP)的污染物浓度、形态、氮磷比变化及输出强度等污染输出过程特征也呈现明显差异.典型降雨下不同用地类型具有相似的污染输出阶段,径流初期的TSS、TN和TP质量浓度均偏高,之后逐步趋于稳定;产流过程的前30 min贡献TSS、TN及TP负荷的范围均在23%~43%之间.年尺度下,各用地类型对TN和TP负荷的贡献率及单位面积负荷比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种植用地污染负荷贡献最高(57%和45%),而建设用地单位面积负荷比最高(9.50~12.50).结果亦表明小流域面源污染关键源区的分布具有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由汇水单元内的用地类型组成和年降雨特征等综合决定;随着次降雨量的增加,主要贡献源由建设用地向种植用地动态转变,治理时需要根据关键源区的分布特征及下垫面产流过程规律进行针对性生态拦截.  相似文献   
253.
利用人工气候室在苗期施用水稻壮秧分蘖剂对水稻秧苗的形态及生理方面的表现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水稻壮秧分蘖剂具有增加秧苗干物重,提高秧苗素质,降低电解质渗出率和提高脯氨酸含量的作用。同时增加了秧苗的分蘖能力和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254.
255.
建立了一种分离/富集的新体系——离子液体气浮溶剂浮选,该体系集离子液体萃取和气浮溶剂浮选优势于一体,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和乙酸乙酯(EA)混合溶剂为浮选溶剂,以稀土金属离子La(Ⅲ)或Ce(Ⅲ)为捕集剂,分离/富集了水中的四环素类抗生素,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含量,线性范围分别为0.0~34μg/L、0~23.0μg/L,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ε390=1.92×105L/(mol·cm),ε380=1.15×105L/(mol·cm)。实测了鱼塘水样,加标回收率为84.06%~106.15%,RSD3.31%。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富集倍数大、污染小,适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分离分析。  相似文献   
256.
GB50160-2008<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已经颁布实施,其中对石油化工企业消防站部分的有关内容进行了修编,但仍有一些内容难以操作,通过对有关问题的调查分析,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57.
分析了加强地方环境标准建设在弥补国家环境标准建设的不足、增强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责任、为制定国家环境标准提供实践基础、提高地方执行和实施环境标准的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总结了浙江省地方环境标准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明确了地方环境标准建设原则和主要内容,并从制定规划、完善地方环境标准管理制度、加强环境标准研究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浙江省地方环境标准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258.
为了研究有机氯农药对海产品食用安全性的影响,本文对2007年8月在象山港海域采集的生物样品,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然后进行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生物体中α-666、β-666、γ-666、δ-666、op'-DDE、PP'-DDE、PP'-DDD、PP'-DDT的残留量均不高,符合海洋生物质量一类标准;α-666、β-666、γ-666、PP'-DDE、PP'-DDD、PP'-DDT的致癌风险指数在0.01 x10-6~2.48×106,远低于10-4,显示为可接受的致癌风险;α-666、β-666、γ-666、PP'-DDE的接触风险指数变化范围为0.001×100-3~4.800×103,显示为可接受的接触风险.  相似文献   
259.
水葫芦控制性种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葫芦强大的无性繁殖能力和对水体氮磷的吸附能力,可以有效治理水体内源污染。大规模的水葫芦圈养必须解决水葫芦逃逸问题,在满足安全生长的前提下实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高的圈养方式,是水葫芦产业得以推广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260.
为确保铜冶炼厂初期雨水处理站出水水质稳定达标,同时能适应进水水质波动,将原使用DTCR脱除重金属工艺改造为生物制剂处理工艺.通过试验和工业化运行,结果表明生物制剂处理工艺对初期雨水中的重金属特别是铜和砷去除效果可分别高于90.3%和87.7%,出水水质能稳定达标.生物制剂处理工艺适用于铜冶炼初期雨水中含低浓度重金属的处理,改造简单,运行成本不高,出水水质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