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047篇 |
免费 | 25106篇 |
国内免费 | 288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403篇 |
废物处理 | 450篇 |
环保管理 | 2346篇 |
综合类 | 31278篇 |
基础理论 | 2984篇 |
污染及防治 | 6211篇 |
评价与监测 | 1614篇 |
社会与环境 | 331篇 |
灾害及防治 | 42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6篇 |
2024年 | 141篇 |
2023年 | 210篇 |
2022年 | 340篇 |
2021年 | 294篇 |
2020年 | 978篇 |
2019年 | 2046篇 |
2018年 | 2201篇 |
2017年 | 2312篇 |
2016年 | 2152篇 |
2015年 | 2520篇 |
2014年 | 3167篇 |
2013年 | 3419篇 |
2012年 | 3242篇 |
2011年 | 2812篇 |
2010年 | 2574篇 |
2009年 | 2567篇 |
2008年 | 2207篇 |
2007年 | 2192篇 |
2006年 | 1645篇 |
2005年 | 1175篇 |
2004年 | 1024篇 |
2003年 | 840篇 |
2002年 | 682篇 |
2001年 | 698篇 |
2000年 | 804篇 |
1999年 | 692篇 |
1998年 | 520篇 |
1997年 | 484篇 |
1996年 | 511篇 |
1995年 | 457篇 |
1994年 | 303篇 |
1993年 | 231篇 |
1992年 | 304篇 |
1991年 | 269篇 |
1990年 | 240篇 |
1989年 | 200篇 |
1988年 | 148篇 |
1987年 | 74篇 |
1986年 | 75篇 |
1985年 | 54篇 |
1984年 | 58篇 |
1983年 | 42篇 |
1982年 | 45篇 |
1981年 | 35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4篇 |
1973年 | 4篇 |
1972年 | 6篇 |
1971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江河水质监测断面应掌控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可以发现一条河流上现有水质监测断面是否存在功能相似的邻近断面,水环境数值模拟方法可以近似地展现一条河流任意位置的水质情况,二者结合即可解决缺乏实测数据的河流水质监测断面优化布设问题.以我国某条大河为研究实例,运用物元分析法、模糊聚类分析法以及一维水环境数值模型结合物元分析法研究其水质断面优化问题.研究发现该河现有15个监测断面需要去除2个,同时需要增设2个新的水质监测断面.通过实地调查,该优化方法很好地解决了河流水质监测断面的合理布设问题. 相似文献
142.
氧化石墨烯(GO)具有高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含氧官能团,表面存在着大量的吸附点位,被认为是去除水体污染物的高效吸附剂,而其在有机物-重金属复合污染环境中的吸附行为却鲜有报道.因此,本文采用改良Hummers法制备出GO,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和X射线衍射(XRD)等物理表征方法对GO的形貌结构和表面官能团进行了表征.随后,侧重研究了GO对有机物及重金属污染物的单独和共吸附行为,选取亚甲基蓝(MB)与Cu(Ⅱ)作为复合污染水体的特征污染物,探讨了不同浓度Cu(Ⅱ)对MB及不同浓度MB对Cu(Ⅱ)的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单独存在时,GO对MB和Cu(Ⅱ)的吸附量分别为29.13和424.16 mg·g-1;而当上述两种污染物共存时,GO对MB和Cu(Ⅱ)的吸附性能均明显下降,这说明MB与Cu(Ⅱ)在GO表面的吸附点位存在着竞争吸附关系,并且MB对Cu(Ⅱ)吸附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Cu(Ⅱ)对MB吸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3.
采用气相色谱/负化学电离源-质谱法对莱州湾南岸地区十溴联苯醚生产源区36位居民血清中的5种多溴联苯醚浓度进行了检测,同时测定了样品中的甲状腺激素水平.血清中Σ5PBDEs(BDE-28、-47、-153、-183、-209)的质量浓度范围(以脂重计算,下同)为130.3~4 478.4 ng.g-1,平均值为529.9 ng.g-1.5种同族体中,BDE-209对Σ5PBDEs的平均贡献率达到了69.8%.在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中,计算了两者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结果显示BDE-28、-47、-153、-183与TSH水平呈高度负相关,BDE-183与fT4水平呈现显著性负相关,而BDE-28、-47与T3,BDE-28、-153、-183与fT3之间均呈现显著性正相关.本研究中,生产源区人体血清中PBDEs水平处于较高的暴露水平,主要同类物为BDE-209,人体对PBDEs的暴露会影响上述4种甲状腺激素的水平,PBDEs对人体的影响不容忽视,有关PBDEs暴露水平与甲状腺激素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应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4.
2002年,在乌鲁木齐市5个采样点分别采集了环境空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TSP)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用化学质量平衡 (CMB)受体模型和二重源解析技术解析了TSP和PM10的来源,结果表明,各主要源类对TSP的分担率依次为扬尘34%、燃煤尘26%、建筑水泥尘10%、硫酸盐8%、土壤风沙尘7%、机动车尾气尘6%、钢铁尘2%、硝酸盐1%、其它6%;对PM10的分担率依次为扬尘30%、燃煤尘28%、建筑水泥尘11%、硫酸盐10%、机动车尾气尘8%、土壤风沙尘8%、硝酸盐1%、其它3%. 相似文献
145.
利用改装的家用微波炉、微波无极灯和TiO2催化剂研究了水中高浓度活性黑的光催化降解.系统考察了TiO2投加量、pH、微波无极灯数量对微波辅助光催化处理效果的影响,得出微波辅助光催化的最佳操作条件,并在最佳条件下对活性黑的脱色及矿化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iO2投加量存在最佳值2 g/L,降低pH和增加微波无极灯数量均可提高活性黑的降解率.在TiO2的投加量为2 g/L,pH =3,微波无极灯数量为3的最佳光催化条件下,400 mg/L的活性黑溶液反应180 min时可实现完全脱色,反应300 min时,TOC去除率高达89.1%. 相似文献
146.
研究了线筒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水中敌草隆的降解效果,考察了不同因素对敌草隆去除效果的影响及其对敌草隆的降解机理. 结果表明:输入功率、空气流量均对敌草隆的降解产生较大影响. 输入功率为50 W、空气流量为140 L/h时,放电反应6 min敌草隆的去除率达到95.7%. 随着放电时间的增加,水溶液中测出的ρ(O3)、ρ(H2O2)均明显升高,6 min后其产量分别为11.9和1.2 mg/L;放电6 min后pH从最初的6.3降至3.4,ρ(TOC)也从最初的14.2 mg/L降至11.9 mg/L. 采用离子色谱仪分析敌草隆降解过程中产生的离子发现,反应过程中ρ(Cl-)和ρ(NO3-)呈线性增长. 采用发光细菌抑制率反映溶液毒性,放电6 min后,敌草隆溶液对发光细菌的抑制率高达90.5%,溶液毒性增大. 通过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对敌草隆降解产物进行分析,敌草隆降解过程中中间产物的形成存在烷基氧化、脱氯羟化、脱氯羟化-烷基氧化3种途径. 相似文献
147.
利用大气PM2.5水溶性组分及其气态前体物在线测量系统(GAC-IC)于2014年6月9日~7月11日对华北地区乡村站点曲周大气PM2.5中水溶性组分及其气态前体物进行了在线测量,分析了PM2.5中水溶性组分与气态前体物日变化规律及其相互作用,探讨了当地细颗粒物的气粒转化机制并分析了其来源.结果表明夏季曲周大气PM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与相关气态前体物的浓度呈现明显的日变化规律.观测期间,PM2.5中SO2-4、NH+4和NO-3的平均浓度分别是26.28、18.08和16.36μg·m-3,是PM2.5中最主要的水溶性无机离子,约占PM2.5质量浓度的76.23%;气态前体物中,NH3浓度明显偏高、平均值为44.85μg·m-3,主要来源于当地的农业活动排放;硫氧化率(SOR)和氮氧化率(NOR)平均值分别是0.60和0.30,表现出明显的二次污染特征.经相关性分析发现:曲周大气PM2.5中NH+4与NO-3、SO2-4有良好的相关性,且表现为富氨状态,NH+4以(NH4)2SO4形式存在,NO-3的生成主要受HNO3的限制.对NH4NO3平衡进行研究发现:与夜间相反,白天曲周大气环境不利于NH4NO3生成和保持.结果也表明,二次转化是曲周夏季细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堆肥与农田释放的NH3是导致高浓度二次无机颗粒物(SNA)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8.
针对常规方法难以去除水中Br3-的问题,采用浸渍煅烧法制备了负载型纳米Pd/Al2O3粒子电极,研究了该电极电催化还原BrO3-的效果.催化剂的结构表征表明该反应实现了Pd纳米晶的均匀负载,纳米Pd/Al2O3具有较高的电催化活性和较低的能耗,其最佳反应条件为3% Pd负载量,0.9 mA·cm-2电流密度和1 g·L催化剂投量,酸性条件可促进BrO3-的直接或间接还原.ESR检测证实了Pd的负载增强了反应体系活性物种[H]的生成,进而促进了BrO3-的间接电催化还原. 相似文献
149.
150.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采用土柱淋洗方法,研究草酸、柠檬酸、乙酸和酒石酸溶液对某电镀厂附近土壤中重金属的去除效果。探讨了淋洗剂浓度、淋洗次数和淋洗时间等对淋洗效果的影响,研究草酸淋洗前后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淋洗过程中铬的去除效果明显滞后于铜、锌和镍3种重金属离子。1 mol/L的草酸在土水比为1∶1,淋洗5h,淋洗4次的条件下可以达到最佳淋洗效果,Cu、Zn、Ni和Cr的去除率分别是99.6%、66.98%、88.7%和18.2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