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767篇 |
免费 | 608篇 |
国内免费 | 391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41篇 |
废物处理 | 646篇 |
环保管理 | 859篇 |
综合类 | 5123篇 |
基础理论 | 1861篇 |
环境理论 | 2篇 |
污染及防治 | 3943篇 |
评价与监测 | 393篇 |
社会与环境 | 319篇 |
灾害及防治 | 39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7篇 |
2023年 | 215篇 |
2022年 | 546篇 |
2021年 | 406篇 |
2020年 | 299篇 |
2019年 | 273篇 |
2018年 | 356篇 |
2017年 | 458篇 |
2016年 | 548篇 |
2015年 | 700篇 |
2014年 | 817篇 |
2013年 | 1050篇 |
2012年 | 902篇 |
2011年 | 896篇 |
2010年 | 692篇 |
2009年 | 658篇 |
2008年 | 739篇 |
2007年 | 588篇 |
2006年 | 499篇 |
2005年 | 368篇 |
2004年 | 287篇 |
2003年 | 354篇 |
2002年 | 304篇 |
2001年 | 252篇 |
2000年 | 262篇 |
1999年 | 247篇 |
1998年 | 249篇 |
1997年 | 242篇 |
1996年 | 222篇 |
1995年 | 175篇 |
1994年 | 118篇 |
1993年 | 122篇 |
1992年 | 104篇 |
1991年 | 81篇 |
1990年 | 55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34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8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2篇 |
1973年 | 1篇 |
1972年 | 2篇 |
1971年 | 1篇 |
196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正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JES)is honored to welcome Professors/Drs William A.Mitch,Jiuhui Qu,Susan D.Richardson,Jerald L.Schnoor,Hongxiao Tang,Shu Tao,and Hugh A.Tilson to serve on the Editorial Advisory Board(EAB).Their tremendous experience in scientific publications,leading expertise in topic areas pertinent to JES,diverse international networks/perspectives,and exemplary dedication to scientific excellence will guide and help the continuing healthy growth of JES. 相似文献
162.
163.
Mao‐Ning Tuanmu Andrés Viña Wu Yang Xiaodong Chen Ashton M. Shortridge Jianguo Liu 《Conservation biology》2016,30(4):827-835
Conflicts between local people's livelihoods and conservation have led to many unsuccessful conservation efforts and have stimulated debates on policies that might simultaneously promot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protected areas and improve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local people. Many government‐sponsored payments‐for‐ecosystem‐services (PES) schemes have been implemented around the world. However, few empirical assessments of their effectiveness have been conducted, and even fewer assessments have directly measured their effects on ecosystem services. We conducted an empirical and spatially explicit assessment of the conservation effectiveness of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PES programs through the use of a long‐term empirical data set, a satellite‐based habitat model, and spatial autoregressive analyses on direct measures of change in an ecosystem service (i.e., the provision of wildlife species habitat). Giant panda (Ailuropoda melanoleuca) habitat improved in Wolong Nature Reserve of China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ural Forest Conservation Program. The improvement was more pronounced in areas monitored by local residents than those monitored by the local government, but only when a higher payment was provided.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effectiveness of a PES program depends on who receives the payment and on whether the payment provides sufficient incentives. As engagement of local residents has not been incorporated in many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elsewhere in China or around the world, our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using an incentive‐based strategy as a complement to command‐and‐control, community‐ and norm‐based strategies may help achieve greater conservation effectiveness and provide a potential solution for the park versus people conflict. 相似文献
164.
作为化学品风险管理中的重要环境行为参数,生物蓄积性不仅是分类、标签、评价和控制环境风险的基本指标,也是鉴别化学物质持久性和环境危害性的重要标准。2012年OECD颁布了新的生物蓄积测试方法,由此给生物蓄积优化策略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原有的判别优化策略的方法需要作出新的发展与调整。针对新生物蓄积测试方法引发的优化策略挑战,通过层次研究及文献分析,归纳了基于OECD新305生物蓄积测试标准的优化测试策略,为优化、简化测试及化学品安全管理提供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5.
为研究有机氯农药在食物中的残留及人群的摄食暴露,在2015年5月采集了南京市居民普遍食用的10种蔬菜,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检测。研究表明滴滴涕(DDTs)和六六六(HCHs)在蔬菜中均有检出,∑DDTs的残留量为1.78~5.29 ng·g-1,∑HCHs的残留量为0.21~4.77 ng·g-1,其中∑10OCPs (有机氯农药)含量最高的蔬菜是藕(10.07 ng·g-1),含量最低的是青菜(2.32 ng·g-1)。通过来源分析发现,蔬菜中DDTs可能有新的输入,而HCHs则主要源于历史残留。通过对不同人群的每日摄取量(EDI)进行摄食暴露分析发现,儿童的摄食暴露量要高于同性别其他年龄段人群,在儿童和未成年阶段,男性的暴露量普遍高于女性,而在成年和老年阶段,男性的暴露量低于女性。平均而言,各年龄段人群对γ-HCH和DDTs的日均口摄暴露量(EDI)值远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所规定的ADI值,表明在目前蔬菜消费量下,南京市居民通过摄入蔬菜引起的健康风险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66.
观察8周中等强度游泳运动对2,3,7,8-四氯二苯并二恶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2,3,7,8-TCDD)急性暴露大鼠肝脏氧化应激的影响。以8周龄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为研究对象,将大鼠随机分为玉米油静养组(NC组)、玉米油运动组(EC组)、TCDD静养组(NT)和TCDD运动组(ET组)。将TCDD溶于玉米油中,NT和ET组大鼠按照10 µg·kg-1(以单位体重计)腹腔注射TCDD,NC和EC组大鼠注射等量玉米油。正式实验开始后,EC和ET组大鼠进行运动(尾部负重5%游泳30 min),每周运动5 d,共8周,NC和NT组大鼠不进行任何运动干预。8周后,称重并宰杀大鼠,收集血清和肝组织样本,待测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活性;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将数据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染毒可升高大鼠血清AST的活性,增加肝脏MDA的含量,降低肝脏SOD、CAT和GSH-Px的活性;运动可降低大鼠肝脏GSH-Px的活性;染毒后运动可减少肝脏MDA的含量,升高肝脏SOD、CAT和GSH-Px的活性。研究表明,TCDD急性暴露可导致大鼠肝细胞功能受损,导致大鼠肝脏发生氧化应激。8周有氧运动改善TCDD急性暴露诱导的肝细胞损伤,改善肝脏氧化应激,这可能是运动改善TCDD肝毒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7.
分析重金属在“环境-牛肝菌-人体”系统中的迁移、富集规律,为牛肝菌重金属污染防治及食用安全评价提供依据。采用ICP-AES法测定云南野生牛肝菌及其生长土壤中Cd和Hg含量,分析牛肝菌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及牛肝菌的重金属含量与土壤的联系,推测云南野生牛肝菌中重金属Cd和Hg的来源;根据FAO/WHO规定的每周Cd或Hg的允许摄入量(provisional tolerable weekly intake,PTWI)评估牛肝菌的重金属暴露风险。结果显示,(1)不同种类、产地牛肝菌中Hg和Cd含量具有差异,菌盖中Hg、Cd的含量分别在0.92~16.00 mg·kg-1 dw,4.97~24.07 mg·kg-1 dw之间,菌柄的Hg、Cd含量分别介于0.46~8.2 mg·kg-1 dw和2.11~22.08 mg·kg-1 dw之间。同一种牛肝菌菌盖中Hg或Cd的含量均高于菌柄(Q(C/S)>1),表明牛肝菌菌盖对Hg和Cd的富集能力强于菌柄。(2)牛肝菌菌盖和菌柄对Hg的富集系数(bioaccumulation factor,BCF)分别在1.72~19.12和1.30~6.40之间,菌盖、菌柄的Hg含量均高于相应生长土壤的含量,其中采自楚雄永仁县的铜色牛肝菌菌盖的Hg含量是土壤的19.12倍,表明牛肝菌中的Hg不仅来自土壤,根据山地“Hg诱捕效应”及云南大气Hg升高的相关报道,可以推测云南野生牛肝菌中的Hg主要来源于大气沉降。(3)牛肝菌菌盖、菌柄对Cd的富集系数分别在0.16~1.82和0.07~1.67之间,多数牛肝菌的Cd含量低于土壤含量,表明牛肝菌中的Cd主要来自生长土壤。(4)假设成年人(60 kg)毎周食用300 g新鲜牛肝菌则多数牛肝菌菌盖、菌柄的Hg摄入量低于PTWI(Hg)标准,Hg的暴露风险较低(假设未通过其他途径摄入Hg);食用300 g黑粉孢牛肝菌菌盖或菌柄摄入的Cd达到0.722 mg和0.662 mg,超过PTWI(Cd)标准,食用有Cd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168.
采用批实验研究了蒙脱石对左氧氟沙星的吸附机理及对左氧氟沙星抗菌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性条件下存在培养基时,左氧氟沙星在蒙脱石上前2 h即达到吸附平衡,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方程,吸附率达90%以上;蒙脱石吸附左氧氟沙星存在阳离子交换作用、氢键作用、疏水作用、阳离子键桥作用、静电吸附作用等物理化学过程;蒙脱石本身不具有抑菌、杀菌活性,且由于蒙脱石增大了微生物附着的比表面积,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扣除其对微生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后,蒙脱石吸附左氧氟沙星降低了后者的毒性效应,其抑菌率降低约25%。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抗生素在环境中的毒理效应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69.
环境雌激素进入生物体后,可通过多种方式介导发挥类似内源雌激素的作用,干扰生物体的正常功能,进而对生物体产生毒害作用。其中,基因组方式介导的雌激素效应主要通过与细胞核内的雌激素受体(如ERα和ERβ)结合;而非基因组方式介导的雌激素效应则主要通过与膜雌激素受体结合从而发挥作用。近年来对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GPER1)的研究表明,该受体是区别于雌激素核受体的膜雌激素受体,可单独介导雌激素诱发的非基因组方式雌激素效应,然而目前对其介导的雌激素效应机制研究并不完善。综上,本文结合近年来对GPER1的研究进展,从该受体的发现、特性以及其介导的雌激素效应和相关通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0.
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悬浮液对美国大盐湖两性生殖型卤虫(Artemia francisana, GSL)和渤海湾孤雌生殖型卤虫(Artemia parthenogenetica, BH)无节幼体的急性毒性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ano-SiO2对GSL和BH无节幼体24 h-LC50分别为23.02 mg·mL-1和20.96 mg·mL-1,属低级毒性。Nano-SiO2降低了GSL和BH无节幼体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抑制了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致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升高,表明氧化应激反应是导致Nano-SiO2对卤虫无节幼体致死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