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40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41.
改性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和聚合氯化铝复合沉降与絮体分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伟  郭丽燕  萧锦 《环境科学》2001,22(1):114-116
在改性天然高分子絮凝剂(CMS)和聚合氯化铝(PAC)复合处理有机废水絮体沉降速度的实验中,用显微镜和电镜观察到絮凝物是有自相似特征的不规则形状,具有分形特征.在pH值为6.86、聚合氯化铝(PAC)加入量为80mg/L条件下,天然改性高分子药剂加入量为1.5mg/L时沉降效果最好,与单独加入PAC相比20min时平均沉降速度分别为2.6mm/min和1.7mm/min.并计算出此时复合处理形成絮凝体的分维数为1.70.  相似文献   
42.
铁杉属是松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典型的北美—东亚间断分布特征。关于该属的起源、扩散与传播,目前存在较多的争议。本次研究收集了亚洲铁杉属大化石记录,整合了铁杉属花粉记录,获取地质历史时期该属在中国的分布,推测该属的起源和传播路径。该属大约起源于晚白垩世的西欧地区,于马特斯里赫特期—达宁期通过欧亚大陆传播到中国,而在古新世—始新世时期通过北大西洋陆桥传播到北美。早始新世以后北美与东亚的铁杉属植物可以通过白令陆桥进行物种交流,当图尔盖海峡在渐新世干涸后,铁杉属能够通过西西伯利亚和中亚哈萨克斯坦地区在欧亚大陆上交流。在晚中新世铁杉属可以通过北大西洋陆桥进行交流。依据化石记录推断的铁杉属起源和传播的结果与分子学研究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更多的铁杉属化石记录及分子学研究提供更可靠的证据。  相似文献   
43.
沈阳市运河和细河为典型人工河渠,对其污染特征和规律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对历年的整治措施和效益进行了评述,针对生态城市建设的需要,对人工河渠未来的建设目标和对策进行展望,本文侧重论述了城市相关排污因素对人工河渠的影响以及必然经历的整治进程,对于生态城市水系建设和水环境质量改善的重点进行了概述分析。  相似文献   
44.
Fatty acid synthase (FAS) had been found overexpress and hyperactive in most cancers. Pharmacological inhibitors of FAS activity preferentially repress cancer cell proliferation and induce cancer cell apoptosis without affecting nonmalignant fibroblasts. These made FAS an excellent drug target for cancer therapy. The activity of FAS in 11 different kinds of cancer cells, including esophageal carcinoma (EC109, EC8712, H5E973), gastric carcinoma (N87, BGC823), lung carcinoma (A549, 95-D), hepatoma (HepG2), uterine cervix cancer (HeLa) and leukaemia (K562, U937) were compared using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We selected the cell line with the highest FAS activity as cell model to study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the flavonoids extracts on FAS. Four plants including Canavium album Raeuseh leaves, Bombax ceiba Linn, Brassica albograbra Bailey, and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were selected for extracting flavonoids. The results showe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AS activity among different cancer cells. The FAS activity is the lowest in gastric cancer cell N87 (15.91 ± 3.61 U/mg protein) and the highest in lung cancer cell A549 (127.36 ± 10.14 U/mg protein). The cancer cell A549 was used as cell model to test the inhibitory effort of flavonoids extracts on FA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lavonoids extracts of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and Canavium album Raeuseh leaves have higher inhibitory effect on FAS activity compared with the universally used FAS inhibitor C75 and both extracts inhibit cancer cell proliferation when added to cultured cancer cells. These studies provided a good cell model for testing the inhibitory effect on FAS activity and suggested that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rind and Canavium album Raeuseh leaves are good biomaterials for separating and purifying natural flavonoids FAS inhibitors and exploring their inhibitory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45.
林木细根(直径2 mm)拥有庞大而复杂的分枝系统,在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研究不同树种细根构型形态对树种地下生态位分离、共存和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川西亚高山3个优势树种——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e)和红桦(Butula albosinensis),采用挖掘法采集完整的细根根系,依据根序分级方法,测定细根形态参数(直径、根长、比根长和比表面积).结果表明:细根形态在不同根序间差异显著,3个树种细根直径、根长随根序的升高而升高,比根长和比表面积随序级的升高而降低.不同树种间细根形态也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岷江冷杉、粗枝云杉和红桦细直径变化范围分别为0.31-0.85 mm、0.29-0.65 mm和0.23-0.55 mm,两个针叶树种(岷江冷杉和粗枝云杉)直径与根长均大于红桦.红桦的比根长和比表面积则高于两个针叶树种.综上所述,低级别根吸收能力更强而构建消耗更低;红桦比岷江冷杉和粗枝云杉根系吸收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46.
基于野外样地调查资料,运用主成分分析(PCA)与冗余分析(RDA)等方法,研究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种类型泥炭藓沼泽(泥炭藓类型、水竹类型、垂穗石松类型和灯芯草类型)的植被组成、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其与土壤层和苔藓枯落物层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共有植物28科41属44种,4种类型泥炭藓沼泽的物种组成差异性较大,但科属种的分布比较均匀;植物区系分析发现,天宝岩泥炭沼泽植被区系主要由泛热带分布型和北温带分布型2类构成;PCA结果显示,同种类型泥炭藓沼泽各样地的分布较为集中,个别样地分布比较分散,但4种类型泥炭藓沼泽样地之间的差异较大,PCA二维排序图清晰显示了4种类型泥炭藓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而RDA表明,土壤容重、木本层盖度、土壤自然含水量和苔藓枯落物层最大持水率成为影响其植被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这些因子能够显著解释物种多样性变化的最小组合.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泥炭藓沼泽物种组成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有差异,而环境水分特征是影响其植物组成分异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47.
川西亚高山3种森林土壤碳氮磷及微生物生物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川西亚高山天然针叶林、桦木次生林、人工云杉林有机层和矿质层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以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呼吸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天然针叶林转化为次生林和人工林,土壤有机层碳、氮、磷,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及微生物呼吸均显著下降,其中微生物生物量碳依次为天然林(727.98 mg/kg)次生林(554.56 mg/kg)人工林(239.83 mg/kg),微生物生物量氮为天然林(72.56 mg/kg)次生林(50.42 mg/kg)人工林(20.78 mg/kg),而矿质层各测定变量在3个森林群落之间差异基本不显著.各森林群落有机层土壤碳、氮、磷,微生物生物量及呼吸均显著高于矿质层,而碳氮比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在土壤层次之间差异不大.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碳、氮、磷及化学计量比及微生物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综上所述,森林转换显著影响川西亚高山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及微生物生物量,且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壤有机层.  相似文献   
48.
四溴联苯醚(BDE-47)对两种海洋桡足类动物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四溴联苯醚(BDE-47)对海洋桡足类的毒性效应,以太平洋真宽水蚤和日本虎斑猛水蚤为受试生物,依据急性毒性实验96 h-LC50值,设置5个浓度组和1个对照组,测定摄食率、滤水率、耗氧率、排氨率和抗氧化防御系统中SOD、GST、GPx活性以及GSH含量。结果显示:BDE-47对太平洋真宽水蚤和日本虎斑猛水蚤的96 h-LC50分别为
57和851 μg·L-1,后者明显高于前者。2种桡足类在BDE-47作用下,其能量摄入和代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诱导或抑制。太平洋真宽水蚤在中浓度(1.425 μg·L-1)下摄食率和排氨率受到促进,高浓度(5.70和11.40 μg·L-1)下耗氧率明显抑制;日本虎斑猛水蚤高浓度下(170.20 μg·L-1)摄食率受到抑制,中浓度(21.28 μg·L-1)下耗氧率受到促进,各个浓度的BDE-47对其排氨率均有明显促进作用。太平洋真宽水蚤SOD活性在BDE-47暴露96 h过程中均低于对照组(P<0.05),受到明显抑制;GST活性随暴露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GSH含量和GPx活性低浓度(0.7125和1.425 μg·L-1)下随时间先升高后降低,而高浓度(5.70和11.40 μg·L-1)下则相反。日本虎斑猛水蚤SOD活性随BDE-47浓度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GST活性和GSH含量在低浓度(10.64和21.28 μg·L-1)BDE-47中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高浓度(85.10和170.20 μg·L-1)
BDE-47下,GST活性随时间先升高后降低,GSH含量则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GPx活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由此可见,BDE-47与这2种桡足类的能量摄入、代谢和抗氧化防御系统存在一定时间及剂量效应,并具有明显的物种差异性。  相似文献   
49.
新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污染物排放提出了更高要求,开展节能研究是降低发电成本的有效手段。本文从新旧标准对比入手,从新建电厂和老电厂两个方面论述了脱硫系统方案设计、高能耗设备选型、GGH设置、吸收塔设计、增压风机、循环浆液泵和氧化风机优化运行等具体节能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0.
以乙二胺和抗坏血酸为原料,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了水溶性的氮掺杂碳量子点(N-CQDs).研究了N-CQDs的形貌特征、光学性能和应用分析.表征结果说明,N-CQDs形态为均匀分散的球形,有明显的晶格条纹,抗光漂白性能良好,表面富有含氧官能团,具有良好的水溶性.此外发现N-CQDs还具有优良的荧光性能和荧光稳定性,量子产率可以高达12.29%.分析得出,Hg2+对N-CQDs在1.0—120μmol·L-1范围内有一定的猝灭效应,可作为Hg2+的荧光探针,检出限达230 nmol·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