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3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281篇
安全科学   109篇
废物处理   63篇
环保管理   88篇
综合类   528篇
基础理论   143篇
污染及防治   245篇
评价与监测   51篇
社会与环境   52篇
灾害及防治   3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分级提取实验 ,结合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分析 ,对广东凡口铅锌尾矿的新尾矿和 1号尾矿库不同氧化程度尾矿的矿物组成、重金属含量及其形态进行了研究和对比 .新尾矿中的黄铁矿含量很高 (约 3 1% ) ,铅锌的含量分别高达 0 7%和 1 2 %以上 ,重金属元素主要赋存于金属硫化物中 .1号尾矿库样品中的黄铁矿含量 <10 % ,重金属元素也明显低于新尾矿 .在表层氧化带 (硬化层 ) ,硫化物的快速氧化导致大量次生矿物沉淀 ,锌大量吸附于 (氢 )氧化铁表面 ,可迁移性大 ;铅则主要形成次生难溶矿物 (如铅矾 ) ;次氧化带以硫化物的缓慢淋溶作用为主 ,难以形成次生矿物 ,Pb、Zn的流失比例大于 70 % .常用于矿山环境治理的尾矿覆盖方法往往使尾矿处于次氧化环境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 ,这些方法不一定能够阻滞污染元素的迁移 .此外 ,本次研究采用Dold提出的分级提取法 ,发现方铅矿的溶解主要发生在第 2步 (提取液 :pH =4 5 ,1moL L- 1 NH4 Ac) ,而其它硫化物的溶解主要在第 6步 ,这可能是Ac- 与Pb2 + 的络合作用所造成的 ,表明提取液中含Ac- 的分级提取方法不宜用于评价铅的活性  相似文献   
992.
DNA damage of germ cell of rat induced by nitrotoluene chemical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4-dinitrotoluene(2,4-DNT), 2,6-dinitrotoluene(2,6-DNT) and 4-nitrotoluene(4-NT) are typical pollutants in the Songhua River of Northeast China. Sertoli/germ call cocultures and 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SCGE) are applie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y have genotoxicity on DNA damage of germ cell of Kunming male ra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three nitrotoluene compounds tested could induce DNA single-strand breaks of the germ call.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is found between logarithm dose and the degree of DNA damage, which implies that 2,4-DNT, 2,6-DNT and 4-NT have genotoxicity and can induce the germ cell DNA strand to break in vitro.  相似文献   
993.
王涛  龙恩深  袁琦  陈红轻 《灾害学》2010,25(1):139-143
帐篷在救灾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内部热湿环境比较恶劣,空温、内表面均温都超出了人体所能适应的范围,严重影响灾区群众的身心健康。汶川8.0级地震的灾区群众利用一些土方法如搭遮阳网等对帐篷进行了改进。通过对门窗封闭和门窗开启情况下改进的帐篷与普通帐篷室内温度、相对湿度、内表面均温的对比,发现采取一些简单的改进方法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有效的降低帐篷内部温度和内表面均温,从而降低帐篷内的当量有效温度,改善帐篷内居住环境。从而得到很大启示,提出了一些在帐篷使用过程中的改善措施以及结构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94.
<正>2010年1月17日是日本阪神大地震15周年纪念日,日本当天举行各种纪念活动,追悼当年的死难者。日本首相鸠山在仪式上致辞说,阪神大地震发生15年来,灾区实现了重建,但现在仍有必要努力抚慰  相似文献   
995.
蚯蚓堆制处理牛粪的腐熟度指标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最适湿度、接种密度和20℃的室内培养条件下,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foetida)处理未腐熟牛粪,蚯蚓堆制产物的多种生物学和化学指标及相关分析表明:种子发芽指数、脲酶活性、NH+4 N、NO-3 N/NH+4 N可作为反映蚯蚓堆制处理腐熟度的优选指标;NO-3 N、磷酸酶活性可作为一般性指标;蔗糖酶活性,水溶性碳、氮和挥发性固体不宜作为腐熟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996.
亚硝化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龙  肖文德 《化工环保》2004,24(2):103-107
回顾了传统废水生物脱氮技术的一般原理,介绍了废水生物脱氮领域近年出现的新技术——亚硝化和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特点及研究应用状况,展望了生物脱氮新技术的应用前景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97.
模拟实验测定江河中有机物的挥发速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模拟生态体系,测定37种有机物的挥发速率常数,得出有机物的挥发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并用改进的双膜理论模型预测挥发速率常数,结果表明预测值和实测值符合较好;同时介绍了几种参数的测定和佔算方法。  相似文献   
998.
胞外聚合物对活性污泥吸附及再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胞外聚合物 (EPS)对活性污泥吸附及再生的影响 ,探讨吸附、再生机理。吸附试验表明 ,EPS与污泥吸附能力显著相关 ,随着污泥负荷的降低 ,EPS增加 ,污泥的吸附能力提高 ;并且有机物种类对污泥的吸附性能有显著影响 ,研究表明吸附机理主要是生物絮凝作用。此外 ,再生试验结果表明 ,再生能增加中负荷 (Ns) =0 3~ 0 5kgBOD5/kgMLSS·d污泥的吸附能力 ,但不能改变高负荷 (Ns) =2~ 3kgBOD5/kgMLSS·d污泥的吸附能力。其作用机理是再生过程可迫使中负荷污泥进入内源代谢期 ,使污泥中的EPS增加 ,絮凝活性增加 ,吸附能力提高 ,而高负荷污泥再生后EPS则无变化。同时 ,再生过程将使污泥的脱氢酶、OUR降低 ,代谢活性降低。对于高负荷污泥的再生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999.
以我国西部地区某库区一深水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梁为工程背景,考虑动水压力、桩-土相互作用以及二者联合作用的影响,确定了六类不同的分析工况,利用OpenSEES源代码分析平台分别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输入两组空间地震波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讨论了动水压力和桩-土相互作用对深水高墩大跨桥梁动力特性和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动水压力和桩-土相互作用会降低高墩大跨桥梁的振动频率,且二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下部结构振型参与率较高的高阶模态;动水压力效应会增加高墩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但桩-土相互作用对非线性分析结果的影响没有明显的规律;同时考虑动水压力和桩-土相互作用时,深水高墩桥梁的地震响应并不是简单的相互促进或相互抵消,而与地震动的大小、频谱特性等相关;强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的桩顶水平位移较大时,抗震设计中更适合采用"p—y曲线"法模拟桩-土相互作用效应。  相似文献   
1000.
硝基甲苯对小鼠睾丸生殖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供硝基甲苯的环境遗传毒理学依据和建立鱼类生殖细胞的培养方法,采用昆明小鼠睾丸支持细胞/生殖细胞共培养法以及彗星实验,研究了2,4-二硝基甲苯(2,4-DNT)、2,6-二硝基甲苯(2,6-DNT)、对硝基甲苯(4-NT)对小鼠睾丸生殖细胞DNA的损伤作用.结果表明,3种受试硝基甲苯化合物均能够诱导小鼠睾丸生殖细胞DNA单链断裂,而且其受损率与剂量对数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2,4-DNT、2,6-DNT以及4-NT的各个剂量浓度引起细胞DNA损伤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p<0.05).受试化合物的毒性顺序为2,6-DNT>2,4-DNT>4-NT,DNA的损伤作用二硝基甲苯大于单硝基甲苯.提示在体外条件下,2,4-DNT、2,6-DNT和4-NT具有生殖毒性,可以引起小鼠睾丸生殖细胞DNA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