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071篇 |
免费 | 1309篇 |
国内免费 | 252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71篇 |
废物处理 | 459篇 |
环保管理 | 628篇 |
综合类 | 4663篇 |
基础理论 | 1560篇 |
环境理论 | 2篇 |
污染及防治 | 2769篇 |
评价与监测 | 385篇 |
社会与环境 | 327篇 |
灾害及防治 | 34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41篇 |
2023年 | 273篇 |
2022年 | 551篇 |
2021年 | 482篇 |
2020年 | 426篇 |
2019年 | 364篇 |
2018年 | 390篇 |
2017年 | 491篇 |
2016年 | 512篇 |
2015年 | 563篇 |
2014年 | 640篇 |
2013年 | 830篇 |
2012年 | 713篇 |
2011年 | 694篇 |
2010年 | 528篇 |
2009年 | 490篇 |
2008年 | 517篇 |
2007年 | 490篇 |
2006年 | 390篇 |
2005年 | 266篇 |
2004年 | 207篇 |
2003年 | 238篇 |
2002年 | 197篇 |
2001年 | 173篇 |
2000年 | 180篇 |
1999年 | 197篇 |
1998年 | 173篇 |
1997年 | 163篇 |
1996年 | 147篇 |
1995年 | 98篇 |
1994年 | 105篇 |
1993年 | 73篇 |
1992年 | 49篇 |
1991年 | 39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间歇曝气潜流人工湿地的污水脱氮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间歇曝气运行方式,提升潜流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溶解氧浓度,强化脱氮效果。结果表明,间歇曝气运行方式有效提高了湿地内部溶解氧水平,曝气时溶解氧浓度可达6~9 mg/L,停止曝气后,溶解氧浓度迅速下降至0.5 mg/L以下,在湿地内部营造了一种交替的好氧和缺氧环境,分别促进好氧硝化和缺氧反硝化作用。在水力停留时间为3 d的情况下,间歇曝气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氨氮、总氮和COD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8.0%、87.6%和96.3%,较常规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分别提高了74.1%、56.4%和18.1%,实现了氨氮、总氮和COD的同步高效去除。 相似文献
22.
23.
以氯化铁为铁源,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壳聚糖为稳定剂,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壳聚糖稳定纳米铁(CS-nZⅥ);研究了印染废水中常见助剂NaNO3、Na2SO4、NaH2PO4、K2Cr2O7、EDTA二钠盐存在下,超声波辅助CS-nZⅥ对酸性品红(AF)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15 min,0.01 g CS-nZⅥ对25 mL、100 mg/L AF的去除率高达99.9%;各种助剂的存在使得纳米铁表面不同程度失活,阻碍反应的进行,使得AF的去除率下降。NaNO3、K2Cr2O7、EDTA二钠盐与纳米铁发生反应,与AF存在明显的竞争作用。重复利用实验表明,CS-nZⅥ重复利用7次仍具有一定的反应活性。此外,CS-nZⅥ对加标(50 mg/L)实际废水中AF的去除率达到99%以上,表明CS-nZⅥ是一种潜在的环境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24.
We used aerated systems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the bacterioplankton community on cyanobacterial blooms in algae/post-bloom of Lake Taihu, China. Bacterioplankton community diversity was evaluat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 fingerprinting. Chemical analysis and nitrogen dynamic changes illustrated that NH4+-N was nitrified to NO2-N and NO3-N by bacterioplankton. Finally, NH4+-N was exhausted and NO3-N was denitrified to NO2-N, while the accumulation of NO2-N indicated that bacterioplankton with completely aerobic denitrification ability were lacking in the water samples collected from Lake Taihu. We suggested that adding completely aerobic denitrification bacteria(to denitrify NO2-N to N2)would improve the water quality. PCR-DGGE and sequencing results showed that more than 1/3 of the bacterial species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removal of nitrogen, and Acidovorax temperans was the dominant one. PCR-DGGE, variation of nitrogen, removal efciencies of chlorophyll-a and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bacterioplankton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th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nges of cyanobacteria. Additionally, the 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s revealed there was no obvious harm to the microecosystem from aeration.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bacterioplankton can play crucial roles in aerated ecosystems, which could control the impact of cyanobacterial blooms in eutrophicated fresh water systems. 相似文献
25.
累积影响评价:中国内地与香港的问题与实践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将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其它活动包括在建议活动的评价范围 ,是累积影响评价区别于传统EIA的重要特征和关键环节 ,也是EIA进一步发展完善的重要趋势 .从法规要求、文本格式、时空范围、重点内容、减缓措施等方面 ,分析了内地和香港在环评实践过程中对累积影响的考虑状况及存在问题 .建议制定累积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导则 ,以法规的形式明确提出在项目、区域及策略环评中增加累积影响评价的内容 ,累积影响应在环评报告的摘要、目录及结论中专门列出 ,对累积影响时空范围的界定及重要性的判断应专门提供支持依据 ,评价的重点应较多地关注生态完整性、社会经济影响及全球性环境影响等 ,以更有效地预防累积环境影响问题 . 相似文献
26.
介质阻挡放电联合催化臭氧化降解甲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区后结合MnOx/Al2O3/发泡镍去除甲苯,考察甲苯进气方式、臭氧产生方法及湿度对甲苯与O3同时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O3是等离子体区后催化降解甲苯的主要物种,介质阻挡放电联合催化臭氧化可实现甲苯及O3的同时高效去除。输入电压为9.0 kV时,甲苯的去除效率达92.8%,在80 min内O3的去除效率维持在99%以上。水蒸气对催化剂催化分解臭氧的活性没有直接的影响,O3浓度较高时湿度对甲苯降解效率的影响很小。GC-MS分析结果表明,甲苯降解的主要气相副产物有烷烃、酸、酮和含苯环有机物,提出了甲苯的降解途径。 相似文献
27.
根据110余个表层土壤样品硼、锰含量的测定结果和土壤缺乏硼、锰的临界值指标,探究了川西北草原土壤中硼、锰的有效性及其丰缺状况.结果表明,本区土壤中全硼全锰含量丰富分别达166.0ppm和736.6ppm,但有效硼和锰的含量仅分别为0.45ppm和5.11ppm,土壤缺乏硼和锰比较普遍.为该区推广施用硼、锰微肥提供了初步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8.
为了提高剩余污泥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SMFC)产电性能以及污泥减量化效果,在不同的温度(40、45和50℃)研究单室无膜微生物燃料电池中酶对SMFC产电特性的强化效果.加入单一酶(蛋白酶或α-淀粉酶)的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上升,SMFC功率密度均上升,但40℃时强化效果最明显,与加入失活酶的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198%和130%.在40℃下,混合酶比(蛋白酶浓度:淀粉酶浓度)为2∶3时,SMFC最大功率密度为776 mW/m2.随着混合酶中淀粉酶的比例提高,SMFC库伦效率逐渐增加,当混合酶比为4∶1时,CE(库伦效率)可达18.3%,同时TCOD、TSS和VSS去除率分别为70.3%、66.7%和80.4%.因此,温度相对较低时,外加酶强化效果更明显;与单种酶相比,混合酶对SMFC产电性能和污泥减量化的强化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29.
30.
在186F柴油机上进行了台架试验,测定了柴油机燃用十六烷值分别为46、50、55的甲醇/生物柴油的排放污染物及燃油消耗.考察了十六烷值对柴油机燃烧甲醇/生物柴油的排放污染物、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标定工况时,当甲醇/生物柴油的十六烷值为46、50、55时,NOx浓度分别为155×10-6、142×10-6、135×10-6;烟度分别为3.4、2.3、3.0;HC浓度分别为89×10-6、193×10-6、284×10-6;CO浓度分别为0.5%、0.8%、1.2%.随着甲醇/生物柴油十六烷值的增加,柴油机排放污染物中的NOx浓度和烟度降低,但HC和CO浓度增加.甲醇/生物柴油的十六烷值不能过高,否则会使柴油机排放污染物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