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81篇 |
免费 | 1100篇 |
国内免费 | 24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56篇 |
废物处理 | 210篇 |
环保管理 | 269篇 |
综合类 | 2057篇 |
基础理论 | 684篇 |
环境理论 | 2篇 |
污染及防治 | 1166篇 |
评价与监测 | 162篇 |
社会与环境 | 173篇 |
灾害及防治 | 14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51篇 |
2023年 | 132篇 |
2022年 | 212篇 |
2021年 | 214篇 |
2020年 | 171篇 |
2019年 | 111篇 |
2018年 | 167篇 |
2017年 | 179篇 |
2016年 | 233篇 |
2015年 | 232篇 |
2014年 | 306篇 |
2013年 | 338篇 |
2012年 | 291篇 |
2011年 | 302篇 |
2010年 | 211篇 |
2009年 | 211篇 |
2008年 | 241篇 |
2007年 | 158篇 |
2006年 | 186篇 |
2005年 | 148篇 |
2004年 | 90篇 |
2003年 | 112篇 |
2002年 | 80篇 |
2001年 | 86篇 |
2000年 | 103篇 |
1999年 | 87篇 |
1998年 | 87篇 |
1997年 | 76篇 |
1996年 | 72篇 |
1995年 | 57篇 |
1994年 | 44篇 |
1993年 | 32篇 |
1992年 | 43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对介质阻挡等离子体放电产生臭氧以及臭氧氧化乙醛模拟废水(乙醛水)的过程特性进行了研究。纯氧的介质阻挡等离子放电产生含有一定臭氧浓度的氧气流,含臭氧的氧气流通入模拟乙醛废水中对乙醛进行臭氧氧化。研究发现,乙醛可以被臭氧深度氧化成CO和CO2, CO2的选择性为66%~80%。乙醛去除反应是臭氧浓度的一级反应和乙醛浓度的一级反应。臭氧氧化乙醛的能量效率随能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研究还表明,如能循环使用未能和废水中的乙醛发生反应的臭氧有望降低臭氧处理废水的成本。 相似文献
72.
于2014年4-9月,研究我国一典型南方水源溶解性有机物(DOM)的荧光特性变化与去除情况,同时分析了DOM荧光组分与三氯乙醛生成势(CHFP)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该水源DOM主要以芳香性蛋白质类物质组成,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类物质、富里酸类物质和腐殖酸类物质含量逐渐增加;5个荧光区域的积分体积(ΦⅠ,n、ΦⅡ,n、ΦⅢ,n、ΦⅣ,n和ΦⅤ,n)所占总体积(ΦT,n)平均比例依次为:13.55%、27.53%、25.00%、16.02%和17.91%;原水DOM的CHFP范围为27.06~81.20μg/L,平均值为46.60μg/L,三氯乙醛(CH)前体物含量与水体中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类物质相关性最好;与常规处理工艺相比,O3/BAC深度处理工艺对于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类物质的去除率大幅提高,更有利于CH的控制。 相似文献
73.
为适应小城镇污水处理高效、低耗、管理简单的要求,开展了生物法(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组合工艺(A/BCO-CW)处理小城镇片区混合污水的研究。结果表明,A/BCO系统在停留时间为3~6 h条件下,对悬浮物和有机物有高的去除效率,COD、BOD5和TSS去除率分别达到63.1%、67.7%和66.2%,避免了人工湿地堵塞和提高处理效率,减少了所需湿地面积44%。全年运行结果表明,在0.30~0.59 m/d水力负荷率下,垂直流-表面流-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组合系统对COD、BOD5和TSS平均去除负荷达9.4、5.1和7.2 g/(m2.d)(42%、71.2%和85.2%);COD、BOD5去除速率常数为74.6±12.1 m/y、166±30.5 m/y,这些数值均处于文献中k值范围的高量程内。A/BCO-人工湿地系统对COD、BOD5和TSS具有好的处理效果,出水水质能够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IV类水标准,2种处理方法有效组合起来,所开发的低成本、高效率、可持续运行的城镇废水处理组合系统,将会在实际应用尤其是高有机负荷污水处理中发挥良好效用。 相似文献
74.
75.
在天津武清区一村落构建了2个并行的地下渗滤系统,考察了其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该系统水力负荷为10 cm/d,处理能力为50 t/d。填充介质选用土壤、陶粒、炉渣和两种自然有机质,按5∶2∶2∶1的比例配置的人工土层。结果表明地下渗滤系统对污水中各种主要污染因子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在进水COD和C/N较低的不利条件下,COD、总磷、氨氮、总氮、悬浮物均得到有效去除,出水中各项污染指标平均浓度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A标准;具体到不同的污染指标,添加了不同有机质的2个并行系统的处理效果也有所不同。总体上看,地下渗滤系统作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设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6.
印染废水是水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是目前较难处理与急需处理的工业废水。天然矿物材料通过吸附、光催化降解等作用可有效去除印染废水中的染料分子。为了开发新型环境矿物材料,采用白云石、菱镁矿等天然矿物作为原材料经粉碎、配料、造粒、烧结、水洗合成天然矿物复合陶瓷材料,用于印染废水的脱色。对酸性黑10B和直接混纺蓝D-3GL2种不同性质的染料废水进行了定量脱色研究。研究表明,当材料投加量为8 g/L,处理时间12 h,pH2~8,对2种废水均有95%以上的去除率;经800℃煅烧15 min的工艺进行再生活化,实现了陶瓷材料的循环使用。此方法制得的天然矿物复合陶瓷材料微孔结构明显,机械强度高,散失率低,解决了粉末材料在废水脱色过程中存在的固液难以分离的问题。 相似文献
77.
针对无锡某废纸造纸企业产生的污水经厌氧-好氧-化学混凝处理后,出水在放流池产生结垢现状,对各段污水中主要离子浓度进行跟踪分析,并对结垢的组分、结垢原因、机理和防治结垢对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垢样的主要成分为CaCO3;污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钙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是导致结垢的主要原因,较高的水温、pH值、流速、流动状态、池壁的粗糙程度以及PAC的投加对结垢也有一定的影响;最佳防治对策为使用Ca(OH)2+PAM代替PAC+PAM混凝,保证COD达标排放同时,也解决了出水结垢问题。 相似文献
78.
为了实现密相塔半干法脱硫工艺的精确加湿进一步提高系统脱硫效率,利用推导出的传热传质计算方法,得到烟气温度降低和加水量的关系.结合3组密相塔半干法工程实际数据,发现理论计算值和实测值误差区间仅为2.9%~5.4%.通过选取河北某钢厂210 m2烧结烟气密相塔半干法脱硫项目实际在线检测数据,发现循环脱硫灰含湿量为3%的系统脱硫效率整体高于含湿量为5%和4%的样品,最大值达93.56%.通过粒度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差热-热重对2种不同含湿量的循环脱硫灰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含湿量为3%的循环脱硫灰较含湿量为5%的样品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无团聚现象,物相分析还证实相对于含湿量为5%样品,其Ca(OH)2和结晶水含量少,几乎都是CaSO4和CaSO3干态物质,因此脱硫反应进行彻底,脱硫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79.
根据《危险化学品名录》,分析江苏省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的1774家企业的化学品种类、数量、生产企业类型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江苏省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在地域分布上苏南多于苏北;化工、建材行业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所占比例较高;危险化学品涉及除爆炸品外的6大类,达3 790种,以生产易燃液体的企业数目为最多;有31家企业生产10种以上危险化学品.笔者建议,通过评估摸清企业安全生产状况,严格控制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发放,实现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的动态管理,建立安全监测预警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80.
为了研究运动对2,3,7,8-四氯二苯并二恶英(2,3,7,8-TCDD)急性暴露大鼠肝组织酶活性的影响,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染毒组(NT)、运动对照组(EC)、运动染毒组(ET)。染毒组(NT组与ET组)腹腔注射10μg·kg-1(以单位体重计)的TCDD,对照组(NC组与EC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玉米油;NT、NC组静养4周,ET、EC组运动(尾部负重5%游泳30分钟)4周。4周后,称重并宰杀大鼠,分离肝组织,称重后-80℃保存待测7-乙氧基异吩恶唑酮脱乙基酶(EROD)、7-乙氧基香豆素-O-脱乙基酶(ECOD)及芳香烃羟化酶(AHH)的活性。将数据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MAVONA)处理,结果表明,染毒可降低大鼠体重,增加肝湿重和肝相对重量、增加EROD、ECOD活性;运动可增加大鼠肝相对重量、增加AHH的活性;染毒后运动可降低EROD、ECOD的活性。结论:急性10μg·kg-1(以单位体重计)TCDD染毒后4周可增加大鼠肝相对重量;4周的运动能有效降低TCDD对EROD、ECOD活性的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