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7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1176篇
安全科学   242篇
废物处理   210篇
环保管理   250篇
综合类   1967篇
基础理论   578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060篇
评价与监测   157篇
社会与环境   171篇
灾害及防治   14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195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195篇
  2014年   294篇
  2013年   338篇
  2012年   285篇
  2011年   302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241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71.
为了反映岩质边坡在节理面注浆后的变形效应,首先,通过室内试验,分析注浆前后岩体变形和破坏的全过程,以探讨其抗剪性能(粘结力c和内摩擦角Ψ)的变化;然后,基于理想弹塑性本构模型的Mohr-Coulomb准则,运用拉格朗日元数值方法(FLAC3D),对岩坡注浆前后变形效应(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剪应变增量)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注浆加固后,岩体的位移场变得均匀和连续,节理面处的较大位移受到抑制,边坡的整体性得到提高,有利于边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72.
选取太湖富营养化相对较严重的梅梁湾北部(ML)与西五里湖(WL)为研究对象,对沉积物及其间隙水中的无机硫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WL 和ML 间隙水中Fe2+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2.1~162.7µmol/L 和63.0~182.7µmol/L,是∑S2-的18 倍和6 倍,分析认为,太湖沉积物中的还原环境是以Fe3+为主导而并非SO42-.沉积物中酸性可挥发性硫化物(AVS)的含量为1.0~11.7µmol/g,在未受污染湖泊范围之内.黄铁矿态硫(Pyrite-S)/AVS>3,表明AVS 能够高效地转化为黄铁矿,也说明黄铁矿是SO42-还原的主要产物.沉积物中黄铁矿化程度(DOP)<10%、硫化程度(DOS)<14%,说明黄铁矿的形成主要受SO42-的控制.  相似文献   
873.
单合成衬层填埋场渗漏检测的多介质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填埋场渗漏检测高压直流电法模型,将单衬层填埋场看作水平方向为无穷大的3 层均匀介质,上层为垃圾层,中间层为人工合成衬层,下层为土壤层;漏洞电流视为电流流入端的负电流源和电流流出端的正电流源;介质中任意检测点的感应电势是膜上漏洞面电流源和膜下漏洞面电流源以及膜上供电电极电流源在该点感应电势的叠加.漏洞电流与供电回路电流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流经漏洞的电流(I0)占总电流(Is )的比例(f0)随着填埋场底部面积的增加而减小,当填埋场底部面积≤3600m2 时,I0 占Is 的90%以上,而当场底面积增为105m2 时,I0 仅占Is 的55%.根据独立作用原理,分析了多漏洞情况下各层介质中的电势分布并进行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874.
ERT技术在无机酸污染场地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硫酸废液污染的场地进行污染调查,由于硫酸废液侵入土壤,使其介质的溶质浓度发生了改变,导致SO42-与地表潜水作用,电传导性提高,被污染土壤含盐量增加,但是电阻率降低与未被硫酸废液侵入的土层形成了一定的电性差异. 通过二维和三维电阻率层析成像(ERT)技术,圈定硫酸废液侵入土壤中的分布范围、侵蚀深度以及扩散羽流等,并对ERT结果进行土工试验异常验证. 结果表明:硫酸废液污染土壤的视电阻率小于6.0 Ω·m,污染区域长度达25.0 m,深度约4.0 m;地表土污染长度为12.0 m,表面宽度约4.0 m,污染土壤的总体积约为222.0 m3.   相似文献   
875.
电法填埋场渗漏检测供电电极接地电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电法进行垃圾填埋场渗漏检测时,供电电极的接地电阻对回路电流起决定性作用.分别推导了半球状供电电极和圆柱状供电电极的接地电阻表达式,并对影响接地电阻大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①电极的接地电阻主要由电极附近的土壤电阻决定;②随着电极埋深的增加,电极的接地电阻减少,但当埋深超过40 cm时,随着电极埋深的增加,电极接地电阻的减小趋势变缓;③随着电极直径的增加,电极的接地电阻减少.实际应用中,电极的埋深和直径应尽可能大一些,但电极直径较大时,电极质量也会显著增加,给操作带来不便.因此,可将电极直径定为10~15 cm.此外,由于土壤一般为颗粒状,这使得土壤和电极不能完全接触,为降低接地电阻,可对电极附近的土壤进行浇水.   相似文献   
876.
电液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降解TNT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电液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实验平台和大容量反应器对TNT废水进行处理,在放电电压为24-48kV,废水体积为7-12L,TNT初始浓度为41.67-90mg·l-1,电极为尖-尖式,间距为3-8mm的条件下,增加放电次数、升高放电电压和增加电极绝缘层长度都能提高TNT降解率,而提高溶液的电导率会降低TNT降解率.在一定的放电电压下,电极间距有一个最佳值;投加铁屑可明显提高TNT降解率,投加铁屑时,G值最高可达1.34×10-1 molecules·h-1·eV-1.  相似文献   
877.
氨法脱硫技术在烧结烟气治理领域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LS氨法烟气脱硫技术是一种在传统基础上进行改进的湿法烟气脱硫技术。以66 m2烧结机烟气治理方案为例,分析LS氨法烟气脱硫技术各项技术指标,同时对该方法脱硫技术特点、经济运行进行全面分析。通过论述得出结论,LS氨法烟气脱硫技术是一种适合于冶金行业烧结机烟气治理的一项湿法技术。  相似文献   
878.
六氯苯和重金属复合污染沉积物的电动力学修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某化工厂排污沟渠中受六氯苯(hexachlorobenzene,HCB)、锌和镍复合污染的实际沉积物为对象,研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10对沉积物中污染物的增溶解吸效果和电动力学修复污染物的强化迁移效果。解吸实验结果表明:OP-10对HCB增溶解吸效果较好,对重金属离子的解吸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电动力学修复发现,随电渗析流进入沉积物中的OP-10很快的吸附在靠近阳极沉积物上,从而阻碍了助剂的输送并影响HCB的迁移,而靠近阴极区域沉积物中的有机质迁移会促进HCB的去除。沉积物pH变化引起的重金属沉淀是制约锌迁移的主要因素。镍的整体迁移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879.
研究一体化连续流间歇曝气膜生物反应器(IMBR)处理低C/N城市污水的工艺效能。试验结果表明:反应器在曝气2 h、搅拌2 h的运行模式下,对COD、NH4+-N、TN和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7%,83.4%,75.4%和97.81%,各出水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17.5,4.59,7.63和2 mg/L,出水水质达到了GB/T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880.
以天津某隧道工程环评为例,介绍了隧道NOX排放量的计算方法;采用高斯模式预测了风塔下风向NO2扩散浓度,计算结果表明在排放口下风向129 m范围内、空间69~73 m高度范围内NO2浓度超标;采用TOP模式预测了峒口下风向NO2的扩散浓度,计算结果表明峒口下风向30 m范围内NO2浓度超标;提出了隧道工程废气污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