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7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293篇
安全科学   126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84篇
综合类   673篇
基础理论   96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61篇
社会与环境   81篇
灾害及防治   6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利用吸附相反应技术制备弱紫外光响应的高效催化剂,并通过XRD、XPS以及HRTEM探索了不同焙烧温度下La3+掺杂量对TiO2结晶过程的影响.结合弱紫外光下甲基橙的降解反应,深入研究催化剂结晶过程的变化对弱紫外光下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a3+掺杂会抑制TiO2的结晶过程.当焙烧温度或者掺杂量较低时,La3+不能进入TiO2的晶格结构但会轻微地抑制TiO2的结晶过程;未进入晶格结构的La3+存在会引入光生载流子的浅能级捕获中心,在弱光体系中极大提升了催化剂的活性.当La3+的掺杂量为0.05%(原子分数)时,经过900℃焙烧后催化剂降解能力最高,其活性超过商用P25的2倍多.在较高La3+掺杂量(超过0.20%)时,900℃焙烧后一定量La3+进入TiO2的晶格结构而大大抑制了TiO2结晶;这种强烈的抑制作用使得催化剂中存在大量无定形结构TiO2,无定形TiO2甚至多于700℃焙烧后的催化剂,反而大大抑制了弱光体系中催化剂活性.  相似文献   
42.
军用物资集装箱内部低温环境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天津和齐齐哈尔两个低温地区军用物资集装箱运输为背景,分别对两个地区的集装箱内部温度变化及大气温度等数据进行测试并对比分析。对齐齐哈尔地区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集装箱内部温度模型,预测出集装箱内部最恶劣的低温极值范围,为危险军用物资集装箱安全储运提供理论依据,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43.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硝化及氨氧化细菌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莉琳  毛任钊  刘俊杰  刘小京 《环境科学》2011,32(11):3455-3460
以西藏高原相邻的原始森林、天然草原和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室内培养法和nested PCR-DGGE技术,对比研究了这3个生态系统的土壤硝化势、硝态氮浓度以及土壤氨氧化细菌(AOB)菌群区系.结果表明,农田土壤的硝化势和硝态氮(NO 3--N)浓度显著高于相邻的草原和森林土壤,硝化势分别是森林和草原土壤的9倍和11倍,NO 3--N是农田土壤无机氮(Nmin)的主要成分,占无机氮的70%~90%.铵态氮(NH 4+-N)则是森林和草原土壤中主要的无机氮形态.原始森林和天然草原间的硝化势和硝态氮浓度没有显著差异.原始森林的土壤AOB菌群数量、多样性及均匀度最低.天然草原生态系统转换为农田后,土壤AOB菌群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显著降低,但是农田土壤的AOB菌群结构仍与其前身草原生态系统有较高的相似性.原始森林的AOB菌群数量、多样性及均匀度最低直接导致了其硝化势最低;农田土壤的硝化势和硝态氮浓度最高意味着农田生态系统中优势AOB的活性最高.以上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土壤氮素内循环及其关键微生物AOB的多样性与活性均发生显著变化,这些变化会影响土壤环境质量以及生态系统的持续与稳定.  相似文献   
44.
1950-2009年洞庭湖流域农业水灾演变特征及分异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流域为我国重要农业生产区,而农业水灾却一直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因素。以1950-2009年水灾统计资料为依据,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该流域农业水灾演变特征及区域分异。结果表明:①年年发生流域性或区域性的农业水灾,其中重灾、特大水灾频率呈增大趋势;②在长时间尺度演变过程中,受灾率异常指数岀现2个波峰期和4个波谷期,成灾率异常指数岀现3个波峰期和3个波谷期,且水灾受灾率与成灾率大体上呈同步变化,但短时间內受灾率与成灾率却呈反向波动;③农业水灾具有突变性,但总体演变呈增加趋势;④受孕灾环境、洪涝致灾因子及经济发展水平组合差异的制约,农业相对灾情与绝对灾情在空间上的分布均呈明显的南北分异与东西分异。  相似文献   
45.
用大流量冲击式分级采样器采集大气颗粒物样品,通过重量法求出不同粒径颗粒物的质量,研究不同粒径颗粒物的质量百分比.分析不同粒径颗粒物与风速、温度、湿度等气象条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级颗粒物整体与温度和风速呈负相关性,与湿度呈正相关性,且粒径小于2.1 μm的颗粒物与湿度相关性最大.大气颗粒物主要集中在2.1 μm以下...  相似文献   
46.
为提高颗粒活性炭同步去除水中铅、铬污染物的能力,分别使用氧化铁、氧化锰、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TMAB)和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制作改性活性炭(Fe Cl3-AC,Mn O2-AC,HTMAB-AC,CPC-AC)。通过测定4种改性活性炭表面的等电点p H、酸碱官能团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研究4种改性活性炭吸附效果优异并分析其中原因。结果表明:Fe Cl3-AC同步去除铅、铬效果最佳,HTMAB-AC、CPC-AC与原炭效果持平,Mn O2-AC效果还不及原炭。从等电点p H来看,Fe Cl3-AC拥有较低的等电点p H,有利于静电吸附铬酸根阴离子团;从酸性基团数目来看,Fe Cl3-AC表面拥有较多酸性官能团,有利于离子交换作用,保证了对铅离子较高的吸附效率;从SEM来看,Fe Cl3-AC上Fe Cl3负载均匀,有效改善了活性炭表面特性,有利于吸附。  相似文献   
47.
采用凋落物原位分解法,研究了中亚热带马尾松林中马尾松、槲栎凋落叶单独及混合(自然质量比8∶2)分解过程中的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动态.结果表明:①3类凋落物的年分解常数K的大小为:混合凋落物(0.94)>槲栎凋落物(0.86)>马尾松凋落物(0.67);②3类凋落物真菌数量和微生物数量均在夏季(135 d时)达到最大值,而此时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最低;③3类凋落物纤维素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均与凋落物干重剩余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马尾松与混合型凋落物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同凋落物干重剩余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④微生物数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总体表现为槲栎凋落物>混合凋落物>马尾松凋落物,酸性磷酸酶活性多表现为槲栎凋落物最低,与分解常数K排列有一定的差异,说明凋落物分解是微生物和多种酶共同作用的结果.整体研究表明,凋落物质量和季节气候的差异显著影响微生物群落及其调控的生态过程,与纯马尾松凋落叶相比,针阔混合使微生物数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这可能是导致分解加快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8.
49.
硫化矿物中无机盐及重金属离子溶出的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浸泡试验,在不同的时间、温度、酸碱度、固液比等条件下研究硫化矿物中无机盐和重金属离子的溶出反应,得到影响该溶出反应的重要因素,为实际矿业生产过程中硫化矿物的堆放和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0.
中国水旱灾害危险性的时空格局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灾与旱灾之间,不论在形成的原因上或是在治理措施上,都存在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受季风气候影响,中国的洪水和干旱灾害同时并存,近年来我国遭受极端水旱灾害事件的次数比以往增加很多。基于县域统计单元的水旱灾害信息,以总时段(1949—2005年)、分时段(1956—1965年,1996—2005年)、分季度和分月份4种时间尺度来划分,选取2359个县域单元上的灾害频数作为衡量水旱灾害危险性的指标,主要从危险性整体转移、高危险区转移、转移的形成因素以及高危险区的防灾减灾对策几个角度,探讨了中国水灾、旱灾以及水旱综合灾害的危险性时空分异规律。研究表明:近57年来,中国水旱灾害危险性的整体格局呈现东西分异,东部远远高于西部,这是气候一地貌一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1956—1965年,我国水旱灾害危险性格局的东西分异明显;1996—2005年,水旱灾害危险性格局不变,高值区域明显增大,向东北、西北、南方扩展。水旱灾害危险性格局的季节变化显著,整体呈现夏季水旱灾害危险性高,春季次之,秋冬季危险性低的状况;月际变化与降水带的推移和承灾体的月际变化相似,7月水旱灾害危险性达到峰值。上述研究结果可为水旱灾害风险区划以及水旱灾害高危险区的减灾战略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