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214篇
安全科学   113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70篇
综合类   564篇
基础理论   78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36篇
社会与环境   69篇
灾害及防治   3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71.
根据重庆市城市组团式建设特点,采用径迹法对重庆市主城建成区开展室内氡浓度调查。结果表明,各区县室内氡浓度整体水平较低,重庆市主城区室内氡浓度平均值为64.5 Bq/m3,168个采样点均小于国家标准200 Bq/m3;吸入氡及子体对人员产生的年均有效剂量均低于《住房内氡浓度控制标准》和《地下建筑氡及其子体控制标准规定》中规定的室内氡浓度行动水平。  相似文献   
272.
原子荧光法测定水中砷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水中砷含量为例,应用不确定度理论,从测试过程和计算方法的角度分析了测量不确定度的各种影响因素:标准物质、溶液稀释情况、工作曲线的非线性以及原子荧光光度计的测量性能等,对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计算和评定。结果表明:原子荧光法测定水中砷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工作曲线的非线性和原子荧光光度计的测量性能,其次是标准储备液的逐级稀释,当水样稀释倍数非常低时,因水样稀释引入的不确定度可忽略不计。砷含量的扩展不确定度为1.2μg/L,置信水平为95%。  相似文献   
273.
苏州市黑碳气溶胶的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2年1—12月,对苏州市区黑碳气溶胶浓度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苏州市区黑碳平均质量浓度为3.3μg/m3,且季节变化明显,即夏季的平均浓度最低,秋末、冬初、春末时段黑碳浓度易出现高值,其分布规律与春季秸秆焚烧、秋冬季逆温雾霾时期相吻合;与周围生物质燃烧和工业排放有关。日变化有明显的峰值、谷值,一般在每日的6:00—9:00、18:00—20:00出现高值,低值则出现在午后12:00—15:00;与国外城市相比,苏州黑碳浓度偏高,但与国内城市(北京、天津、沈阳、本溪)相比,则浓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74.
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中5种雌激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组合联用技术同时测定地表水、饮用水和污水处理厂出厂水中的5种雌激素(17β-雌二醇、雌三醇、雌酮、17α-炔雌醇、己烯雌酚)的方法。水样经过全自动固相萃取仪富集,以OASIS HLB柱为萃取柱,甲醇为洗脱剂,用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联用仪分析定量。分别在0.5~8、5~8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5~0.998。17β-雌二醇、雌三醇、17α-炔雌醇的检出限均为5μg/L,雌酮与己烯雌酚的检出限为0.5μg/L。5种雌激素的纯水加标回收率为63.6%~120.2%,地表水加标回收率为59.8%~91.5%,自来水加标回收率为55.3%~92.1%,精密度为3.7%~10.7%,该方法简单、可靠,可用于水中雌激素类污染物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275.
为了解盐城市空气微生物污染状况,于2009—2013年在盐城市布设了4个城市主要功能区点位和1个市郊清洁参照点,采用自然沉降法采集空气中细菌和马丁霉菌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盐城市空气中细菌数量最多的为交通区,其次依次为文教区、工业区、居民区,清洁参照点最少;马丁霉菌数量最多的是交通区,其次依次为工业区、居民区、文教区,清洁参照点最少。盐城市空气微生物污染级别除交通区外,其他功能区均处于较清洁或轻微污染,污染程度呈逐年波动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76.
通过监测鄱阳湖枯水期的主湖区、五河入湖口以及碟形湖表层水体氮、磷等营养浓度以及重金属含量变化,对鄱阳湖全湖的营养状况以及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枯水期的鄱阳湖流域表层水体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等含量较高,达富营养化水平,湖泊水质受总氮、氨态氮、总磷和pH的影响较大。且鄱阳湖水域的氮、磷等营养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研究结果进一步显示,饶河入湖口水体N、P污染最严重(TN 314 mg/L;TP 025 mg/L),修河入湖口污染程度次之(TN 134 mg/L;TP 009 mg/L),而南矶山碟形湖水体污染最小(TN 049 mg/L;TP 005 mg/L)。鄱阳湖表层水体重金属Pb、Cd的含量较低,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要求,尤其是湖泊Cd含量低于地表水I类标准。但鄱阳湖流域Cu、Zn污染较严重  相似文献   
277.
预估未来极端天气事件致灾危险性对于评估气候变化对人类经济和社会的潜在风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PRECIS模式模拟的气候情景数据,选取年均暴雨日数、年均最大三日降水量、高程、坡度和距河湖距离五个指标,对SRES B2情景下未来安徽省县域尺度洪涝致灾危险性时空格局进行预估。结果表明:相对于现阶段(1981-2010),未来安徽省年均暴雨日数和最大三日降水量总体上呈现北部减少、南部增加的趋势;各时段安徽省洪灾危险性等级由北向南大致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未来安徽省洪灾危险性格局变化主要发生在近期(2011-2040)和中期(2041-2070);到中期时段,安徽省洪灾危险性处于5级的县域个数和面积百分比分别为16个和17.87%,是现阶段的2倍和2.24倍。研究结果可为气候变化背景下该地区洪涝灾害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78.
全球变化引起了一系列环境效应,土壤侵蚀是全球变化最为敏感环境效应之一。选择生态极其脆弱区小江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遥感影像和雨量站点获取3期土地利用和降雨变化信息,结合区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利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模型)对该区域土壤侵蚀对土地利用和降雨变化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降雨量在1981~1990年为降雨量较小年份,1991~2000年为降雨量较大时间段,2001~2005年降雨量开始急剧减少;(2)1987、1995和2005年的平均侵蚀量分别为:7058、8008和7981 t/(hm2〖DK1〗·a),中度侵蚀以上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992%、3383%和3318%,其中极强度侵蚀分别占915%、1281%和1263%;(3)在分布特征上,强度侵蚀和极强度侵蚀主要分布在小江流域的中下游地段。极强度侵蚀主要分布在中海拔区域(1 600~2 800 m),所占的比例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但在高海拔区域,极强度侵蚀呈增加趋势;同时,极强度侵蚀集中分布在高坡度段(>35°)上,占其面积的85%以上,且呈持续增加趋势,在中坡度段(15°~35°)上,极强度侵蚀呈现明显的减少趋势。USLE模型可以较好的反映出全球变化条件下土壤侵蚀效应,为合理开发土地资源和人类经济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79.
孔雀石绿脱色菌M6的脱色特性与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温度、初始菌细胞数、孔雀石绿浓度、振荡速度对脱色菌M6脱色孔雀石绿的影响,并通过邻接法对脱色菌M6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脱色菌M6对孔雀石绿脱色的最佳温度为30℃,最佳振荡速度为200 r/min。(2)随着初始菌细胞数的增大,脱色菌M6对孔雀石绿的脱色率明显升高。当初始菌细胞数为1.5×102~1.5×106cfu/mL时,脱色菌M6对孔雀石绿的脱色率均不低于86.92%;当初始菌细胞数大于1.5×104cfu/mL时,脱色率均高于90%。(3)当孔雀石绿质量浓度为12.5~400.0 mg/L时,脱色菌M6对孔雀石绿具有良好的脱色特性,脱色率均在93%以上。(4)脱色菌M6的16S rDNA序列与GenBank基因库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菌株的16S rDNA序列有98%~99%的高度同源性,而且与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菌株JM9(登录号:FJ493139.1)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280.
轻型汽车实际行驶工况的排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GPS和HEX CAN系统,记录了实际道路汽车行驶的瞬时速度和其他相关行驶参数,通过对两组数据进行工况解析,得到了城市汽车实际行驶工况.结果表明,我国的城市道路实际行驶工况与ECE EUDC标准工况相比,平均速度较低,怠速比例较高,加减速比例差别不大,但加减速较小,变化频繁,匀速比例较低.在整车排放试验台架上按得到的实际行驶工况进行排放试验,与ECE EUDC工况的排放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冷启动时,实际行驶工况与ECE EUDC工况相比,CO排放高35.1%,HC高13.4%,NOx高23.1%; 热启动时,实际行驶工况与ECE EUDC工况相比,CO排放高21.4%,HC高26.3%,NOx高13.1%.研究表明,不论是在冷启动还是热启动状态,实际工况排放状况均与认证工况有一定的差别.因此,采用ECE EUDC工况不能代表不同城市实际车辆的污染排放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