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4篇
  免费   238篇
  国内免费   648篇
安全科学   246篇
废物处理   85篇
环保管理   167篇
综合类   1569篇
基础理论   336篇
污染及防治   395篇
评价与监测   174篇
社会与环境   152篇
灾害及防治   11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陈晨  陈明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Z1):278-281,322
文章回顾了近年来光子集成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的一些新进展,主要讨论表面等离子体波生物传感器,基于环形谐振器的化学和生物光学传感器和集成光学干涉生物传感器(主要涉及2种:集成双模波导干涉生物传感器和基于马赫-曾德尔干涉仪(MZI)的生物光子传感器),并特别注意对材料,技术架构,光学传感原则和各自优缺点的简要阐述。此外,还指出了实现上述传感器设计与仿真的软件。  相似文献   
992.
攀西地区果树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攀西地区光热资源丰富,集南北果树于一地。从商品化、规模化的要求出发,规划,构建该区果树树种的合理布局和良种结构,培养发展果品市场和技术市场是攀西地区果品上新台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93.
本文提供了被认为比较准确的32种有机分子特征基团红外光谱吸收范围;提出了红外仪扫描时计算机同时采集数据,红外扫描结束后,计算机不用人工干予自动利用有机分子基团的特征吸收峰的峰位、强度信息判断有机分子所含基团的图谱解析方法。并提供了程序设计框图。给出了40个较有代表性化合物的图谱解析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94.
蓄滞洪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案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蓄滞洪区复合系统为评价对象,在对相关子系统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洪湖蓄滞洪区为实例,对其发展资本、发展水平、防洪情势和综合发展度进行了评价,分析了洪湖蓄滞洪区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评价结果表明:洪湖蓄滞洪区的发展资本和发展水平都处于比较良好的状态,防洪情势为风险型,是洪湖蓄滞洪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洪湖蓄滞洪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是解决社会经济与防洪子系统之间的矛盾,加强防洪子系统的发展,改善社会经济结构,同时注意保护和利用环境。  相似文献   
995.
任一生态经济区域都是更大区域的组成部分 ,区域生态经济建设既要注意区域内在的协调 ,更应关注对更大区域的环境影响。区域生态经济建设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 ,要特别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利用与经济开发利用的协调关系 ,因此 ,做好环境影响分析是区域生态经济建设的前提  相似文献   
996.
997.
快速检测海产品中的微生物对预防食物中毒及疾病传染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海产贝类软体组织中沙门氏菌、粪大肠菌群及细菌总数检测,以菲律宾蛤仔为实验生物进行了传统方法与快速检测方法的实验比对,并建立了沙门氏菌试剂盒检测法和粪大肠菌群及细菌总数测试片检测法。结果表明,测试片检测法的结果要明显好于传统的分离方法,试剂盒检测法则比传统分离方法更具有可操作性,减少了人为操作误差,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满足了新鲜水产品快速检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998.
设计了河南省水环境自动监测网的总体方案,经过充分的调查和专家反复论证,确定了水站、设备、通信网络以及软件的建设方案;重点从软件工程的角度研究了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软件的设计,实现了基本信息查询和维护、水环境评价、水质报表输出等功能,实现了地表水水质监测日常事务处理和专业管理的自动化和科学化,提高了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99.
假稻对铬的富集作用及其耐受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假稻属的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是中国境内发现的铬超富集植物。研究以其同属植物假稻(Leersiajapon ica)为材料,测定了假稻对铬(Cr^3+)的富集能力及其在模拟铬污染的实验条件下的光合、生理和根系形态学指标。结果发现:(1)在0~40 mg·L^-1的Cr^3+浓度范围内,假稻根茎和叶中铬的含量随铬质量浓度的提高而升高,在培养液中铬浓度为40 mg·L^-1时,根茎中铬含量高达2 292.00 mgLkg^-1,其生物富集系数为57.30;(2)浓度为10~40 mg·L^-1的Cr^3+处理对假稻的叶绿素a和b含量、胞间CO2浓度(Ci)和气孔限制(LS)和净光合速率无明显影响;(3)叶片中脯氨酸含量变化趋势呈单峰型,在20 mg·L^-1的Cr^3+时假稻叶片脯氨酸含量达到最高;(4)随着Cr^3+浓度的升高,假稻根系的根尖数表现出升高的趋势,而根表面积(相对于对照组)也表现出增加的趋势。以上结果表明,假稻的根茎对Cr^3+有很强的富集能力,且对Cr^3+有较强的耐受性,这种耐受性有其光合生理和根系形态学上的基础,说明假稻在净化铬(Cr^3+)污染的水体环境上很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00.
Comparisons of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eight filter media of zeolites, anthracite, shale, vermiculite, ceramic filter media, gravel, steel slag and bio-ceramic, were undertaken by analyzing the phospholipid fatty acid (PLFA) composition. A total of 20 fatty acids in the range of C_(11) to C_(20) were determined but only 13 PLFAs were detected in steel slag. They consist of saturated fatty acids, branched fatty acids, 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The variation of fatty acids was revealed in the relative proportions of these fatty acids in different media. The aerobic prokaryotes were the predominant group in all media. The PLFA composition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eight different media by Tukey's honestly test. It was found that steel slag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as compared to other filter media, probably due to its alkaline effluent. Steel slag alone is probably not a good choice of substratum in constructed wetlands. The principle components analysis (PCA) showed that zeolites, bio-ceramic, shale and vermiculite had a similar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while steel slag and ceramic filter media were distinct from other med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