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4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696篇
安全科学   119篇
废物处理   58篇
环保管理   116篇
综合类   1016篇
基础理论   218篇
污染及防治   385篇
评价与监测   88篇
社会与环境   74篇
灾害及防治   6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7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废水经格栅去除杂物后,用潜污泵抽至斜板沉淀池,同时加入去磷剂,出水自流进入曝气生物滤池,DO控制在3-5 mg/l,出水进入清水池后再进入消毒池,二氧化氯加入量为30 g/M3 废水,停留时间1.5 h.曝气生物滤池12~24小时进行反冲洗一次,反冲洗出水再返回调节池、斜板沉淀池每天排泥一次,排入污泥沉淀池,其上清液进入调节池,剩余污泥定期消毒后环卫清污车运走.经处理后水质达到(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以曝气生物滤池为主工艺处理医院污水,工艺可靠、出水稳定,但必须按严格的管理程序、即质量测试、操作设备、工艺技术管理环节,同时设备必须一年进行一次大修,处理后水质稳定达标排放是可行的. 控制在3-5 mg/l,出水进入清水池后再进入消毒池,二氧化氯加入量为30 g/M3 废水,停留时间1.5 h.曝气生物滤池12~24小时进行反冲洗一次,反冲洗出水再返回调节池、斜板沉淀池每天排泥一次,排入污泥沉淀池,其上清液进入调节池,剩余污泥定期消毒后环卫清污车运走.经处理后水质达到(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以曝气生物滤池为主工艺处理医院污水,工艺可靠、出水稳定,但必须按严格的管理程序、即质量测试、 作设备、工艺技术管理环节,同时设备必须一年进行一次大修,处理  相似文献   
72.
长江口表层沉积物中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GC-FID方法对2005年11月采集于长江河口区表层沉积物中的64种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进行分析测定,并对影响该类污染物分布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讨论. 结果表明:该区域表层沉积物中共检出半挥发性有机物35种,包括多环芳烃类11种,取代苯类7种,酚类5种,酯类3种,醚类2种和其他类7种. 其中,属于我国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有7种,属于美国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有22种. 沉积物中SVOCs的分布未呈现出明显的规律,其分布主要受采样点所处的水利条件、与排污口的相对位置、沉积物颗粒粒径、有机质含量和洪枯季等因素的影响;采样点的水动力条件越弱,与排污口的距离越近,沉积物颗粒粒径越小,导致沉积物中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相似文献   
73.
通过研究分析污泥龄(SRT)对富磷污水除磷的LSP&PNR污泥减量新工艺运行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延长污泥龄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厌氧释磷能力,但不影响其总的除磷率,同时磷的回收比例增大,当SRT=50 d时,磷回收率取得最大值70.4%;LSP&PNR系统污泥龄增加,还有利于污泥产率的降低。试验还发现,排富磷污水除磷的长污泥龄LSP&PNR系统的除磷效率与污泥产率之间不存在制约关系,即系统可以同时获得优异的污泥减量与生物除磷效果,当SRT=50 d时,每降解1 kg COD仅产生0.143 kg污泥,而除磷率达最高值92.8%;LSP&PNR系统中SRT、DO与SVI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供氧充足(DO=0.8-1.5 mg/L)条件下,SRT增加,SVI越高,但对于SRT为50 d的LSP&PNR系统,稳定运行时没有污泥膨胀之虞。  相似文献   
74.
控制BNR工艺厌氧释磷效果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实验室动态生物营养物去除(BNR)工艺--BCFS(Biologiseh Chemisehe Fosfaat Stikstof Verwijdefing)运行实验为基础,采用静态实验方法,研究了初始COD、碳源种类和厌氧释磷反应时间对厌氧释磷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初始COD越高.释磷速率和总释磷量越高.当碳源充足且反应时间足够长时.释磷速率不受初始COD和碳源种类影响,单位质量污泥(vSs)的VFAs利用率只要维持在0.04 g·h-1(3 h内)即可获得满意的释磷效果.以葡萄糖为碳源时,经过3 h厌氧反应的释磷量低于乙酸与丙酸2种碳源;与丙酸相比,在相同初始COD下乙酸最终诱发的释磷量虽然不及丙酸,但在3 h内诱发相同的释磷量乙酸所需要的反应时间仅为丙酸的1/2.  相似文献   
75.
基于WebGIS的哈尔滨市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总结和借鉴国内外环境监测信息化的先进经验和发展趋势基础上,通过对哈尔滨市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探讨在大气环境质量监测中结合信息技术特别是自动控制技术、数据库技术、GIS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设计一套技术先进又切实可行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76.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植物体系的构建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是人工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它不仅可以起到净化污水的作用,而且还为微生物提供生存环境,同时具有景观价值。因此要选择适应性强、生物量大、根系发达、具有抗逆性的植物作为湿地植物。由于陆生植物受季节影响小且易于管理,超富集植物和转基因植物具有较高的吸收、吸附和富集的作用的特点相继成为湿地系统中植物研究的热点。而且通过合理配置植物系统可以提高湿地系统净化效果。湿地植物仍存在受季节变化的影响,植物的衰退,植物收割的后续处理等问题,仍有待研究。随着对湿地植物研究的深入,人工湿地系统一定会获得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7.
文章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活性炭对苯胺和对硝基苯胺混合溶液中各组分的共吸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吸附开始阶段,活性炭对各组分的吸附速率均较大,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其吸附速率减慢。活性炭对两组分吸附的动力学行为均遵循Bangham速率方程,且由于苯胺的分子极性较小,活性炭对苯胺的吸附速率比对硝基苯胺对大。对于不同浓度比的混合溶液,吸附质浓度越大,活性炭对其吸附量越大。混合溶液中对硝基苯胺的浓度越大,活性炭的总吸附速率和吸附量越大。当pH值为4~5时活性炭对苯胺的吸附性能优,而pH值对活性炭对对硝基苯胺的吸附量影响较小。活性炭对两组分的吸附量和吸附速率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说明吸附反应为吸热反应。活性炭对苯胺的吸附反应活化能为24.21kJ/mol,对对硝基苯胺的吸附反应活化能为54.98kJ/mol,温度升高更有利于活性炭对对硝基苯胺的吸附。  相似文献   
78.
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处理超稠油废水   总被引:53,自引:2,他引:53  
采用自由表面流芦苇湿地处理超稠油废水。当芦苇床的水力负荷为3.33cm/d时,对于年平均进水COD459.16mg/L,石油类27.65mg/L,BOD5 33.52mg/L,TN13.74mg/L的超稠油废水,该系统的出水指标为COD77.21mg/L,石油类1.42mg/L,BOD53.90mg/L,TN1.60mg/L。去除率分别为:COD83.18%,石油类94.86%,BOD588.37%,TN88.36%,pH值由7.87降至7.77。处理后的超稠油废水对土壤的污染并不明显,对芦苇的生长和材质指标几乎没有影响。可见,自由表面流芦苇湿地深度处理超稠油废水的出水水质稳定,耐冲击负荷强,是一种经济有效的超稠油废水处理新方法。  相似文献   
79.
螯合纤维的合成及其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含有胺肟基和胺腙基功能纤维的合成、结构表征和螯合性能。新型合纤维对多种重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能从被污染的水体和土壤中去除重金属离子,经洗脱后可回收金属,螯合纤维能反复使用。  相似文献   
80.
煤的开采,地论是露天采还是地下采都必然给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尤其是采空区的地面沉陷给当地的地形地貌环境造成了长久甚至是永久性的破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在对矿井开采区进行地面沉降的基础上,提出了几方面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