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3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537篇
安全科学   98篇
废物处理   71篇
环保管理   102篇
综合类   899篇
基础理论   223篇
污染及防治   411篇
评价与监测   77篇
社会与环境   118篇
灾害及防治   6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61.
To study how global warming and eutrophication affect water ecosystems, a multiplicative growth Monod model, modified by incorporating the Arrhenius equation, was applied to Lake Taihu to quantitatively study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lgal biomass and both nutrients and temperature using long-term data. To qualitatively assess which factor was a limitation of the improved model, temperature variables were calculated using annual mean air temperature (AT), water temperature (WT), and their average temperature (ST), while substrate variables were calculated using annual mean total nitrogen (TN), total phosphorus (TP), and their weighted aggregate (R), respectively. The nine fitted curves showed that TN and AT were two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algal growth; AT limited growth as algal photosynthesis is mainly carried out near the water surface; N leakage of phytoplankton and internal phosphorus load from sediment explains why TN was the best predictor of peak biomass using the Monod model. The fitted results suggest that annual mean algal biomass increased by 0.145 times when annual mean AT increased by 1.0℃.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e more eutrophic the lake, the greater the effect AT had on algal growth. Subsequently, the long-term joint effect of annual temperature increase and eutrophication to water ecosystems can be quantitatively assessed and predicted.  相似文献   
362.
A new phenol-degrading bacterium with high biodegradation activity and high tolerance of phenol, strain PD 12, was isolated from the activated sludge of Tianjin Jizhuangzi Wastewater Treatment Facility in China. This strain was capable of removing 500 mg phenol/L in liquid minimal medium by 99.6% within 9 h and metabolizing phenol at concentrations up to 1100 mg/L. DNA sequencing and homologous analysis of 16S rRNA gene identified PD12 to be an Acinetobacter sp. Polyvinyl alcohol (PVA) was used as a gel matrix to immobilize Acinetobacter sp. strain PDI2 by repeated freezing and thawing. The factors affecting phenol degradation of immobilized cells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mmobilized cells could tolerate a high phenol level and protected the bacteria against changes in temperature and pH. Storage stability and reusability tests revealed that the phenol degradation functions of immobilized cells were stable after reuse for 50 times or storing at 4℃ for 50 d.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mmobilized Acinetobacter sp. strain PD 12 possesses a good application potential in the treatment of phenol-containing wastewater.  相似文献   
363.
利用便携式车载排放测试系统(PEMS)对2辆加装氧化催化转化器(DOC)和催化型柴油颗粒捕集器(CDPF)与否的国III重型柴油货车进行实际道路排放测试.结果表明,2辆改造重型柴油车的CO、THC、固态颗粒物粒数(SPN)和黑碳(BC)实际道路排放因子分别为(1.31±0.37)g/(kW×h)、(0.20±0.03) g/(kW×h)、(7.13×1010±5.27×1010)个/(kW×h)和(0.69±0.06)mg/(kW×h),相对于原始排放(拆除DOC+CDPF)分别降低52.48%、55.69%、99.91%和99.22%.从低速、中速到高速,CO和THC减排比例呈现上升趋势,然而运行工况对SPN和BC减排比例则无显著影响.加装DOC+CDPF会导致NO2在NOx中的占比升高,且从低速、中速到高速涨幅依次增大,但对NOx无明显减排效益,其排放因子为9.53~9.83g/(kW×h),远高于实验室排放限值.  相似文献   
364.
重庆城区大气颗粒物的元素、离子及物相组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X-射线能谱(EDX),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I)对重庆市区大气颗粒污染物的元素组成,离子,物相组成进行顾研究,EDX检出了S,Cl,K,Ca,Ti,Cr,Mn,Fe,Cu,Se,Sr,Zr,Rb,Ga,Hg,Zn,Ni元素,FT-IR光谱发现主要存在SO4^2-,NH4^ 和NO3^-,XRD结果表明存在CaSO4.2H2O,α-SiO2,(NH4)2Ca(SO4)2.2H2O,(NH4)2SO4等4个主要物相以及Fe3O4,CaCO3等物相,初步讨论了重庆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来源及其时间,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365.
乙草胺和丁草胺在土壤中的移动性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9  
郑和辉  叶常明 《环境科学》2001,22(5):117-121
利用土壤薄层层析法研究乙草胺和丁草胺在土壤中的移动性以灌溉河水为展开剂,得到乙草胺和丁草胺在北京海淀壤土中的相对移动值Rf的平均值分别为0.121和0.031,在河北白洋淀砂壤土中的相对移动值Rf的平均值分别为0.147和0.032.采用不同的土壤试验,乙草胺的移动性存在一定的差异.说明乙草胺在土壤中的移动性与土壤的性质有关,特别是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吸附性能越强,越不易移动.乙草胺属于移动性弱的农药品种,移动等级为Ⅱ级,丁草胺属于移动性很弱的农药品种,移动等级为I级乙草胺和丁草胺虽然同属于酰胺类除草剂,但是,由于它们的水溶解度的差异,它们在土壤中的移动性有较大的差别.以30mg·L-1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DDBS)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为展开剂,乙草胺在北京海淀壤土中的Rf的平均值分别为0.159和0.098.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够促进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能够促进农药在土壤中的吸附,从而阻止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  相似文献   
366.
毒性测试以微藻细胞为生物敏感元件,以叶绿素荧光变化为响应指标,在监测水体重金属和农药污染方面,具有检出限低、重复性好等优点。然而,实际水环境中藻类生长受众多因素的影响,此法仅能反应各种污染因子的综合毒性。近几年,众多学者致力于提高微藻生物监测的特异性以确定污染物种类,改善微藻固定技术以适应原位监测。文章介绍了基于微藻荧光的毒性测试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67.
典型区耕地变化与GDP值变化的脱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为了深入分析耕地占用与GDP值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同区域之间耕地数量变化与GDP值变化的差异性与相似性,有利于平衡耕地占用与GDP值增长之间的矛盾,同时有利于“状态-压力-响应”体系的研究。研究方法:主要是应用脱钩理论,引入了脱钩指数来分析不同区域各时点耕地数量变化与GDP值变化之间的关系,同时运用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方法,确立了不同研究区耕地数量与社会经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了耕地面积与GDP值的回归曲线。研究结论:耕地数量的变化与GDP值之间的关系因地域差异而表现不同,但是也存在一些相似点,即各个区域相对脱钩与绝对脱钩的年份基本一样;此外脱钩理论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土地利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368.
调查发现,张店区水泥行业整体经营粗放,资源、能源消耗高,综合利用水平低,生产能力落后,其生产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粉尘、废气和噪声污染。基于此基本情况,根据水泥行业产业政策,建议张店区水泥行业进行工艺创新、材料创新,完善水泥产业链,环保部门要加大监察力度。  相似文献   
369.
洪泽湖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承担着周边的工农业用水以及为人类提供渔业资源等重要功能.研究洪泽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可为洪泽湖生态环境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通过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的逐月调查数据,结合洪泽湖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密度和生物量的时空变化,以及群落多样性和优势种的季节变化特征,并运用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洪泽湖浮游动物的时空变化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群落结构分析表明,洪泽湖浮游动物年均密度为383.87 ind·L-1,年均生物量为1.36 mg·L-1.洪泽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较大,时间上夏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波动较大,秋季浮游动物密度与生物量均达到最大值,冬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最为简单;空间上成子湖和溧河洼浮游动物较为丰富,差异较小,过水区浮游动物较少且变化较大.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洪泽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与水位、总磷、水温和总氮等因素显著相关.不同时间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不同,夏季主导因素是水位与水温;秋冬季主导因素是水温、营养盐及叶绿素等.不同湖区点位集中程度不同,过水区分布的更为分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差异较大,成子湖和溧河洼分布的相对集中,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差异较小.水位波动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影响最大,表现在水位波动会直接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同时也会通过影响水质而间接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370.
胞外分泌物和天然有机物对混凝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别研究了胞外分泌物(EOM)和天然有机物(NOM)对絮凝除藻及混凝除浊的影响.实验发现,EOM对混凝有利弊双重作用,它会阻碍絮凝剂的电中和作用,只有当改性壳聚糖投加0.2 mg.L-1时藻表面电位才开始由-40.6 mV下降到-14.7 mV.但它一旦结合絮凝剂后便成为助凝剂.除浊实验发现,适宜浓度的EOM(5.18 mg.L-1)能使浊度去除率达到峰值(96%),所以EOM能提高混凝效果.而NOM则对混凝只起负面影响,加入NOM后最佳除藻及除浊率分别下降11%和18%,且絮凝剂最佳投加量分别由0.35 mg.L-1和0.1 mg.L-1上升到0.7 mg.L-1和0.3 mg.L-1,所以实际混凝除藻时,合理地利用EOM同时去除NOM是减少混凝药剂、提高混凝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