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212篇
安全科学   95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472篇
基础理论   87篇
污染及防治   43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35篇
灾害及防治   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5 毫秒
781.
地震是现代城市的主要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土地利用。从区域防震的角度,通过分析投入-产出过程,论述了区域防震土地利用的概念。介绍了我国地震灾害的区域分布差异特征,将区域防震土地利用划分为5种类型。在考虑防震减灾与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防震土地利用分析模型,该模型以行业区域投资效益为指标,给出了行业在区域的投资适宜度。最后在仅考虑地震影响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分析并给出了全国防震土地利用适宜性分布结果。并对不宜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的土地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82.
采用水热法制备CoFe2O4作为催化剂,降解氨基三亚甲基膦(NTMP),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方法对催化剂的结构、形貌进行表征.同时,系统研究了不同pH、过硫酸盐浓度、NTMP浓度、共存离子等因素对其催化过硫酸盐氧化降解有机磷的 影响.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合成了CoFe2O4催化剂.NTMP降解率随着催化剂投加量、过硫酸氢钾(PMS)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初始NTMP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弱酸性条件有利于反应活化PMS降解NTMP,而中性或碱性条件都会减缓催化反应的进行.CoFe2O4/PMS体系对NTMP的降解率最多达90.3%.不同阴离子对催化反应的影响不同,溶液中NO3 、SO42-对反应的抑制作用不明显,Cl-会对反应产生轻微的抑制作用,而HCO3-的出现大大抑制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5次循环后仍能在30 min之内降解86.0%的NTMP.此外,捕获实验和EPR测试结果表明,CoFe2O4/PMS 催化体系中活性物种分别为SO4·-、·OH和1O2 .  相似文献   
783.
采用5组厌氧/好氧/缺氧(AOA)模式运行的SBR反应器, 考察不同C/P(120, 40, 24, 17, 13)下AOA-SBR系统磷形态转化规律及污泥特性.结果表明, 5组反应器的COD、TN、NH4+-N去除效果均优于一级A标准.随着C/P的降低, 系统TP去除量逐渐提高.C/P小于24时, TP的去除效果开始变差且波动剧烈, 在C/P为40时系统TP去除效果最稳定, 平均去除率为99.22%.磷形态结果表明, 随着C/P的降低, 污泥中各项磷形态含量均有所升高.IP是TP最主要的磷形态, 不同C/P下IP占TP的含量相近(约96%).随着C/P的降低, NAIP、AP占污泥TP的含量与IP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而OP占污泥TP的含量保持下降趋势.生物有效磷(NAIP与OP之和)对污水除磷效果影响最大, C/P为40的系统中污泥中生物有效磷占比最高, 污水TP去除效果最好.污泥MLSS与SVI值随着C/P的降低而增大, C/P较低的系统有发生污泥膨胀的风险.高通量测序表明, 随着C/P的降低, 除Dechloromonas外, PAOs与DPB含量均有所下降, 污水TP去除效果较差且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784.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臭氧减量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半连续式实验考察了臭氧投加量和初始pH对剩余污泥臭氧处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加,污泥溶解率增加,有机质、氮、磷等物质释放到污泥液相中;最佳臭氧投加量控制在约150 mg·g-1(以SS计),污泥溶解率可达约26%;污泥臭氧减量应在初始pH中性或偏碱性条件下进行,此时污泥溶解率较高,有利于有机质和氮的溶出.臭氧处理后污泥回流至生物处理系统对微生物的生物活性、COD和TN的去除效果无显著影响,但由于系统中无剩余污泥排放,导致TP的去除效果明显下降.臭氧处理后污泥上清液的Ca(OH)2除磷实验发现,较高的钙磷摩尔比对上清液除磷有利;当其值控制在10.0左右时,TP的去除率大于80%.  相似文献   
785.
我国危险废物应急管理工作基础较为薄弱。如何快速提升和完善危险废物污染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已逐渐成为我国危险废物管理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立足我国危险废物污染预警及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能力建设现状,探讨上海市危险废物污染预警及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平台的建设内容,建立了典型示范基地以验证平台的实际应用价值,以期为我国其他地区开展险废物污染预警及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平台建设提供借鉴,为政府环境应急管理系统构建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86.
促进长吉图区域城镇健康发展的环境保护措施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长吉图区域城镇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建议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等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大空气环境的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噪声和固体废物的污染防治,保护饮用水源水质安全,推广生态城市建设,提高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  相似文献   
787.
鄱阳湖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光谱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前针对鄱阳湖流域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DOM)光谱特征的研究仍较少,因此基于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并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对鄱阳湖沉积物中DOM的物质组成和来源特征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鄱阳湖沉积物DOM的腐殖化程度较高,是陆源输入和藻类、浮游生物等内源产生的混合型,且以陆源输入为主.与碟形湖区相比,通江水域沉积物DOM的有色溶解性有机质浓度更高、 DOM粒径更大且芳香性及腐殖化程度更高.通过PARAFAC共解析出3个类腐殖质组分(C1、 C2、 C4)和1个类蛋白组分(C3).与碟形湖相比,腐殖质组分均表现为通江水域更高,其中C1组分在两区域的占比均为所有组分中最高,前者为42%,后者为46%.空间分布上,4个组分荧光强度总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高值主要分布在都昌和南矶湿地水域附近,分析主要与丰水期水位上涨、大量植物被淹死亡和人类活动有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湖区不同沉积物DOM荧光组分差异较小,但以碟形湖区沉积物DOM腐殖化程度略高.  相似文献   
788.
为解决纯水玻璃(WG)凝胶泡沫强度低、泡沫稳定性差易破碎,凝胶固水性差等问题。将保水剂和成膜剂引入WG凝胶泡沫中,对水玻璃凝胶泡沫进行优化设计,最终制备出保水性高、泡沫稳定性高、成膜性好的WG凝胶泡沫。研究结果表明:WG凝胶泡沫材料的最佳复配体系是发泡剂为十二烷基醇醚硫酸酯钠(AES)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按1∶2比例复配,浓度为0.8%,胶凝剂WG浓度为8%,交联剂NaHCO3浓度为2%,聚丙烯酰胺浓度为0.4%,成膜剂A浓度为1%,保水剂B浓度为0.3%;改性后WG凝胶泡沫具有更加紧密的网状结构,稳定性好,并且具有较好的成膜性,常温下半衰期达40 d;阻化实验表明,100 ℃此凝胶泡沫阻化率高达78.35%,能有效减缓煤的氧化放热速率抑制自燃;煤堆燃烧实验表明,改性后WG凝胶泡沫能有效抑制煤的燃烧,防止煤复燃。  相似文献   
789.
介绍了不同运输方式下对货物危险特性的鉴定依据,分析了不同运输方式下酒精类日化产品货物的危险类别以及包装等级划分结果的异同,讨论了鉴定酒精类日化产品货物的危险特性所要做的试验步骤,总结出酒精类日化产品货物的危险特性鉴定流程.  相似文献   
790.
目前,我国有关农村居民生活用水的系统研究相当缺乏。对地处上海市浦东快速城市化区域的8个村庄进行随机入户调查。在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系统研究当地农民的生活用水行为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被访农民普遍认为自来水价格过高。家庭收入水平是决定被访农民对水价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2)自来水价格主要对农户的洗衣行为产生显著影响。认为自来水价格高的农户更倾向于用井水洗衣。(3)影响农户自来水用水量的显著变量包括:农户家庭常住人口、自来水价格、洗衣水源和洗澡方式。(4)被访农民普遍具有节水意识,但大都局限于“节约使用自来水,减少自来水水费”这个层面。提高农民的水污染控制和水资源保护意识,正确引导其井水抽取和生活污水排放行为,促进农村污水收集和治理项目的普及和正常运行,以及完善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机制是现阶段当地保障农村生活用水安全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