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41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1.
随着水资源日益紧缺以及水源污染情况的不断加剧,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运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以及卡尔森指数方法时安徽省境内31个县级以上的湖库型饮用水水泺地的水质状况以及湖泊富营养化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评价结果表明,全省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迭标个数为27个,达标率为87%。  相似文献   
32.
以某天然气泄漏污染事件为例,构建了一套突发大气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阶段环境损害的量化评估方法.从应急处置费用、生态环境损害两方面量化了该事件造成的环境污染损害.  相似文献   
33.
Ambient PM2.5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four sites in Xiamen, including Gulangyu (GLY), Hongwen (HW), Huli (HL) and Jimei (JM) during January, April, July and October 2013. Local source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coal burning power plants, industries, motor vehicles, biomass burning, fugitive dust, and sea salt for the source apportionment studies. The highest value of PM2.5 mass concentration and species related to human activities (SO4 2–, NO3 , Pb, Ni, V, Cu, Cd, organic carbon (OC) and elemental carbon (EC)) were found in the ambient samples from HL, and the highest and lowest loadings of PM2.5 and its components occurred in winter and summer, respectively. The reconstructed mass balance indicated that ambient PM2.5 consisted of 24% OM (organic matter), 23% sulfate, 14% nitrate, 9% ammonium, 9% geological material, 6% sea salt, 5% EC and 10% others. For the source profiles, the dominant components were OC for coal burning, motor vehicle, biomass burning and sea salt; SO4 2– for industry; and crustal elements for fugitive dust. Source contributions were calculated using a chemical mass balance (CMB) model based on ambient PM2.5 concentrations and the source profiles. GLY was characterized by high contributions from secondary sulfate and cooking, while HL and JM were most strongly affected by motor vehicle emissions, and biomass burning and fugitive dust, respectively. The CMB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M2.5 from Xiamen is composed of 27.4% secondary inorganic components, 20.8% motor vehicle emissions, 11.7% fugitive dust, 9.9% sea salt, 9.3% coal burning, 5.0% biomass burning, 3.1% industry and 6.8% others.
  相似文献   
34.
铜和镍对大麦根伸长的联合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金属的复合污染在环境污染中普遍存在,所以复合污染的联合毒性研究对于准确评价重金属污染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大麦根伸长为研究对象,探索了铜(Cu)和镍(Ni)对大麦根伸长的联合毒性.基于Cu-Ni混合物的剂量-效应曲线,运用扩展的浓度加和(CA)与独立作用(RA)两个模型对不同浓度组合的Cu-Ni混合物的交互作用及联合毒性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扩展的CA和RA模型均能较好地预测Cu-Ni混合物对大麦根伸长的联合毒性,低剂量的Ni能缓解Cu对大麦根伸长的毒性作用,但是低剂量的Cu对Ni的生物毒性没有显著影响.研究阐明了Cu、Ni复合作用对大麦根伸长联合毒性的效应机理.  相似文献   
35.
土壤铜植物毒害的不同评价终点和室内外测定差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对山东陵县、湖南祁阳和浙江嘉兴3种性质差异较大的土壤上进行的室内外的土壤外源铜(Cu)的植物毒性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3种室内评价终点(大麦根长、西红柿和小白菜苗期生物量)和田间植物(玉米、小麦、水稻和油菜产量)对土壤中Cu毒性的敏感性存在较大的差异。大麦根伸长和小白菜生物量法高估了土壤中Cu对田间小麦、玉米和水稻产量的毒害,而室内西红柿生物量法则低估了土壤中Cu对田间小麦、玉米和水稻产量的毒害。小白菜和田间油菜的敏感性接近,可以用室内小白菜苗期生物量作为土壤中Cu对田间油菜产量毒性评价的植物。当采用相同植物比较时,陵县小麦、祁阳玉米和嘉兴油菜的室内苗期值可以作为土壤Cu对相同田间植物产量的毒害作用(EC_(10))的评价指标。但是,室内苗期毒害指标会低估Cu对田间祁阳小麦和高估嘉兴水稻的毒害作用,说明土壤Cu植物毒害室内外测定的差别受土壤和植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为研究不同方法评估黑麦草吸收Cd的效果,采集了16个不同理化性质实际Cd污染土壤,盆栽试验种植黑麦草,采用梯度薄膜扩散技术(DGT)测定黑麦草根际土Cd的生物有效性,并与离心法采集土壤溶液、乙酸(HAc)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3种传统提取方法所提取土壤有效态Cd含量进行比较,研究其与黑麦草地上部和地下部Cd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DGT提取的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与黑麦草中Cd含量的相关性显著高于化学提取法.运用多元统计分析研究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机质(OM)和土壤颗粒组成等理化指标的影响,提取出两种主成分因子,建立了多元回归模型.第一主成分与OM和黏粒(clay)之间呈显著相关,定义为土壤中影响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有机指标",第二主成分则与土壤pH和CEC相关程度较高,定义为土壤中影响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无机指标".研究表明,第二主成分显著影响了3种化学方法构建的预测模型,而DGT技术综合了两种主成分对土壤有效态Cd含量的影响,所构建的模型几乎不受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影响,说明DGT分析法是一种预测黑麦草吸收Cd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7.
新型防粘闭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型污水土地处理系统进行了研究 ,并详细分析了该系统具有较好处理效果且不发生堵塞的原因 ,总结了该系统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38.
高碘酸钾氧化中性红测定间苯二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酸性和75℃条件下,微量的间苯二酚对高碘酸钾氧化中性红褪色反应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据此建立了测定间苯二酚的新的动力学光度法。该方法灵敏、快速、操作简便,此法的线性范围为0.1~3.0μg/mL,检出限为0.082μg/mL,对1.0μg/mL的间苯二酚测定11次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26%。  相似文献   
39.
研究采用H2O2/Fe3+催化氧化处理高浓度含甲醛废水,探讨了双氧水和催化剂投加量、反应pH及反应温度等操作条件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通过酸溶解回用失活催化剂.结果表明,较优的操作条件为:H2O2/COD(质量比)=2.2~2.6,Fe3+/H2O2(摩尔比)=0.048~0.058,反应pH 1.80~2.68,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40 min;在上述操作条件下,甲醛去除率达到99%以上,COD去除率达到85%以上.失活的催化剂可通过稀酸溶解后循环使用,其效果与三价铁盐作催化剂的基本相同.采用H2O2/Fe3+处理含甲醛废水具有比采用H2O2/Fe2+较优的效果.  相似文献   
40.
荧光光谱法快速检测土壤中荧光烃类污染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正己烷、石油醚及二氯甲烷∶正己烷(1∶2,体积比)混和液三种溶剂浸泡或超声波萃取与荧光光谱相结合测定土壤中荧光烃类污染物的方法,并为了验证方法有效性,对典型煤矿区93个土壤样品中的荧光烃类进行了快速检测。结果表明,采用二氯甲烷∶正己烷(1∶2,体积比)混和液超声波萃取土壤中荧光烃类,耗时短,萃取能力较强。对于具有大量土壤样品的研究区域,超声波萃取与荧光光谱法相结合可大大缩短土壤样品中总荧光烃类污染物的检测时间,进而可快速获知某一研究区内土壤环境中荧光烃类污染物的空间分异规律及相对污染程度,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