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3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402篇
安全科学   86篇
废物处理   70篇
环保管理   88篇
综合类   687篇
基础理论   178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438篇
评价与监测   54篇
社会与环境   52篇
灾害及防治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为考察线板式静电除尘器中PM2.5颗粒的除尘性能,建立电场、颗粒动力场和流场多场耦合下的数学理论模型。采用GAMBIT软件构造ESP实体结构,将用户自定义程序UDF导入到FLUENT软件中进行数值仿真,并应用Deutsch-Anderson公式计算粉尘在不同荷电机理和2种不同除尘操作参数下的除尘效率。数值结果表明,扩散荷电效应对PM2.5分级除尘效率贡献率随粒径增大非线性减小;外加工作电压越低或烟道气流速越高,扩散荷电效应对PM2.5粉尘颗粒的影响越大;在较高外加电压工况下,扩散荷电对综合效率的影响与降低一定量的烟道气流速相当。  相似文献   
992.
在SBAR中首先采用低有机负荷继而提高负荷的方法成功培养出2种不同类型的好氧颗粒污泥。在长期培养过程中,对SBAR系统中的微生物特征包括污泥浓度、SVI沉降指数等指标及系统对废水中COD和氮磷去除性能进行评估。在稳定阶段,通过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测试和对比SBAR内2种颗粒污泥的沉降性能。结果表明,系统经过89 d的低有机负荷(0.75 kg COD/(m3·d))运行,小颗粒污泥缓慢形成,表面光滑,外观规则为近似球形;大幅度提高有机负荷(1.6 kg COD/(m3·d))促使大颗粒污泥的快速形成,多数为椭球形,并且颗粒边缘清晰透明;经过93 d稳定运行,成熟的小颗粒和大颗粒的平均直径分别为0.35 mm 和1.35 mm;随着大颗粒污泥的增多,系统除磷效果明显增强;在不同盐浓度(0%~15%)条件下大颗粒污泥比小颗粒污泥沉降速度更高;小颗粒污泥在大于2%的NaCl溶液出现悬浮现象而大颗粒仅在15%的NaCl溶液出现悬浮现象,进一步说明大颗粒污泥密度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993.
由于船舶排放大量硫氧化物造成严重大气污染,因此如何选择经济适用的船舶废气SOx减排技术已成为各大航运企业迫切需要解决地问题。首先,对比分析了当前6种典型的船舶废气SOx减排技术。然后,结合海上运输特点,运用灰色层次分析法从经济、环保、技术与运营4个方面对6种典型的船舶废气SOx减排技术进行综合评价,评选最优指标集,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关联系数,再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不同评价原则的权重系数,通过加权求和完成灰色综合评价,从而确定不同评价原则的最佳技术方案。最后,比较讨论了不同评价原则的灰色综合评价结果,为船公司优选最佳SOx减排技术提供较为可靠的决策依据与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94.
采用电催化氧化技术处理煤气化废水一级生化出水,考察了pH值、槽电压、水力停留时间、曝气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将实验条件优化得到其最佳反应条件为:进水pH值为6.0~6.5,槽电压取值为15 V,水力停留时间为2 h,曝气量为5 m3/(m2·h)。在此最优条件下,煤气化废水一级生化出水的COD去除效率达到80%,色度去除效率达到90%。这表明,电催化氧化技术能够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组分,还能破坏其内部的发色基团,作为煤气化废水一级生化出水的深度处理方法效果显著,成本低廉,出水能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995.
介绍了以碳酸法制糖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制糖滤泥作为脱硫剂进行湿法烟气脱硫的工程应用实例,分析比较了该工艺的运行状况、优势及成本。工程投产后,运行稳定,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可达到(85±10)mg/m3,远低于《山东省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7/664-2013)中的排放标准限值,与传统的石灰石/石灰湿法脱硫相比,燃煤烟气的脱硫运行费用降低了24.4%;同时,利用制糖滤泥作为脱硫剂进行烟气脱硫,彻底解决了制糖滤泥的处理难题,实现了废物资源化,提高了碳法制糖企业和燃煤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96.
在150 mL溶液中,稻秆用量为5 g,硝酸浓度为10%,稻秆颗粒度为20目,改性温度为80 ℃,改性时间为3 h,制备得到硝酸改性稻秆吸附剂。详细探讨了用该吸附剂处理含Pb2+废水的影响因素:吸附剂用量、Pb2+初始浓度、溶液pH值、吸附时间和吸附温度等对Pb2+吸附率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正交实验及对比实验得出处理200 mL,初始浓度为300 mg·L-1的含Pb2+废水的最佳吸附工艺为:吸附剂用量为4 g,pH值为6,吸附时间为3 h,吸附温度为20 ℃,在此工艺条件下,对Pb2+的吸附率达到94.31%,吸附量为14.15 mg·g-1。  相似文献   
997.
以洱海缓冲带为研究区,利用现场调查与ArcGIS分析相结合的手段,识别洱海缓冲带模式,分析不同模式下主要入湖河流缓冲带段水质。结果表明:洱海缓冲带共分7种模式,其中模式1面积最大,占洱海缓冲带总面积30.46%;模式4岸线最长,占洱海岸线总长度37.14%;村落紧靠缓冲带内圈的模式,其面积和岸线均占洱海缓冲带60%以上。不同模式下入湖河流缓冲带段水质为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劣Ⅴ类,流经模式1即外圈—农田—村落—内圈缓冲带的桃溪、流经模式3即外圈—农田—村落—农田—内圈缓冲带的罗时江、流经模式5即外圈—村落—内圈缓冲带的白鹤溪,主要受缓冲带内农田面源、农村生活源、旅游污染等的影响,水质均为劣Ⅴ类。洱海缓冲带内村落与景区、高施肥种植农田、分散式畜禽养殖产生大量的污染,直接影响入湖河流缓冲带段水质。洱海湖岸线系数为2.28,沿岸生物多样性相对较低,易受外源污染输入的影响。应治理临近洱海的村落和农田型缓冲带,削减缓冲带内污染负荷量,减轻对洱海的污染。  相似文献   
998.
为优化小球藻(Chlorella zofingiensis)连续模式下处理污水的条件,提高生活污水处理效率,研究了不同更新率(x)对小球藻连续处理生活污水的影响规律。设置了6组更新率分别为0.20、0.30、0.40、0.50、0.60和0.70 d -1的试验,在柱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利用小球藻连续处理生活污水,建立了更新率与细胞产率和氮、磷消耗速率的抛物回归曲线,从中得出最佳更新率。结果表明:更新率对小球藻的生长及污染物处理效果影响显著,在连续处理过程中,随着更新率的不断增大,稳态时的藻细胞浓度逐渐下降,而污水营养物浓度则逐渐上升。更新率与细胞产率(P)、氮消耗速率(y1)和磷消耗速率(y2)间存在抛物回归关系:当P=-1.179(x-0.45) 2+0.026(x-0.45)+0.239(R 2=0.990 9),y1=-66.79(x-0.45) 2+2.55(x-0.45)+10.26(R 2=0.936 7),y2=-19(x-0.45) 2+1.963(x-0.45)+2.913(R 2=0.924 5)时,R 2较高。拟合得到的曲线极值均为0.45,可以得出最佳更新率为0.45 d -1。  相似文献   
999.
Nitrogen pollution is a serious environmental issue in the Danjiangkou Reservoir region(DRR),the water source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of China.In this research,seasonal surveys and a bi-weekly time series survey were conducted in the Qihe River Basin,one of the most densely populated agricultural basins in the DRR.Hydrochemical compositions (NO3Cl),dual isotopes (δD-H2O,δ18O-H2O,δ15N-NO3-,and δ  相似文献   
1000.
由于岩溶水文系统的地球化学敏感性和脆弱性,岩溶地下水NO3-污染已成为世界范围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而岩溶山区地下水硝酸盐来源解析对于保障区域供水安全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选取贵州中部典型岩溶山区城镇主要供水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利用类型,联合水化学分析及δ15N-NO3-、δ18O-NO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