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7篇
  免费   261篇
  国内免费   957篇
安全科学   403篇
废物处理   139篇
环保管理   274篇
综合类   2045篇
基础理论   456篇
污染及防治   577篇
评价与监测   141篇
社会与环境   167篇
灾害及防治   14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270篇
  2012年   276篇
  2011年   309篇
  2010年   238篇
  2009年   250篇
  2008年   257篇
  2007年   240篇
  2006年   267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31.
为探讨大气PM_(2.5)及其不同组分对人肺上皮细胞A549的毒性作用及其剂量-反应关系,将前期采集的PM_(2.5)颗粒物用不同方法进一步制备PM_(2.5)水溶性组分、PM_(2.5)脂溶性组分和PM_(2.5)单纯颗粒物,将制备的PM_(2.5)颗粒物及其组分以不同浓度(10,50,100,200,400μg/m L)对A549细胞染毒,用MTS法分别在染毒6,10,24,48,72h后测定细胞活力,染毒24h后用ELISA及RT-QPCR法测定炎性因子IL-6和TNF-α表达量,AP位点计数法测定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表明:除PM_(2.5)水溶性组分外,其余染毒样本高浓度染毒时始终对细胞生长表现出抑制作用,其中低浓度染毒时可在较短时间对细胞生长表现出抑制作用,染毒时间较长时抑制作用减弱或消失,PM_(2.5)水溶性组分对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并不显著;除PM_(2.5)水溶性组分外,其余染毒样本都显著升高了IL-6m RNA的相对表达量和IL-6蛋白的分泌,除PM_(2.5)脂溶性组分外,其余染毒样本都显著升高了TNF-αm RNA的相对表达量;除PM_(2.5)水溶性组分外,其余染毒样本都显著提高了DNA碱基缺失程度.总的来说,PM_(2.5)水溶性组分在抑制细胞活力、造成炎性损伤及DNA损伤方面作用相对较小,而PM_(2.5)所产生的毒性作用并不仅限于其所吸附的复杂成分,其中作为载体的固体核心颗粒对机体可能造成的毒性作用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32.
海岛近岸海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定量研究海岛近岸海域资源环境承载状态,满足开发进程中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构建了海岛近岸海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三级评价指标体系,以空间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生态系统承灾能力作为基础指标,对海岛近岸海域进行全面评价,依据其生态系统特征与人类活动特征,分别选择人工岸线开发类型、海域使用类型、水质状况、生物群落健康状况、灾害风险状况等指标开展分类评价,最后利用“短板效应”方法进行复合评价,将评价结果划分为可载、超载与临界超载3个级别,并以辽宁长兴岛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兴岛近岸海域 岸线开发强度为0.87,海域水质达标面积比率为0.75,鱼卵仔鱼平均密度为4.45 ind/m3,这3个单项指标的计算结果 均超过相应超载分级标准,受空间资源承载力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短板要素的影响,该海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为“超载”.表明以资源、生态环境和灾害等要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可客观全面地评价海岛近岸海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并能够科学地遴选出主导其承载力强弱的短板要素.长兴岛近岸海域可通过填海施工中预留过水通道、人工放流增补渔业资源、调整陆源排污口位置、实行岸段生态修复等措施优化开发利用方式,提升空间资源承载能力与生态环境承载力,逐步减弱短板效应.长兴岛近岸海域承灾能力属“可载”级别,为满足该区域未来发展过程中防灾减灾的需要,仍需通过编制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完善的事故应急措施来应对突发灾害事件.   相似文献   
933.
按不饱和基团的类型对不饱和季铵盐进行了分类,并综述了其合成方法。介绍了其聚合物在含油污水处理、抗菌、纺织品、新材料等领域的应用。阐述了在不饱和季铵盐的开发及其聚合物的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加大科研投入,加快新型不饱和季铵盐的研发进程,特别是在主结构设计、纯度提高以及新型絮凝剂单体的多样性方面,以制备出多功能性的单体和聚合物。  相似文献   
934.
作为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土地荒漠化已经呈现出不断蔓延的趋势,而现有的荒漠化治理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并未能从根本上遏制荒漠化地蔓延,主要问题在于治理的方式和投资资金的管理能力不足。在荒漠化治理中引入PPP模式,使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将政府在治理荒漠化中的社会责任感和私营企业高效的运营能力相结合,实现荒漠化治理中的共赢,才能够有效的解决当前面临的荒漠化形势。  相似文献   
935.
最大熵(Maxent)模型在物种栖息地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大熵(Maxent)模型是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的新兴研究领域,它通过有限的物种分布点数据及其相关的环境信息组成训练样本,利用基于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理论分析推算出物种的生态需求,然后将运算结果投射至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预测物种的潜在分布和实际分布.近年来,该模型在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研究中越发重要,文章介绍了Maxent模型的基本原理,从物种栖息地需求分析、气候变化对物种分布的影响、物种入侵监测以及自然保护区的选择和规划设计等方面阐述Maxent模型在物种栖息地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36.
某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及形态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某矿区农田土壤中的Cd、Pb、Zn、Hg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及存在形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Cd为极强危害程度,Pb和Hg为很强危害程度,Zn为中等危害程度,所有采样点位均处于很强危害程度,其中主要的贡献来自于Cd.形态分析结果表明,Cd以可交换态为主,Pb以碳酸盐态和铁锰氧化态为主,Zn以残渣态、有机结合态和铁锰氧化态为主,Hg以残渣态和有机结合态为主.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与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评价结果存在差异,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均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937.
以赤潮微藻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和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为受试对象,对一株芽孢杆菌WZ01所产的生物絮凝剂去除赤潮微藻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芽孢杆菌WZ01所产生物絮凝剂对人工培养的米氏凯伦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藻液均有去除能力,适宜的絮凝剂质量浓度为40.0~60.0 mg/L,絮凝时间为90~120 min,pH=7.5~8.5,在20~40℃范围内生物絮凝剂对2种微藻的絮凝率无显著区别;Ca~(2+)和Mg~(2+)浓度对生物絮凝剂去除2种微藻有一定影响,适宜浓度为4.0~6.0 mmol/L;适宜条件下生物絮凝剂对人工培养的米氏凯伦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藻液的絮凝率均超过80.0%。研究表明,芽孢杆菌WZ01所产的生物絮凝剂在去除赤潮微藻方面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38.
以中压汞灯为光源,研究环境浓度范围内硝酸根对甲芬那酸(MEF)光降解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甲芬那酸在不同浓度硝酸根溶液中的光解反应符合准一级动力学规律,其降解速率常数随硝酸根离子浓度增大而增大,当硝酸根离子浓度由0增至1 mmol·L-1时其速率常数由0.00627 min-1增至0.0232 min-1;以异丙醇为分子探针检测到羟基自由基存在于MEF光解过程中;光解过程中产生亚硝酸根,其浓度随着反应的进行而不断增大;碱性水环境对硝酸根敏化甲芬那酸的光解反应有利;碳酸盐、氯离子、三价铁对硝酸根敏化甲芬那酸光解产生抑制作用.采用UPLC/MS/MS对硝酸根敏化MEF光降解产物进行鉴定,并提出3条可能的光解路径.毒性研究表明,在硝酸根敏化甲芬那酸光降解过程中,生成了具有较甲芬那酸而言更高风险的中间产物.  相似文献   
939.

Human activities have increased anthropogenic CO2 emissions, which are believed to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global warming.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CO2 concentration and flux at fine spatial scales in aquaculture ponds remain unclear, particularly in China, the country with the largest aquaculture. In this study, the plot-scal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water CO2 concentration and flux, both within and among ponds, were researched in shrimp ponds in Shanyutan Wetland, Min River Estuary, Southeast China. The average water CO2 concentration and flux across the water–air interface in the shrimp ponds over the shrimp farming period varied from 22.79?±?0.54 to 186.66?±?8.71 μmol L?1 and from ??0.50?±?0.04 to 2.87?±?0.78 mol m?2 day?1,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remarkable difference in CO2 concentration and flux within the ponds, but significantly spatiotemporal differences in CO2 flux were observed between shrimp ponds. Chlorophyll a, pH, salinity, air temperature, and morphometry we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driving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CO2 flux in the shrimp ponds. Our findings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and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CO2 flux in the important coastal ecosystems.

  相似文献   
940.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and Health - The phenanthrene (PHE) adsorption on soils from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under different pH and temperature conditions was studied in the laborato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